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阳的电脑屏幕上,一段视频正在循环播放——画面里,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对着镜头抹眼泪,声音哽咽:“儿子啊,我在外地旅游时摔断了腿,医生说要马上手术,你快转五万块到这个账户,晚了就来不及了……”
周志斌皱着眉:“这不是前几天报案的赵大爷吗?他儿子说接到这个视频电话,当时就急疯了,赶紧转了钱,结果第二天回家看,老爷子好好地在小区下棋呢。”
“问题就出在这‘声音’上。”李阳调出视频的声纹分析图,“这是用深度伪造技术做的,骗子收集了赵大爷平时说话的录音,比如他在社区活动时的发言、和邻居聊天的片段,再用AI模型合成出这段‘求救’音频,配上之前偷拍的视频,简直以假乱真。”
王勇指着屏幕:“你看这眼神,还有说话时的嘴型,跟真人没区别啊,换谁都得信。”
“区别在细节里。”李阳放大声纹图,“真人说话时,声纹会有自然的波动,尤其是情绪激动的时候,频率会不规则;但AI合成的声音,看似流畅,实则在高频段有规律的卡顿,就像被人用尺子画出来的线。”
郑一民看着报案记录:“已经有7户人家中招了,都是独居老人,子女不在身边,骗子就抓住‘急着救亲’的心理下手。”他顿了顿,“李阳,你的技术能破解这种伪造吗?”
“能,但需要时间。”李阳打开“十重盾”系统,“我打算给‘犯罪痕迹智能扫描仪’加个‘声纹鉴伪’模块,专门捕捉AI合成的声纹特征;另外,用‘超高模拟画像技术’反向推演——既然骗子能合成老人的声音,我们就能根据声纹,模拟出骗子可能的声音特征,缩小排查范围。”
季洁拿着一份名单走进来:“这是社区提供的独居老人名单,有23位,子女联系方式都登记了。我已经让社区工作人员挨个提醒,接到类似视频电话,先别急着转账,一定要打老人常用的电话核实。”
“不够。”李阳摇摇头,“骗子太狡猾,他们会故意让老人‘失联’,比如拔掉家里的电话线,或者趁老人出门时打电话,让子女联系不上,只能相信视频。”他点开“罪恶克星功能系统”,“我需要开发一个‘亲属验证’小程序,子女可以在上面预设一个‘秘密暗号’,比如老人的生日、家里宠物的名字,接到可疑视频时,让对方说出暗号,说不上来就是骗子。”
“这主意好!”周志斌眼睛一亮,“就像谍战片里的接头暗号,简单直接。”
行动迅速展开。李阳通宵编写程序,“声纹鉴伪”模块很快上线,他导入赵大爷的真实录音和伪造视频的音频,系统立刻跳出“AI合成概率98%”的提示,并标出了17处可疑的声纹卡顿点。
另一边,周志斌和王勇根据“追踪之瞳”的线索,在一个二手手机市场蹲点。之前赵大爷儿子转账的账户,开户人用的是假身份,但取款时的监控拍到,嫌疑人用的是一款老旧的翻盖手机,这种手机在二手市场很常见。
“就是他!”王勇突然指着一个穿黑色夹克的男人,那人手里正把玩着一款翻盖手机,和监控里的一模一样。更关键的是,他打电话时的侧脸,和李阳根据声纹模拟出的画像高度吻合——高鼻梁,下巴上有颗痣。
两人悄悄围上去,周志斌拍了拍男人的肩膀:“哥们,这手机不错啊,哪买的?”
男人吓了一跳,想把手机藏起来,被王勇按住:“别藏了,我们是警察,跟我们聊聊‘视频电话’的事。”
审讯室里,男人起初还想抵赖,但当李阳播放了“声纹鉴伪”的分析结果,尤其是指出他合成赵大爷声音时,误把“医生”说成了“一生”(AI对地方方言的识别误差),他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了。
“我就是在网上学的技术……”男人低着头,“我租住在赵大爷家隔壁,平时总听他跟儿子打电话,就偷偷录了音,又在小区里拍了他的视频,没想到真能骗到钱……”
他还交代,同伙在网上专门倒卖“深度伪造工具”,他花三千块买的软件,已经用这招骗了三笔钱。
李阳根据他的供述,启动“黑客超高技术”模块,顺着软件的购买记录,很快锁定了倒卖工具的窝点——在城郊的一个仓库里,几个年轻人正对着电脑调试伪造程序,墙上贴满了各种“成功案例”的截图。
“行动!”郑一民一声令下,警察破门而入时,他们还在合成一段“老板要求转账”的视频,屏幕上的“老板”正对着镜头发号施令,声音和真人分毫不差。
仓库里的电脑被全部查封,李阳在其中一台电脑里发现了更惊人的东西——一个“声纹数据库”,里面存着上百人的录音,都是从社交媒体、社区活动视频里偷偷收集的。
“这些人简直疯了。”周志斌看着数据库,“连小孩的声音都有,这是打算把所有人都当成目标啊。”
“但他们忘了,技术是把双刃剑。”李阳打开刚开发的“亲属验证”小程序,对着镜头演示,“只要大家提高警惕,多一道‘暗号’验证,再高明的伪造技术,也钻不了空子。”
第二天,李阳带着小程序来到社区,教老人们和子女绑定。赵大爷的儿子也来了,他红着眼圈说:“要是早有这程序,我就不会被骗了。现在好了,我跟我爸设了暗号,是他年轻时常唱的一句戏词,骗子肯定不知道。”
老人笑着补充:“他要是再敢来骗,我就问他‘当年给你买的第一辆自行车是什么颜色’,保准露馅!”
周围的人都笑了起来,阳光透过社区活动室的窗户,照在每个人脸上,温暖而踏实。李阳看着大家互相帮着绑定小程序,突然觉得,对抗这些“看不见的陷阱”,最有力的武器从来不是技术,而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默契——就像那句藏在心底的“暗号”,别人学不走,也伪造不了。
郑一民走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市里打算推广你的‘声纹鉴伪’技术,让银行、电信部门都装上,以后转账时遇到可疑声音,系统自动报警。”
李阳点头,目光落在电脑屏幕上——“十重盾”系统的后台,“声纹鉴伪”模块已经拦截了3条可疑音频,都是试图用伪造声音骗钱的。他知道,这只是开始,但只要防线越筑越牢,再隐蔽的“声音陷阱”,终会被阳光照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