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卫东寄回的第一封家书里,除了滚烫的思念,还夹杂着一张小小的、印着繁复花纹的硬纸片——那是一张一百元的汇款单,附言栏里只有简短的四个字:“初见成效。” 这笔钱,与他南下时带走的五千元相比,不算巨款,却像一剂强心针,让原本对他“下海”持观望态度的宋家人精神为之一振。
紧接着,一个大得有些笨重的木条箱,经由颠簸的铁路货运,抵达了宋家屯。箱子上打着陌生的南方商行印记,散发着淡淡的樟木和海风混合的奇特气味。撬开木箱,掀开层层防震的刨花和旧报纸,里面的东西让围观的宋家人,包括见多识广的林薇和楚瑶,都眼前一亮。
那是几十只款式新颖的电子表。 不同于国内常见的笨重黑塑料电子表,这些表带颜色鲜艳(有亮红、天蓝、甚至金属银),表盘数字显示清晰,有些还带着小小的LEd灯,一按按钮就能在黑暗中发出幽幽绿光。
还有几十个巴掌大小的太阳能计算器。灰色的面板,轻薄的身形,上面印着看不懂的英文符号,放在窗台下,那小小的液晶屏竟然就能显示出数字,完全不需要电池!(这在当时简直是黑科技)。
此外,还有几把色彩艳丽的折叠伞,几副标着“made in hK”的时尚蛤蟆镜,以及几盒包装精美的磁带,封面上是穿着喇叭裤、留着长发的港台歌星。
这些来自南方、带着“洋气”和“港味”的商品,仿佛一股清新的风,吹进了宋家屯,也吹进了宋氏惠民超市。
“我的老天爷,这表……咋还会自己亮呢?”赵金凤拿起一只红色电子表,小心翼翼地按了一下按钮,被那突然亮起的绿光吓了一跳,随即又忍不住好奇地仔细端详。
宋老实则对那个太阳能计算器啧啧称奇:“这玩意儿,晒晒太阳就能算数?比咱那老算盘快多了!”
连沉稳的宋建国也拿起一个计算器,笨拙地按着按键,看着屏幕上跳动的数字,眼中满是惊奇。
婷婷和阿遥更是对这些新奇玩意儿爱不释手,围着箱子叽叽喳喳,婷婷想要一只亮闪闪的电子表,阿遥则看中了那个能折叠、印着卡通图案的小伞。
林薇和楚瑶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商机。她们太清楚这些商品对内地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人的吸引力了。
“卫国,”林薇立刻对负责零售的宋卫国说,“这些东西,不能像普通商品那样摆卖。得弄个专门的柜台,搞个‘南方精品区’或者‘特区新品展销’!”
楚瑶也兴奋地补充:“对!要布置得亮堂一点,把电子表都亮起来,计算器都摆出来让人试试!再写个醒目的牌子,就写‘来自特区深圳的时尚新品’!”
说干就干。宋卫国亲自带人,在超市入口最显眼的位置,腾出了一个玻璃柜台,里面铺上红丝绒布。几十只电子表整齐排列,灯光一照,五彩斑斓,煞是好看。计算器、折叠伞、蛤蟆镜等则错落有致地摆放周围。一张用红纸黑字写得大大的宣传海报贴在了柜台上方:“南风来袭,时尚前沿!特区紧俏商品,限量发售!”
效果是爆炸性的。
“南方精品区”设立的第一天,就几乎引发了围观。村民们,尤其是年轻人,挤在柜台前,指着那些从未见过的新奇商品,议论纷纷。
“这表真俊!比上海牌好看!”
“你看那计算器,不用电!神了!”
“这伞叠起来这么小?真方便!”
“那是邓丽君的歌带吧?我好像在广播里听过!”
询问声、惊叹声此起彼伏。电子表和计算器是绝对的明星。虽然价格不菲(一只电子表要卖到二三十元,一个计算器更要五六十元,几乎相当于普通工人一个多月的工资),但依然抵挡不住人们的购买热情。有家里条件好的年轻人,咬牙买下一只电子表,立刻戴在手腕上,袖口卷得老高,恨不得让所有人都看见;有单位的采购员,看中了计算器的高效,请示领导后买回去用于财务计算;就连那几把折叠伞和蛤蟆镜,也在几天内销售一空。
宋卫国不得不临时安排两个机灵的店员,专门负责这个柜台,维持秩序,讲解功能。收银台前排起了长队,毛票和“大团结”像雪片一样飞来。
短短一个星期,宋卫东发回来的这一箱货物,全部售罄。粗略计算,利润竟然接近百分之百!远远超过了超市里任何其他商品的利润率。
这次成功的试水,不仅仅带来了一笔可观的收入,更重要的是,它为宋氏集团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窗户,开辟了一条潜力巨大的业务线——南北贸易。
林薇立刻召集了核心会议。
“事实证明,卫东这条路,走对了!”林薇难掩兴奋,“南方的新潮商品在内地有巨大的市场缺口和利润空间。这不应该只是一次性的买卖,而应该成为我们集团一条稳定的业务渠道!”
楚瑶点头赞同:“我们可以把这条线正规化。由卫东在南方负责寻货、采购、发货,我们在这里负责接收、销售。甚至可以成立一个专门的‘贸易部’,纳入集团体系。”
周晓云已经开始核算资金和利润分配:“需要给卫东那边提供更稳定的资金支持,建立规范的结算流程。利润可以按比例分成,一部分作为贸易部的滚动发展资金,一部分激励卫东。”
宋建国和宋卫国也彻底打消了疑虑,转而积极支持。宋建国甚至提出:“食品坊是不是也能看看南方有没有新的包装材料或者食品添加剂?”宋卫国则想着:“超市有了这些紧俏货,客流量和档次都提升了不少!”
很快,一份详细的合作方案和一大笔采购资金,通过电汇和信件,寄往了深圳。信中,林薇和楚瑶充分肯定了宋卫东的成绩,并正式邀请他作为宋氏集团的“南方采购代表”,负责开拓这条新的贸易通道。
当宋卫东在深圳那间狭小的出租屋里,收到家里的汇款和信时,这个在异乡摸爬滚打、尝尽冷暖的汉子,激动得差点跳起来。家人的认可和强有力的支持,比赚到第一笔钱更让他感到振奋和踏实。他立刻回信,详细汇报了南方市场的更多信息和下一步的采购计划,字里行间充满了干劲儿和信心。
从此,从深圳开往北方的火车上,多了一批批印着“宋氏惠民”标记的货箱。电子表、计算器之后,是款式新颖的连衣裙、牛仔裤、录音机、双卡收录机……一股由宋卫东引领、经由宋氏超市扩散开来的“南风”,开始悄然吹拂北方小城的生活,改变着人们的消费观念和审美。
宋氏集团的业务版图上,也因此增添了一块充满活力与机遇的拼图。宋卫东的“下海”梦,不仅成就了他个人,更意外地为家族企业撞开了一扇通往更广阔天地的大门。南方的风,带着金钱的气息和时尚的潮流,正通过这条新开辟的渠道,源源不断地涌入,成为宋氏集团在新的时代浪潮中,加速前进的另一股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