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礼的最后一丝醇香尚未从空气中彻底消散,南洋城就已经在黎明的晨曦中,切换回了高效的节奏。
没有宿醉的慵懒,没有节庆后的懈怠。
当第一缕阳光刺破海雾,照亮这座初生的城邦时,一支特殊的队伍已经在何维的塔楼下集结完毕。
他们是南洋城工程部的核心骨干。
他们穿着统一的、耐磨的深色麻布工作服,手中握着的各种造型奇特工具:刻着精密刻度的测距杆、挂着青铜重物的准垂线、以及几十米长的、用植物纤维编织而成的测量绳。
何维走下塔楼时,已经换上了一身同样的劲装。
昨日的温情与柔和被收敛得一干二净,换上了是工程师的严谨与统帅的决断。
他目光如炬,扫过眼前这支由从上海港带来的工程团队。
他们是优秀的石匠、木匠和测绘员,是这座城市建设的基石。
“出发。”
何维率先迈开脚步走出南洋城,在他身后一行数十人,沉默而迅速地跟上,向着城市东部的海岸线走去。
他们的第一个目标,是内河码头。
这相对简单。
京那巴当岸河的下游河道宽阔,水流平稳。
何维很快就在距离主城区仓库区最近的一段河岸,找到了理想的地点。
这里的河岸由坚硬的岩层构成,地基稳固,能够承受未来重型货物的装卸压力。
“杨石,用测深锤。”何维下令。
杨石立刻指挥两名队员,划着一艘小独木舟,将一个系着长绳的、标准重量的青铜锤沉入水中。
通过绳子上每隔半米打的结,他们很快就测出了近岸的水深。
“何维大人,离岸五米处,水深三米。十米处,水深五米。完全足够我们现有的船只停靠。”杨石大声回报。
何维点点头,在随身携带的鞣制兽皮图纸上,用木炭笔迅速标记下了位置和数据。
“内河码头,就定在这里。”
紧接着,是更为复杂的海港选址。
队伍沿着海岸线,向南行走了近五公里。
何维时而攀上高耸的礁石,观察洋流的走向;时而停在沙滩上,仔细研究潮水退去后留下的痕迹。
他的脑中还记着上海港的建设过程和资料。
但此刻,他必须用这个时代最原始的方法,来重新验证在上海港取得的经验。
最终,他将目光锁定在了一处天然的月牙形海湾。
海湾的南北两侧,都有巨大的山体作为天然屏障,可以有效抵御来自特定方向的强风和海浪。
更重要的是,海湾的入口处,还有几座巨大的礁石岛屿,如同一道天然的防波堤,将外海的汹涌波涛层层削弱。
“就是这里。”何维指着那片平静如湖泊的海湾,“这里,将是南洋城望向世界的眼睛。”
但真正的挑战,是最后一项——干船坞。
有了上海港建造干船坞的经验,这一次更轻松一些。
何维带领团队来到海湾最南侧一处偏僻的滩涂,所有人都露出了困惑的表情。
这里地势低洼,遍布淤泥和碎石,看起来毫无价值。
“何维大人,这里要做什么?”杨石忍不住问道。
何维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如果船底被船蛆蛀出了洞,我们该怎么修?”
杨石愣住了,这个问题他从未想过。
他只能回答:“把它拖到最浅的沙滩上,等退潮后,几十个人一起把它侧翻过来修。”
“没错。”何维的目光变得深邃,“所以,我们需要一个地方,能让海水自己退去,让整艘船,安安稳稳地停在陆地上,让我们能从容地对它的每一个角落进行维修,甚至是建造。”
他用脚下的石块,在湿润的沙滩上画出了一个巨大的长方形。
“我们要在这里,挖一个巨大无比的坑。用石头和高岭土泥沙,砌出坚固的墙壁。在它朝向大海的一侧,建造一扇可以移动的、巨大的闸门。”
“当我们需要修船时,就打开闸门,让船随着涨潮驶入。然后,关上闸门,将里面的海水全部排干。这样,一艘航船,就会像一个模型一样,呈现在我们面前。”
接下来的几天,何维亲自带领测绘小组,就在这片滩涂上,进行着枯燥到极点的测量工作。
他们以海平面上的一块固定礁石为基准点,利用连通水准仪,一寸一寸地向内陆进行延伸测量,在地面上打下标记桩。
然后,他们记录下最低潮位和最高潮位时,海水所能达到的精确位置和高度差。
当所有数据被汇总到何维的图纸上时,他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这里的地质是坚硬的花岗岩基岩,距离地表不过三米。潮汐落差稳定在四米左右。天然的地形,完美的工程地点。”他做出最终的决断,“南洋城干船坞,就建在这里!”
……
数周之后。
南洋城的议事厅内,墙壁上挂着一张巨大的东海岸工程总规划图。
图纸上,用不同颜色的矿石颜料,标注着三个工程项目的具体位置、尺寸、功能分区和施工步骤。
海港、内河码头、干船坞,这三大工程即将启动。
何维站在图纸前,进行着最后的任务分配。
“杨石。”
“在!”
“内河码头的技术最成熟,规模也最小。我把它完全交给你。我需要它在三个月内,必须投入使用,能做到吗?”
“保证完成任务!”杨石激动得脸膛发红,这是他第一次独立负责一个完整的项目。
“吕宋。”
“在!”
“海港的工程量最为浩大,需要开采数千方的石料,我会亲自监督,我需要你负责所有劳动力的组织、调度和后勤保障。这会比你带领一支军队打仗更复杂,也更辛苦。”
“何维大人放心,保证没有一个人会饿着肚子上工地!”吕宋大声应诺。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最后一个,也是技术难度最高的项目上——干船坞。
何维的手指,点在了那块代表着最高技术结晶的区域。
“干船坞,由我亲自负责。”他的语气不容置疑,“我会从最好的工匠中,再挑选五十人,组成直属于我的特别工程队。虽然我们在上海港建造过干船坞,但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因为干船坞的工程量巨大,不是短期能完成的。”
一切部署完毕。
奠基之日,如期而至。
干船坞的选址工地上,人山人海。
南洋城所有能够放下手中工作的自由民,都聚集到了这里。
他们看着那片被标记出来的、广阔的土地,眼神中充满了敬畏与期待。
何维站在临时搭建的木台上,身后是迎风招展的、绣着齿轮与麦穗的南洋城旗帜。
他举起手中一把青铜长柄铲,指向脚下的土地。
“一万年前,我们的祖先,用石头,敲出了第一把粗糙的石斧。他们用它砍伐树木,猎杀野兽,在蛮荒中为文明劈开了第一缕曙光。”
他的声音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中。
“今天,我们站在这里。我们脚下,同样是石头。但我们不再是用它来制造简陋的工具。”
“我们要用它,为我们的文明,砌下足以抵御任何风暴,足以承载我们所有梦想,足以延续千年的基石!”
“今天,我们奠定的,是南洋城的航海之心!”
话音落下的瞬间,他走下高台,双手握紧铲柄,用尽全身力气,将那闪亮的青铜铲头,深深地插入了坚实的土地之中。
“轰——”
他挖出了第一铲土。
这一刻,早已等候在四周的传令官,吹响了用野牛巨角制成的号角。
“呜——呜——呜——”
苍凉而雄浑的号角声,响彻云霄。
仿佛一个苏醒的信号。
早已集结完毕的工人,在各自队长的带领下,爆发出震天的呐喊。
他们推着新造的独轮车,扛着锄头和青铜镐,从四面八方,涌入了这个巨大的工地。
开山、采石、挖掘、运输……
何维站在原地,看着眼前这幅热火朝天的劳动画卷,他的目光仿佛穿透了眼前的尘土与喧嚣,望向了更遥远的未来。
在那片未来里,有海船,有远航,有星辰,也有一片名为故乡的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