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禾的行动比林野预想的还要快。她回到报社,立刻动用了自己所有的关系和渠道,开始暗中调查。她先是去找了在政府部门工作的同学,旁敲侧击地打听近期针对四海货栈的举报信来源和内容,试图找出背后的推手。然后又以采访旧城改造供应链为由,接触了几家与凯旋商贸有往来或竞争关系的公司,探听凯旋商贸突然对那个小额标的感兴趣的真实原因。
她的调查谨慎而隐秘,但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尤其是在江城这个关系盘根错节的地方。
孙胖子很快就从某个官面上的“朋友”那里得知,有个《江城新报》的女记者在打听四海和凯旋商贸招标的事情。他立刻警觉起来,马上把消息告诉了黑皮,同时汇报给了赵凯。
“记者?”赵凯在电话那头的声音依旧平淡,但熟悉他的人能听出那一丝不易察觉的冷意,“姓林的这小子,倒是会找帮手。看来,他是真想跟我们掰掰手腕了。”
“赵爷,要不要……”孙胖子做了个抹脖子的手势,虽然电话那头看不见。
“蠢货!”赵凯低声斥道,“对付一个记者,能用那种手段吗?嫌麻烦不够大?”
他沉吟片刻,吩咐道:“去查清楚那个记者的背景和底细。看看她是什么来路,是真想挖新闻,还是被人当枪使了。另外,给四海那边……再添把火。不是要检查吗?那就查得‘认真’点,‘细致’点!让他们好好享受享受。”
“明白!”孙胖子心领神会地挂了电话。
于是,就在四海货栈上下忐忑不安地等待着官方检查时,一波更猛烈、更刁钻的风暴降临了。
这次来的不仅仅是工商和税务,连消防、卫生甚至街道办都联合出动,组成了一个庞大的“综合检查团”,浩浩荡荡地开进了四海货栈那不大的院子。
检查之细致,近乎苛刻。账本要一页页翻看,库存要一件件清点,消防器材的摆放角度、仓库货物的堆放间隙、甚至伙计们宿舍的卫生状况,都成了检查的项目。各种挑刺,各种“不符合规定”,开出的整改通知书像雪片一样。
货栈的运营几乎陷入了瘫痪。兄弟们被来回支使得团团转,脸上写满了愤怒和无奈。强子气得眼睛通红,几次想冲上去理论,都被林野用眼神死死按住。
林野全程陪着笑脸,耐心解释,心里却像被一块寒冰堵住。他知道,这是对方在施加压力,在消耗他们的精力和士气,在告诉他们——别痴心妄想了,你们连眼前这关都过不去,还想参与招标?
与此同时,强子派出去打探消息的兄弟也带回了更坏的消息:凯旋商贸那边已经正式递交了标书,据说方案做得极其漂亮,价格也压得很低,摆明了就是亏本也要把四海挤出去。而且,市面上开始流传一些关于四海“财务混乱”、“管理落后”、“根本无力承担项目”的负面传言。
明枪暗箭,接踵而至。四海仿佛狂风暴雨中的一叶扁舟,随时可能被巨浪拍碎。
林野站在被翻得一片狼藉的仓库里,看着兄弟们疲惫而愤懑的脸,第一次感觉到了一种近乎绝望的压力。苏禾那边还没有消息,官方的检查不知何时是头,招标眼看希望渺茫……
四海的路,似乎真的要被堵死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