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福建去的路,像被泡在了雨雾里。青山裹着白纱,溪水绕着竹林,路边的茶树一行行排到山顶,诗诗扒着马车帘,数着茶树上的嫩芽:“这叶子能泡出好茶吧?比云南的普洱还香吗?”
灵月笑着给她递了颗橄榄:“尝尝这个,福建的橄榄先苦后甜,越嚼越有味道。等到了土楼,让你尝尝真正的功夫茶。”诗诗塞进嘴里,皱着眉头嚼了半天,突然咧嘴笑:“真的!苦完之后甜甜的,像江湖里的日子!”
到了永定土楼群,我们都被这奇特的建筑惊呆了。圆形的土楼像巨大的蘑菇,立在山坳里,墙是黄土夯的,厚得能跑马,大门是铁皮包的,上面钉着铆钉,看着就结实。我们找了家土楼客栈,住在圆形土楼的二层,推开窗就能看到楼中央的天井,晒着笋干和辣椒,红的绿的,像挂了串鞭炮。
客栈老板是个戴斗笠的客家大叔,泡了壶铁观音,茶香袅袅:“来尝尝!咱这土楼里的茶,用山泉水泡,香得很!”诗诗端起小茶杯,一口闷下去,烫得直吐舌头,却喊:“比草原的马奶酒清爽!就是杯子太小了!”
大叔哈哈大笑:“功夫茶就得小口品,急不得。”
第二天,我们去逛承启楼,号称“土楼王”,里面居然住着三百多户人家,像个小村子。楼里有祠堂、学堂、水井,甚至还有小菜园,诗诗转得晕头转向:“这楼里是不是有迷宫?我刚才好像又走回原地了!”
导游是个客家姑娘,指着土楼的墙说:“这墙里掺了红糖和糯米,硬得像石头,以前土匪都打不进来。”她还说,土楼里的人都姓江,是同一个祖宗,几百年来和睦相处,谁家有红白喜事,全楼人都来帮忙。
“真厉害!”诗诗羡慕地说,“比我们五个还团结!”
正说着,楼里传来争吵声。一个穿西装的年轻人,正对着个老太太嚷嚷:“阿婆!您就把老宅基地让出来吧!开发商给的钱够您享清福了!”
老太太拄着拐杖,气得浑身发抖:“这是祖宗传下来的地,埋着我爷爷的爷爷!多少钱都不卖!”
年轻人掏出合同:“您都签字了,现在反悔晚了!再闹我叫保安了!”
诗诗看不下去了,跑过去拉住老太太:“阿婆别气!他欺负您我帮您打他!”
苏砚捡起地上的合同,看了看签名,眉头一皱:“这签名歪歪扭扭的,不像阿婆的笔迹。而且这合同上的章是假的,开发商根本没资质。”
年轻人脸色一变:“你胡说!”
灵月掏出从六扇门拿的腰牌:“我们是六扇门的,要不要跟我们去官府说说?”年轻人吓得脸都白了,嘟囔着“算我倒霉”,灰溜溜地跑了。
老太太拉着诗诗的手,非要请我们吃客家酿豆腐:“姑娘,多亏了你啊。这些人天天来闹,我都快撑不住了。”
老太太的家在土楼角落,屋里摆着老式的八仙桌,酿豆腐端上来,豆腐里塞着肉馅,蒸得香喷喷的。诗诗夹了一块,烫得直吹,却停不下来:“比福建的橄榄还入味!这豆腐是不是用红糖做的?”
老太太笑着点头:“咱客家菜就爱放糖,吃着甜滋滋的,日子才甜嘛。”
下午,我们去看土楼的建造工艺。工匠们正在修补外墙,用黄土、红糖、糯米混合着,像和面似的,诗诗也上去帮忙,结果弄得满身泥巴,像只小花猫。
从土楼出来,我们去吃佛跳墙。陶罐里炖着海参、鲍鱼、鱼翅,香气能飘出半条街。诗诗舀了一勺,鲜得直咂嘴:“怪不得佛都要跳墙,太好吃了!比新疆的抓饭还鲜!”
老板笑着说:“这佛跳墙要炖三天三夜,少一分钟都不行,就像你们江湖人练功,得有耐心。”
在福建待了几天,我们跟着客家妇女学做笋干,诗诗把笋切得歪歪扭扭,被阿姨们笑话;我们去了武夷山,看九曲溪的竹筏,听艄公唱山歌,诗诗还学了句客家话“食饭”(吃饭),见人就说,逗得大家直笑。
离开福建那天,客家大叔给我们装了满满一袋子铁观音和肉脯:“路上喝,这茶能提神,肉脯能填肚子。”
诗诗抱着袋子,趴在马车上看土楼渐渐远去,圆形的屋顶在夕阳下像个金元宝。“福建真好,”她叹了口气,“连房子都是圆的,团团圆圆的。”
“下一站去哪?”灵月问。
诗诗翻着地图,突然拍手:“听说台湾的日月潭特别美,还有蚵仔煎,我们去台湾吧!”
“好啊,”我笑着说,“去看看宝岛的风光,再尝尝海的味道。”
白老坐在马车里,望着窗外的茶山,慢悠悠地说:“从北到南,从东到西,这江湖路啊,就像这土楼,兜兜转转,终究是要团圆的。”
马车驶离土楼群,青山在身后越来越远,但铁观音的清香和酿豆腐的暖意,却像印在了心里。江湖路就是这样,刚在土楼里帮了老太太,转眼又想着去看日月潭,永远有新鲜的风景,永远有品不完的滋味。
毕竟,这有土楼的团圆,有功夫茶的醇厚,有佛跳墙的鲜美江湖,我们才刚尝到点客家的温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