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嘶鸣的战马声中,嬴发回过神来,他大声命令道:“此次攻灭大荔戎,分三路大军,分别从桥山、黎阳、朝邑三个方向同时进攻,本将率中军一万从黎阳进击,连盛率左军五千从桥山向东进击,洪奎率右军五千从朝邑向北进击,力争二日之内攻取大荔戎王城,不得有误。”
“末将听令。”连盛和洪奎各领一队人马飞驰而去。
在秦荔交战的上百里边境线上,激烈的战斗正在同时进行。
大荔戎将士面对汹涌而至的秦兵,临危不惧,领头的将领大声喊道:“弓箭手准备,射。”
随即箭如飞蝗,射向正在冲锋的秦军,秦兵纷纷坠地,发出痛苦的惨叫。
“全力出击,后退者死。”秦军势如潮水,前赴后继,他们的脸上带着凶狠的表情。
大荔戎士卒手执长矛、弓箭,拼命厮杀,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对家园的热爱和保卫的决心。
然而,秦军的攻势太过猛烈,大荔戎阵地被撕开一个缺口。
“保持阵型,守住阵地。”大荔戎将领大声呼喊,声音中带着一丝焦急和坚定。
大荔戎王城内,气氛压抑得令人窒息。一名细作慌慌张张地冲进大殿,“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喘着粗气急切地汇报:“报——秦国左庶长嬴发领精兵两万,从桥山、黎阳、朝邑分三路向我大举进攻。如今,桥山一路的秦军先锋已越过山林,黎阳方向的秦军正沿河谷快速推进,朝邑的秦军也已渡过了那条湍急的小河,距离王城越来越近!”
国王多耒端坐在王座之上,脸色阴沉,群臣个个眉头紧锁,气氛沉重得如同铅块一样压在每个人的胸口。
终于多耒打破沉默,他缓缓站起身来,眼中燃烧着愤怒与仇恨的火焰:“众位爱卿,十年前大荔戎之战中王城被破,父王战死沙场,母后殉难,鲜血染红大荔戎每一寸土地,这个仇恨寡人一刻未敢忘记!”
多耒在大殿中缓缓踱步,继续说道:“十年来寡人殚精竭虑,励精图治,发愤图强,恢复人口,发展生产,幸存百姓方能安居乐业,大荔戎也才有今天。可恨暴秦贪得无厌,每日对我大荔戎虎视眈眈,今突发重兵,来势汹汹,其意不言自明,大荔戎危矣,为之奈何?”
令尹班殊上前一步,急切地奏道:“陛下,可速派使者赴魏地求援。”
这时,一位老将皱着眉头,忧心忡忡地说道:“现在战火已烧至全境,远水不解近渴。再加上连日大雨,河水暴涨,魏军渡河困难。而且,魏国向来首鼠两端,说不定正等着看我们大荔戎和秦国两败俱伤,然后坐收渔翁之利。我军唯有背水一战!”
又有一位大臣急切地说:“陛下可乘船赴魏,以避秦军。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陛下还在,就有复国的希望。”
多耒听后,猛地一拍桌子,怒目圆睁,大声说道:“寡人意已决,愿与众将士一起舍生取义,杀身成仁。”
这时,一位谋士上前说道:“臣以为,陛下可选两位王子赴魏地避难,为大荔戎留下一丝血脉。陛下再无后顾之忧,方可与暴秦决一死战。”
多耒微微点头,说道:“此话有理。栗虎、山更、姬提,寡人命你三人东西南各守一门,城在人在,城毁人亡。”
三人单膝跪地,齐声说道:“遵命!”
“?辰、庞奎听令,寡人命你二人速赴魏避难,不得有误。”
二人眼眶泛红,说道:“遵命!”
秦兵如潮水般汹涌而至,国王多耒立于城楼上,身姿挺拔,大声呼喊道:“大荔戎的将士们,为国效忠的时刻到了。如今大敌当前,我们战是死,不战也是死,不如多杀几个秦兵。寡人愿与诸位一起,誓死不降,誓与暴秦血战到底。”
众人齐声大喊道:“誓死不降,血战到底。”
秦兵将王城包围得水泄不通,里三层外三层,如同铁桶一般。
多耒全身披挂、手握宝剑,站在城门楼上,望着黑压压的秦兵,心中没有丝毫畏惧。
他转过头,对身边的王后说:“青云,你害怕吗?”
青云依依不舍地望着多耒,眼中满是深情,说道:“臣妾不畏死,唯一遗憾的是臣妾还没给陛下留后。如果有来生,臣妾还愿意与陛下在一起。”
正说话间,一声呜咽的号声划破长空,秦军开始攻城了,多耒大喊道:“众将士听令,准备迎敌。”
秦军这次采用新型武器,一架架投石机排列整齐,如同钢铁巨兽一般,“砰,砰砰”,一块块石头携风雷之势凌空而至。
这些石头有的砸在城墙上,砖石飞溅;有的打在城墙上的士卒身上,城墙上人仰马翻、尘烟四起;有的落入城墙内,许多房屋被毁,哭声、喊声、求救声交织在一起。
守城将领急忙大喊:“注意隐蔽,弓箭手准备,节约弓箭,敌人近前再进行反击。”
一阵石头雨过后,秦军见城内没有动静,然后指挥士卒放箭,密集的箭矢如雨点般飞来,遮天蔽日。
城内将士急忙手举盾牌,“嗖嗖嗖”,利箭如蝗般射在盾牌之上,发出清脆的声响。
又一阵箭雨过后,秦军手持云梯、挠钩、竹竿呐喊着向城上攻来。
守城将军云林大声喊道:“放箭。”城上的利箭嗖嗖向城下射去,秦兵一个接一个倒下,但秦兵如狼似虎,没有一个后退,他们踩着同伴的尸体,继续向前冲。
不久云梯就搭在了城墙之上,秦军开始爬梯,一个个如同壁虎一般,快速地向上攀爬。
云林大喊道:“火油倒下。”随即一桶桶火油倾泻而下,在城墙上形成一条条火油带。
“点火。”守城士卒手持火箭,射向城下。
“轰”,城墙四周形成一条巨大的火圈,浓烟滚滚,火光冲天,秦兵在烈火中挣扎、哭喊着,人影幢幢,火光熊熊,简直就是一副人间炼狱,秦兵攻城一时受阻,只得下令后退。
经过短暂的调整与部署后,战鼓擂动,号角声声,秦军第二次更加猛烈的攻城之战又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