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天色微明。
谢长歌与玄玑先生带着周景昭的手令,在一队精锐亲兵的护卫下,乘船渡过渠江,来到了鹫峰山下。
仰头望去,山峰险峻,寨墙高耸,仅有的一条狭窄山道蜿蜒而上,两侧皆是悬崖峭壁,果然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地。山下,鲁宁率领的一军兵马已悄然布防,旌旗招展,军容肃穆,既为震慑,亦为策应。
谢长歌命亲兵在山下等候,只带了两名手持节杖的随从,与玄玑先生二人,徒步登山。此举既显诚意,亦是对自身胆识的自信。
山道险峻,守卫森严。每处险要关隘,皆有手持兵刃、神情警惕的山寨喽啰把守。见到谢长歌二人,喽啰们并未立刻攻击,而是迅速通传。
行至半山腰,一处稍显平缓的平台,山寨二当家杨猛已率数十名精壮喽啰在此等候。他豹眼圆睁,上下打量着谢长歌与玄玑,声如洪钟:“来者何人?报上名来!上我鹫峰山,所为何事?”
谢长歌拱手一礼,神色从容:“某乃宁王麾下长史,谢长歌。这位是玄玑先生。奉宁王殿下之命,特来拜会大当家罗锋、军师齐逸先生,有要事相商。”
杨猛哼了一声:“宁王的人?是来下战书的,还是来劝降的?”他身后的喽啰们也握紧了兵刃,气氛顿时紧张起来。
玄玑先生上前一步,拂尘轻摆,声音平和:“杨当家不必紧张。我等此行,非为刀兵,实为解惑释疑,共谋出路。宁王殿下已查明合州加税真相,知诸位好汉乃事出有因,情有可原。特遣我等前来,与诸位坦诚一叙。”
杨猛将信将疑,但见对方仅二人上山,态度谦和,便挥手道:“跟我来!”转身引路上山。
一路无话,气氛微妙。至山寨聚义厅外,只见大当家罗锋、军师齐逸、三当家韩文进以及数名头目,已立于厅前相候。双方目光交汇,皆带着审视与警惕。
进入聚义厅,分宾主落座。简单的寒暄过后,气氛依旧凝重。
谢长歌并未立刻亮出底牌,而是环视众人,语气沉稳地分析道:“罗当家,齐军师,诸位好汉。鹫峰山天险,易守难攻,诸位兄弟骁勇,谢某一路行来,深有体会。然…”他话锋一转,“恕谢某直言,山寨虽险,终是无根之萍;弟兄们虽勇,然粮草军械,终有尽时。长久困守于此,非长久之计。”
他目光扫过厅内略显简陋的陈设和众人身上带着补丁的衣物:“更紧要者,合州乃三江锁钥,战略要冲。往日官府无能,诸位尚可周旋。然如今,宁王殿下亲率数万精锐王师南下,志在平定南疆,廓清寰宇。殿下雄才大略,麾下猛将如云,谋臣如雨。大军过境,岂容侧后存有不明势力,占据要津?”
玄玑先生接口道,语气温和却直指核心:“贫道观山寨气象,诸位好汉皆非池中之物,聚义于此,实为时势所迫,非本愿也。然逆势而为,智者不取。宁王殿下乃贤明之主,深知诸位苦衷,不忍见诸位英雄因一时之困,而误入歧途,乃至玉石俱焚。故特遣我等前来,非为耀武扬威,实为惜才,为诸位及山上数千兄弟,寻一条光明出路。”
齐逸抚须沉吟,目光锐利:“谢长史、玄玑先生所言,确有道理。然…出路何在?莫非是让我等束手归降?”
谢长歌正色道:“军师言重了。非是‘归降’,乃是招抚,是弃暗投明!王爷承诺:一、必将严查本地吏治,清算刺史罪责,减免苛捐杂税,还百姓公道。二、为鹫峰山诸位义士正名,过往之事,既往不咎。三、诸位兄弟,愿回家务农者,发放钱粮路费,官府不得追究;愿从军报国者,经甄别可编入宁王军,待遇与官军等同,立功同样受赏!”
玄玑先生补充道:“王爷更知山寨中有齐军师、韩三当家等俊才。王爷求贤若渴,若诸位不弃,必量才重用,一展抱负。”
条件可谓优厚,但罗锋、齐逸等人并未立刻表态。厅内一时陷入沉默,众头目低声议论,有人心动,有人疑虑,更多人则看向大当家与军师。
齐逸沉吟片刻,缓缓道:“王爷厚意,我等感激。然…空口无凭,何以取信?宁王殿下之威名,我等僻处山野,虽有耳闻,却未亲见。事关山上数千兄弟的身家性命前程,我等不得不慎。”
罗锋也沉声道:“不错!招安是大事,岂能凭一纸文书、几句承诺便定下?我等需知宁王殿下是否真如传闻般贤明,其麾下是否真乃仁义之师!”
谢长歌与玄玑对视一眼,心中明了对方顾虑。谢长歌微微一笑:“罗当家、军师所虑,情理之中。王爷亦知此事重大,非一蹴而就。王爷诚意十足,愿请山寨派信重之人,随我等下山,亲赴宁王大营,面见王爷,观我军容,察我政令。王爷愿以诚相待,绝无加害之意。”
他顿了顿,补充道:“为表诚意,我等可暂留于山寨为质,待贵寨使者平安归来,再议后续不迟。”
此言一出,厅内众人皆是一怔。对方竟主动提出留为人质!
然而,罗锋却大手一挥,豪迈地说道:“不必了!我罗锋虽是一介武夫,却也懂得‘信义’二字! 宁王殿下乃天潢贵胄,一代雄主,岂会行那等诱杀宵小之事,自毁名声?若真如此,他也不配让我等归心!”
他目光炯炯地看向杨猛和韩文进:“二弟!三弟! 就劳烦你二人,随谢长史、玄玑先生下山一趟,去亲眼看看那宁王大营,亲眼见见那位宁王殿下!看看他是否值得我等效力!”
杨猛抱拳:“大哥放心!俺定看个分明!”
韩文进也拱手:“文进领命,必不负大哥所托。”
齐逸见状,微微颔首,补充道:“如此甚好。二位兄弟下山,一观虚实。在此期间,山寨暂缓一切对外行动,谨守山寨,静候佳音。”
谢长歌与玄玑心中暗赞罗锋之气魄与决断。谢长歌拱手道:“罗当家快人快语,豪气干云!谢某佩服!既如此,事不宜迟,我等这便下山如何?”
“好!”罗锋起身相送。
最终,这次会面并未立刻达成招安协议,但却取得了关键性的进展——鹫峰山同意派出核心人物进行实地考察。这是一个充满善意的积极信号。
谢长歌、玄玑先生带着杨猛、韩文进二人,以及部分从宁军大营带来的、象征性的粮草药物(作为慰问品),一同下山,返回宁军大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