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的第一步,就是打造八千吨级一体化压铸机。
红旗重工,总装车间。
这里曾是制造hx-01型五轴加工中心的地方,是红旗工业梦开始的地方。
而此刻,这片宽阔得能停下波音747的场地上,正在进行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工程会战。
项目的总负责人,是赵东升和陆国兴。
这两位见证了共和国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老搭档,此刻正并肩站立在一块巨大的电子设计图前,神情凝重。
“老陆,”赵东升指着屏幕上那如同哥斯拉般庞大的压铸机三维模型,眉头紧锁,“这个大家伙的设计理念,太超前了。八千吨的锁模力,相当于把八千辆小汽车的重量,瞬间压在一个点上。我们现有的所有液压系统,根本承受不住这种级别的瞬间压力。”
陆国兴点了点头,脸色同样严峻:“还有材料。它的模板,也就是直接和高温铝液接触的部分,要承受上千度的温差冲击,还要保证几万次的高强度压铸而不变形。我们现有的h13模具钢,根本扛不住。一旦模具出现一丝一毫的裂纹,整个零件就得报废,损失将是天文数字。”
他们讨论的,正是巨型压铸机最核心的两大难题:超高压液压系统,和超高强度耐热模具钢。
这是两个世界级的工业难题,看起来难以逾越。
就在他们一筹莫展之际,身后的门被推开了。
何维,穿着一身简单的蓝色工装,走了进来。
他没有直接参与讨论,而是走到了那张巨大的设计图前,静静地看了一会儿。
“你们遇到的问题,我知道。”
何维开口了,声音不大,却让整个嘈杂的车间都安静了下来。
他转身,看向两位老人。
“传统的液压系统,是通过‘增压’的思路来解决问题。油缸不够,就加一个。压力不足,就上更大功率的泵。但这种思路,在八千吨这个级别面前,已经走到了尽头。它会让整个系统变得无比臃肿、复杂,且充满了不稳定的因素。”
“我们要换一种思路。”何维拿起一支电子笔,在屏幕上轻轻一点。
他将液压系统的核心部分放大。
“我们要从‘控制’入手,而不是‘增压’。”
“我把它称为‘数字液压’系统。”何维在屏幕上画出了一个全新的结构图。
“我们将不再使用单个的、巨大的液压主阀。取而代之的,是数百个,由我们红旗微电子提供的【太行】工业控制芯片独立驱动的,高速开关的数字阀阵列。”
何维的描述,让赵东升和陆国兴屏住了呼吸。
“想象一下当我们需要施加巨大压力时,不是靠一个傻大粗的阀门猛地打开,而是由电脑精准地控制,让几百个小阀门,在零点零几秒内,以特定的频率和顺序,协同开闭。每一次开闭,都像是一次微小的脉冲,而几百个脉冲汇聚在一起,就形成了一股平稳、强大,且可以被精准调节到每一个‘帕’的,巨大推力。”
“它就像用无数个小水滴,汇聚成了大海的潮汐!”陆国兴激动地一拍大腿,他瞬间就领悟了这种设计的精妙之处。
这是一种用“数字化控制”来取代“模拟化蛮力”的降维打击!
“而控制这个系统的‘大脑’,”何维微笑着指向赵东升,“就是我们自主研发的【红旗工控oS】。它能在一秒钟之内,完成数百万次的运算和指令下发,确保每一个数字阀门的动作,都分毫不差。”
“至于材料问题,”何维看向陆国兴,将屏幕切换到了另一张图片。
那是一份充满了复杂化学分子式的,全新合金配方。
“我叫它‘昆仑钢’。”
“这是我在过去对材料学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二次推导和优化后,得到的全新热作模具钢配方。它的核心,是在传统h13钢的基础上,加入微量的‘钪’和‘铼’元素。”
“钪,可以极大地细化钢材的晶粒,提升其韧性。而铼,是熔点最高的金属元素之一,它的加入,将让这款模具钢的耐高温蠕变性能,提升三倍以上。”
“当然,它的冶炼和热处理工艺,会非常苛刻。具体的工艺参数,我已经整理成册,稍后会让林秋宜交给冶金实验室。”
何维在短短十分钟内,为整个项目组,扫清了两座最大的技术障碍。
接下来的日子,整个红旗重工车间,变成了一座日夜不休的钢铁堡垒。
伴随着何维提供的“数字液压”系统图纸和“昆仑钢”配方,这座沉睡的工业巨兽,它的“心脏”和“骨骼”,开始被一点点地,从图纸变为现实。
一个月后,第一批合格的“昆仑钢”锭,从特种冶炼厂的真空电渣炉中缓缓运出,其表面闪烁着奇异的金属光泽。
两个月后,由上千个数字阀组成的液压泵组,完成了第一次联动测试。当控制台上的压力读数,平稳而坚定地攀升至8000吨的峰值时,整个车间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
这颗工业巨兽强悍的“心脏”,已经开始有力地跳动。
全厂上下都沉浸在阶段性胜利的喜悦中,准备庆祝这历史性的一刻,何维却迈步走到了庆祝的人群中央,轻轻地做了一个下压的手势。
欢呼声渐渐平息,所有人都带着崇敬的目光,望向何维。
何维环视着众人,看着他们脸上洋溢的笑容,也看着他们身后,那台初具雏形、充满了暴力美学的钢铁巨兽。
“同志们,我理解你们的兴奋。我们攻克了数字液压,我们炼出了昆仑钢。我们为这头巨兽,装上了最强劲的心脏和最坚固的骨骼。”
他的声音平静,却传遍了车间的每一个角落。
“但是,”他话锋一转,指向那台巨兽中央,那个巨大而空洞的区域,“它还没有灵魂。”
众人顺着他的手指望去。
那是用来安装模具的地方。
何维打了个响指。
车间里一块巨大的移动屏幕上,瞬间亮起。
屏幕上出现的,是一幅三维立体的,结构复杂的巨型金属模具的设计图。
“这,”何维的声音变得无比凝重,“才是我们真正的挑战。”
屏幕上的模具模型缓缓旋转,展示着它内部那些如同人体毛细血管般,纵横交错、盘根错节的冷却水道。
那些比头发丝还要精密的真空排气阀,以及那些为了应对上千度高温铝液瞬间冲击而设计的,无比复杂的曲面。
“它的名字,叫【河图一号】压铸模具。”
“它的设计重量,超过一百吨。要完美地承载上千度温差的剧烈循环,它的材料,必须比我们刚刚研发的‘昆仑钢’更加稳定,拥有几乎为零的热膨胀系数。”
“更重要的是,”何维将模型的一个局部,放大到极致。
屏幕上出现的,是那些异形的,深埋在模具内部的冷却管道。
陆国兴这位经验最丰富的老师傅,看着屏幕上的画面,倒吸了一口凉气。
他的手,不受控制地微微颤抖起来。
他指着屏幕,声音嘶哑地说道:“何总工,这些冷却管道的布局,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冷却效率,但是要加工出这些深藏在百吨模具内部,还带着不规则曲面的微型管道,我们根本没有这种刀具,也没有这种能进行超深度精密加工的机床!”
“这已经不是现有技术能不能实现的问题了,这根本违背了金属切削加工的物理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