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去的马车上,郑观音忍不住数落秦川:
“秦川,骗人也得靠谱点儿啊。猫会翻跟头?你怎么想出来的?那姑娘也是个傻的,竟然真信了。你那猫要是翻不了跟头,我看你怎么收场!”
秦川眉头一皱:“我在你心里,到底是什么形象?我是那种信口雌黄的人吗?”
“我看就是。”郑观音哼了一声。
“你拍着良心说,我骗过你吗?何以至于你这样恶意揣测我?”
郑观音想了想,这几日和秦川相处下来,他确实没骗过人。
“可猫翻跟头,这怎么可能?”她还是满脸不信。
然而等一回到庄子,她便彻底闭嘴了——因为院子里,真的有一只会翻跟头的猫!她惊讶得围着那猫转了好几圈,怎么都不敢相信世上竟真有这种猫。
“这猫……从哪儿来的?”她终于忍不住开口。
春梅叹了口气:“花了十五贯,特意买的。”
“特意买的?什么意思?”
“就是专门发告示,找会翻跟头的猫。”冬梅一提起这事,也满脸无语。
“那你们特意买这猫干什么?”郑观音愣住。
“还能干什么?这不是把魏小姐骗来了吗?”春梅摊手,一脸无奈。
郑观音瞠目结舌。她实在难以置信,居然有人会为了讨姑娘欢心,花十五贯去找一只会翻跟头的猫!尤其秦川这种风流才子,花招多的是,却偏偏选了这样离谱的办法。
秦川回到庄子后,立刻下了命令,给杨婉发布了一项重大任务——全庄大扫除,迎接贵客。
忙活了两天,贵客终于来了。魏兰带着两个妹妹一同入了庄子。
秦川热情相迎,第一时间就让那只会翻跟头的猫出场,立刻吸引了三人的目光。
“秦公子,你这猫也太好玩了!”魏小婉忍不住不停逗弄那只猫。
“三小姐喜欢的话,就多陪它玩会儿吧。”秦川笑着说道。
“也好,这小家伙真有意思。”魏小婉说着,直接抱着猫跑到一边去了。
“咱们往那边看看吧。”秦川带着魏兰和魏雪,往庄子深处走去。
“这里是绣坊,不过不做绣活,只是缝制衣物。二小姐,这台简易缝纫机,你可以试试,兴许会喜欢。”秦川介绍道。
魏雪在女工的指导下,学着操作缝纫机,一试便上了瘾,连秦川跟她打招呼都没听见。
秦川只好带着魏兰继续往前走。
魏兰左右一看,发现自己特意带来的两个妹妹,竟然都被“安置”得妥妥当当,这么快就不在身边了。她心里顿时明白过来,这绝不是巧合,而是秦川的算计。她觉得自己被拿捏得死死的,心里一横,决定要摊牌。再这么下去,真的要出事了。
“秦公子,你的心意,我非常清楚。但咱们……真的不合适。”魏兰不愿再犹豫,直接开口。
话音落下,她暗暗观察秦川,生怕他会像话本里写的那样,做出什么过激之举。可秦川却只是停下脚步,认真看着她。
“魏小姐,你觉得不合适,那是你的事。可我喜欢你,那是我的事。你不能只顾自己,不管我的死活啊。”
这番话让魏兰一时语塞,愣愣地站在原地。
“魏小姐,在下此刻心悦于你,但也不知能坚持多久。你现在抗拒我,也不知能抗拒多久。未来你我都无法预料,不如走走看吧。哪天有人放下了,那便是结果。要么修成正果,要么有缘无分。”
魏兰怔住了。她原以为秦川的追求会像他一贯的行事风格那般奔放,却没想到,他竟如此内敛。他一直未曾直白表露心意,不是欲擒故纵,而是真的愿意把一切交给缘分。淡淡的言语,却透出几分坚定。
魏兰还想再劝他几句,让他早些了断心思,却还没开口,冬雪就急匆匆跑了过来。
“东家!东家!宫里的张统领来了,请您赶紧入宫!”
秦川心里暗骂李世民真不会挑时候,可也没办法,只能抱拳告罪:
“魏姑娘,看来只能改日,再陪你逛庄子了。”
魏兰点点头:“正事要紧。”
秦川也不再拖延,简单收拾一番,便随张晋入宫面圣。
李世民此时急召,必然出了大事。秦川心中不敢怠慢,径直踏入御书房。
抬眼一望,殿内皆是重臣:李承乾、李孝恭、长孙无忌、房玄龄、程知节,还有数位不识的大佬,全都在场。
“陛下,召在下何事?”秦川上前躬身。
随即有人搬来一只木盒,置于秦川面前。盒上放着一封信,封口已开。
秦川一看,竟是写给自己的信,却早被拆阅。他此刻也顾不得追究,因为那字迹,分明是长孙冲的!
他急忙抽出信笺,一目扫到末尾,整个人陡然一震。只见四个大字赫然写着:“秦兄,救我。”
秦川心头猛地一紧,连忙细读信中内容,越看脸色越沉。看罢,只觉得眼前一黑——长孙冲这是闯下滔天大祸!
“陛下,这信是什么时候发出的?”秦川急声问。
长孙无忌沉声答道:“七日前。”
“可有之前的战报?”秦川又追问。
“有,陆续传来了四天的军报。”
随即有人将战报递来。秦川粗略浏览,心中顿时一凉。
原来长孙冲前往凤林关办事,一时意气,潜入吐谷浑王庭伏俟城,蹲守数日,企图刺杀黑鹰卫统领多图。结果意外失手,仅砍下了副统领慕容乔的首级,虽侥幸脱身,却激怒整个吐谷浑王庭。
吐谷浑震怒之下,调集大军穷追不舍。长孙冲逃回凤林关,竟将追兵也引至关前。凤林关守将郭月不肯交人,与吐谷浑发生冲突,却意外中箭身亡。无奈之下,长孙冲临危受命,率一千步卒,据险死守凤林关。
然而,如今局势已彻底失控。吐谷浑人见有机可乘,军力正源源汇聚,眼下已聚拢三万大军,誓要踏平凤林关!
秦川看着李世民,急切开口:“陛下,必须立即派援军!”
李世民却只是叹息一声:“最快的援军,也需三月后才能抵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