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案组办公室的桌上,堆着厚厚一沓彩票兑奖单复印件,每张上面都印着“恭喜您中得二等奖,奖金20万元”的字样,旁边还附着一张“兑奖说明”,要求获奖者先缴纳“个人所得税”和“手续费”共计2万元,才能领取奖金。
“这些全是假的。”季洁拿起一张兑奖单,对着光线看了看,“水印模糊,纸张粗糙,连彩票中心的官方logo都印歪了,稍微留心就能看出破绽,可还是有人上当。”
一个穿着工装的中年男人坐在角落,手里捏着一张皱巴巴的假兑奖单,声音里满是懊悔:“我这辈子没中过奖,看到这单子的时候,脑子一热就信了。想着先交2万,能领20万,划算!结果钱打过去,对方电话就打不通了……那是我准备给孩子交学费的钱啊……”
李阳的电脑屏幕上,正展示着这伙骗子的作案“道具”——除了假兑奖单,还有伪造的“彩票中心工作证”“税务发票”,甚至还有一个模仿官方网站做的“兑奖平台”,页面做得有模有样,输入假兑奖单号,真能跳出“中奖20万元”的提示。
“犯罪痕迹智能扫描仪”对假兑奖单进行了深度分析,屏幕上跳出红色标注:“印刷油墨含铅量超标,长期接触可能危害健康;兑奖单号格式与官方不符,数字排列存在明显规律(每三位重复一次);所谓的‘公章’是用普通墨水打印的,无防伪纹络。”
“他们太懂怎么勾引人了。”周志斌翻着报案记录,“中奖金额不算太高也不算太低,20万正好是普通人觉得‘能实现但又有点遥远’的数字,加上‘先交少量手续费’的门槛,很容易让人觉得‘值得冒险’。”
王勇看着受害人的转账记录,气不打一处来:“有个开小卖部的老板,为了‘兑奖’,把店里的周转资金都打过去了,结果现在进货的钱都没有,只能关门。骗子连这种辛苦钱都骗,良心真是黑透了。”
“他们怎么把假兑奖单送出去的?”郑一民问道,“不少受害人说,是‘快递员’送上门的,还说是‘刮刮乐中奖回馈’。”
李阳启动“追踪之瞳”,顺着受害人提供的快递单号追查:“这些快递都是从同一个快递点发出的,位于城北的‘快通快递’分部。寄件人信息写的是‘彩票中心活动部’,但电话是空号。快递员回忆,上周有个戴帽子的男人,拉来一大箱信封,说‘是企业搞活动,免费送的’。”
“罪恶功能系统”快速还原作案流程:“1. 批量印刷假兑奖单和‘兑奖说明’;2. 通过快递随机寄送(多瞄准中低收入人群集中的小区);3. 受害人联系‘兑奖热线’后,骗子冒充‘彩票中心工作人员’,要求先交‘税费’;4. 收到钱后,立刻拉黑受害人,更换电话继续作案。”
“‘兑奖热线’是关键。”佟林指着兑奖单上的号码,“李阳,能追踪这个号码的位置吗?”
“正在查。”李阳启动“黑客超高技术”,侵入运营商后台,“号码是用虚假身份证办理的,但最近有过三次充值记录,都是通过同一个话费充值点,位于城南的‘便民超市’。超市监控拍到,充值的是个戴帽子的男人,身形和快递员描述的一致。”
李阳的“超高模拟画像技术”此时派上了用场。他将快递员和超市收银员的描述输入系统——“身高170cm左右,戴黑色棒球帽,走路外八字”,结合监控拍到的模糊身影,生成了嫌疑人的清晰模拟画像。
“画像和五年前因‘中奖诈骗’被判刑的‘帽子张’高度吻合。”李阳放大画像,“他真名叫张军,去年刚刑满释放,看来是没改好,又干起了老本行。”
“追踪之瞳”顺着张军的手机信号,锁定了他的藏身地:“在城南的一个出租屋,里面还有3个人,应该是他的同伙。他们现在正在打包新的假兑奖单,准备明天寄出去。”
“行动!”郑一民一声令下,周志斌和王勇立刻带队出发。
出租屋里一片狼藉,地上堆满了假兑奖单和信封,墙上贴着“话术手册”,上面用红笔写着“一定要强调‘过期不候’,逼他们快点打钱”。张军正和同伙数着刚骗来的现金,看到警察冲进来,吓得把钱撒了一地。
“张军,又见面了。”周志斌捡起一张假兑奖单,“五年前没蹲够,这次想多判几年?”
张军瘫在地上,嘴里嘟囔着:“我就是……就是想赚点钱,没想害人……”
审讯室里,张军看着李阳电脑上的证据链——假兑奖单、监控画面、资金流水,终于低下头:“我知道大家都想中奖,就想着钻这个空子……那些‘税费’其实就是骗来的钱,根本没有什么奖金……”
他交代,团伙一共4人,分工明确:有人负责印刷假兑奖单,有人负责联系快递寄送,有人负责接听“兑奖热线”,他则负责管钱和分赃。“我们每次换一个城市作案,没想到这次在这儿栽了……”
根据他的供述,专案组冻结了涉案资金35万元,追回了部分已被挥霍的赃款。那个被骗了学费的中年男人,领回钱时红着眼圈说:“以后再也不信什么‘天降横财’了,踏踏实实干活挣钱才靠谱。谢谢你们帮我把钱追回来,不然我都不知道怎么跟孩子交代。”
为了揭穿这类骗局,李阳和彩票中心合作,开发了“中奖信息核验”工具,市民可通过官方App输入兑奖单号,查询是否为真实中奖,还会自动弹出“任何中奖都不会要求先交钱”的提示。
彩票中心也在全市的彩票站张贴了“防骗海报”,用真实案例提醒大家“收到陌生中奖通知,务必通过官方渠道核实,切勿轻易转账”。
专案组办公室里,李少成看着窗外,感慨道:“说到底,还是‘贪念’在作祟。要是不想着‘天上掉馅饼’,骗子也没机会。”
“但骗子的套路也在升级。”郑一民看着大家,“他们不光骗贪小便宜的,还会利用人的侥幸心理、急切心理。咱们要做的,就是不断更新防骗手段,让老百姓看清骗局的真面目。”
李阳的电脑此时弹出新的预警:“检测到有团伙冒充‘燃气公司’,以‘安全检查’为名,推销高价‘报警器’,已有多位居民受骗。”
“又是冒充公家单位的。”王勇哼了一声,“看来他们是认准了‘官方’这块招牌好骗。”
“走,去端了他们。”郑一民站起身,眼里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不管他们冒充什么,只要敢骗人,咱们就绝不手软!”
夜色渐深,专案组的灯光依旧明亮。李阳看着屏幕上高效运转的“雷霆反诈系统”,知道这场与诈骗分子的较量还在继续,但他坚信,只要技术不辍、守护不息,就一定能让每一个普通人都擦亮眼睛,远离“天降横财”的陷阱,守住自己的辛苦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