时光平稳前行,陆予辰一天天长大,变得越发活泼可爱。然而,一个现实而紧迫的问题,像一道逐渐收窄的峡谷,横亘在林星辰面前——她的产假,即将结束。
公司hR发来的复工提醒邮件,像一记警钟,敲碎了她沉浸在育儿世界中的宁静。邮箱里,还躺着几封部门同事发来的问候和工作近况同步,字里行间暗示着项目人手的紧张和她岗位的微妙变化。那个她曾经为之奋斗、承载着职业理想的世界,正在呼唤她归队。
与此同时,怀里这个软糯的小人儿,正用他全然的爱与依赖捆绑着她。他清晨醒来时寻找妈妈的迷糊眼神,他吃到母乳时满足的哼哼,他学会翻身时兴奋的尖叫……每一个瞬间,都让她无法想象要与他分离超过半天。
林星辰的心,第一次被撕扯成两半。一边是那个干练、独立、在采访现场闪闪发光的林记者;另一边,是这个温柔、疲惫、却幸福感爆棚的新手妈妈。重返职场,意味着规律的作息、社会的认同、经济的独立、个人价值的实现,但也意味着可能无法纯母乳喂养、错过孩子成长的许多第一次、以及工作与家庭难以调和的精力拉扯。全职带娃,则可以给予孩子最充分的陪伴和安全感,但同时也可能意味着职业发展的中断、社交圈的萎缩、以及个人价值的重新定位。
晚餐后,陆予辰被陆见深抱去洗澡,客厅里暂时安静下来。林星辰收拾着碗筷,心思却飘得很远。水声停下,陆见深用大毛巾裹着香喷喷的宝宝走出来,看到妻子对着水池发呆,轻声问:“怎么了?累了?”
林星辰擦干手,转过身,靠在料理台上,眼神里充满了迷茫和挣扎:“hR发邮件了,下个月要回去上班了。”
陆见深擦头发的手顿了顿,抱着孩子走到她面前:“你怎么想?”
“我不知道,陆见深,我真的不知道。”林星辰叹了口气,语气充满了无力感,“我想回去工作,我喜欢我的工作,那是我的一部分。可是……我一想到要把他丢给保姆或者育儿嫂,一天都见不到,我就……心里难受得厉害。”她看着儿子红扑扑的小脸,眼眶有些发热。
陆见深没有立刻给出建议,他把宝宝放进游戏围栏,递给他一个牙胶,然后拉着林星辰坐到沙发上,握住她的手:“说说看,你担心什么?最坏的结果是什么?”
他的平静和理性像一盆冷水,稍稍浇熄了林星辰的焦虑。她整理了一下思绪,开始分析:“担心母乳断了,对宝宝不好。担心错过他重要的成长阶段。担心工作强度大,没法兼顾,两边都做不好。也担心……长时间脱离职场,再回去会没有我的位置了,或者说,跟不上节奏了。”
“那如果选择全职带娃呢?”陆见深继续引导。
“那……可能就会和社会脱节吧。而且,经济压力全在你一个人身上,我不希望那样。我也怕……怕自己所有的价值都只剩下‘妈妈’这个身份。”林星辰坦诚地说出内心的恐惧。
陆见深安静地听着,等她说完了,才开口,声音沉稳而有力:“首先,经济问题你完全不用考虑。我的收入足够支撑这个家,让你没有任何后顾之忧地做选择。这不是你决策的因素。”
他顿了顿,看着她的眼睛,无比认真:“重要的是,你想成为什么样的自己。是回到职场,继续实现你新闻理想的林星辰;还是留在家里,陪伴予辰度过最初三年最重要时光的妈妈。这两个选择,没有对错,只有不同。”
“我不能替你做决定,星辰。”他握紧她的手,“这是你的人生。但无论你选哪条路,我都会全力支持。如果你想工作,我们就找最好的育儿嫂,或者请爸妈过来帮忙,我调整工作时间,保证晚上和周末的陪伴质量,一起分担。如果你想在家带娃,我就努力赚钱,给你和宝宝最好的生活,并且保证,你永远不会‘只是一个妈妈’,你永远是我爱的那个、有思想、有才华的林星辰,我们可以一起学习,等孩子大些,你想重返职场,我依然支持。”
他没有说“我养你”这种看似浪漫却隐含压力的话,而是给出了基于现实分析和全力支持的、最坚实的后盾。他的话,像一盏灯,照亮了林星辰混乱的思绪。
“我希望你快乐,星辰。”陆见深最后说,“无论是作为记者,还是作为妈妈,本质上,都是实现你自我价值的方式。选那个让你内心更安定、更快乐的方向。”
那天晚上,林星辰失眠了。她看着身边熟睡的丈夫和儿子,内心进行着激烈的思想斗争。她回忆起在报社挑灯夜战赶稿子的成就感,也想象着每天陪儿子去公园、读绘本的温馨。最终,天快亮时,她做出了决定。
第二天早上,她对陆见深说:“我想试试回去工作。但可能需要一个过渡期,比如先申请半职,或者弹性工作制。如果实在无法兼顾,我们再调整。可以吗?”
陆见深看着她眼中重新燃起的光,微笑着点头:“好。我们一起想办法。”
人生的岔路口,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但只要有一个人,愿意理解你的挣扎,尊重你的选择,并承诺与你并肩面对一切后果,那么,无论选择哪条路,沿途都将是风景。
(第七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