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就到了1983年的年底,腊月十四这天,吴姗姗也满了十八周岁。
如今这个时代,人们对于过生日这件事并不怎么很重视。
除非是那些年事已高、德高望重的老人们在过大寿时,才会像模像样的摆酒过个生日,其他年轻人最多吃碗面条就算过了生日。
没人给她庆祝,她也不打算亏待自己。
一大清早,当晨曦刚刚透过窗户洒进房间的时候,吴姗姗便迅速起床洗漱完毕。
随后,她如同往常一样前往食堂,打好一份热气腾腾的早饭,然后迈着轻快的步伐回到了宿舍。
进到宿舍,吴姗姗关上房门后,就从空间拿了个小蛋糕,上面还点了根蜡烛,小声对自己说:“吴姗姗,十八岁生日快乐!”
十八,真好!看着镜中的自己,满脸的胶原蛋白,脸上还有没褪去的婴儿肥,没忍住掐了一下,啧!手感真好!
心里好一顿臭美!换上一件羽绒服戴上帽子围巾手套穿着皮毛靴就出了门。
北方的冬天总是被皑皑白雪所覆盖,那雪花纷纷扬扬地洒落下来,仿佛给整个世界披上了一层厚厚的银装。
踩在脚底下的雪咯吱作响,吴姗姗沿着小路慢慢走着,呼出的气息在空气中形成一团团白色的雾气。
京市的冬天虽然很冷,但是日子充满了烟火气。
那些回荡在胡同深处的叫卖吆喝声,还隐约响在耳畔。
刚走几步又听见胡同里传来卖糖葫芦的高亢悠扬吆喝声:“蜜来--葫芦儿--冰糖儿多--哎--葫芦儿”。
这会冬天卖柿子的也分两种,卖高庄柿子和卖大盖柿子的:“来-—高庄的柿子咧,涩了还管换的咧。”
“南瓜大的咧-—不涩的咧,涩了还管换的咧……”
冬天还有不少推车挑担串胡同卖便宜零食的。
比如芸豆饼,就是用白搌布包上煮烂的芸豆按成饼,五香的味道面面的豆饼特好吃。
烤红薯、艾窝窝、豆面糕、冰糖葫芦、小金鱼……这些游走在大街小巷把孩子馋哭的食物,吴姗姗也挨个吃了个遍。
突然,一阵喝彩叫好声从远处传来,瞬间打破了街头原本的宁静。这突如其来的声响引起了她的注意,好奇心驱使着她不由自主地循着声音的方向寻去。
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终于,她发现了声源所在之处——原来是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正在街边表演三节棍!
只见老人周围早已围满了兴致勃勃的观众,他们或目不转睛地盯着老人精彩的表演,不时交头接耳议论。
吴姗姗也挤到人群里,近距离观察起这位身怀绝技的老人来。
尽管此时寒风凛冽,但老人身上仅穿着一件单薄的衣裳,然而他的动作却丝毫不受影响,反而越发矫健灵活。
每一次挥舞三节棍都带着凌厉的风声,棍影在空中交织成一片密不透风的网,令人眼花缭乱。
看着老人如此精彩的表演,吴姗姗心中不禁一动,她伸手摸向自己的口袋,掏出一张五元纸币,轻轻地放在了老人面前的盒子里。
老人察觉到了吴姗姗的举动,朝她投来感激的目光,但手上的动作却没有半分停顿。
那套棍法被他使得愈发娴熟,犹如猛虎下山一般气势磅礴,围观群众们的叫好声也一浪高过一浪,此起彼伏。
与此同时,各种议论声也纷纷传入吴姗姗的耳朵:“这老爷子可真厉害啊!”
“可不是嘛,这么大年纪还能有这样身手,真是不简单!”
“就是,这天气这么冷,也是不容易啊……”
看了一会儿,吴姗姗决定继续往前走。路过一家书店的时候,她停住了脚步。
想着今天是自己的生日,应该送自己一本书当作礼物。
走进书店,暖烘烘的空气扑面而来。
她在书架间穿梭,最后选了一本诗集。抱着书走出书店,她抬头看向天空,雪花依旧飞舞着,而她的内心却充满了一种宁静与满足,感觉这个简单的生日因为这些小小的遇见变得更有意义起来。
今年过年她也不想回苏州,那边冷不说,家里也没她的房间,回去也只能跟小敏挤在一张床上。
实际上,她内心深处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挺冷情的人,要不是逢年过节时就她自己,她是真想不起来吴家那些人,即便是与吴建国、小军有着割舍不断的血缘关系,但那份亲情在她心中却显得异常淡薄。
剧中原身都成扶弟魔了,无论遇到什么事,总是由她冲在前面,可即便如此,也没见小军感激她,思来想去,她觉得还是应该先把自己的生活过好,多心疼心疼自己更重要。
她还是给家里寄了20块钱,之所以这样做,一来是不想落人口舌,被人指责不孝;二来家里确实条件不太好,再如何,小军也是原身弟弟,他还在家里吃喝,要是她不寄钱,那个张阿妹肯定会苛待小军。
不过,她还是毫不犹豫地将收款地址写成了棉纺厂的,这样大家都知道她寄了钱,否则以后吴建国说她不孝顺那不是膈应人?
这钱对她来说确实是小钱,但是对别人来说那就不是这样了。
毕竟在别人眼里,她还是个刚毕业的学生呢!
做完这些之后,她又特意前往邮局给家里打了一通电话。
电话那头,小军听到她说今年不回家团聚,声音瞬间变得低沉失落。
但他们心里也明白,姐姐从首都来回一趟确实不容易。
这时,小军突然开口问道:“姐,你今年毕业了,以后是留在首都,还是会回苏州?爸爸最近老是念叨着你,我看他肯定是想你啦。”
听到这话,吴姗姗不禁在心底呵呵,吴建国想她了才怪!是想她回去当血包吧!
前年过年时都开始打她主意了,现在回去那指不定等她的是什么呢!
吴姗姗开口:“毕业了学校有分配,姐已经留在首都工作了,刚工作没几个月,也没多少天假期,所以过年就不回去了。”
吴姗姗不想说实话,她毕业证前年就拿到了,但是要是说出来又要解释一大堆。
小军一听这话,声音就有些哽咽,“姐...呜呜呜,那以后是不是见不到你了。我很快就初一了,我想你……”
吴姗姗听到他在电话那头的哭声,她心里顿时也有些不好受。
要说小军也确实没做错什么,没有妈的孩子总是过的更加小心翼翼。
但是原身又确实为这个弟弟做了许多事情,为此还不惜厚脸皮麻烦庄超英一家,让黄玲寒了心。
可能是什么都有她这个姐姐顶着,所以剧中小军才这么懦弱吧,希望以后他自己能坚强点。
电话里把人好好安慰了一通,听说小敏马上就要高考了,她还真是没想起来这茬,答应等工作不忙了就回去看他,才算把人哄好。
她记得要等九几年苏州才会有飞机直达首都,唉…
第二年4月份的广交会上,这款国产空调更是在展会上首次崭露头角,进入出口成交业务的首位。
它以其独特的设计风格、精湛的制造工艺以及无可比拟的性价比优势,赢得了国际市场的一致青睐与赞誉。
出口订单像雪花一样飞来,商业部的于部长高兴的合不拢嘴,这可都是外汇啊!
厂房也不太够,压缩机厂那边应该也要扩建了,这可全都是就业率啊!
空调厂的吕厂长更是满面春风,嗯!又要再招人了。
由于订单实在太多,工厂只能不断扩建,厂房宿舍楼一栋栋拔地而起。
同时招工也刻不容缓,一时之间首都附近省市的所有返城知青、毕业生几乎都有了工作。
“就是现在找工作的人都不太多了,好多小学毕业的都被录用了,唉…人都没有以前好招了,接下来总不能录用年纪大的老人吧?”
虽然是苦恼的语气,但是还是能让人听出来他暗自炫耀的好心情。
吴姗姗听到他的吐槽心念一动,开口:“我有个建议,不知道该不该说?”
吕厂长:“小吴你说说看,好建议咱们肯定要采纳的。”
“厂里有好多工人原本是知青返城,他们其实挺多在农村已经成家了,为什么不考虑从这些人里面下手呢?
他们的家属还在农村,之前政策是不允许,也是因为就业岗位没有这么多,所以夫妻长期两地分居,这也很容易导致婚姻问题。
婚姻问题不解决就会有抛妻弃子、抛夫弃子的情况出现,而现在正是用人的时候,您是不是能考虑考虑?要是能解决这个问题,那可是大好事、大功德一件啊!”
吕厂长陷入沉思,如果是以前他肯定立刻就否决了,但是现在…好像也不是不能考虑?
看吕厂长不说话,吴姗姗继续开口:“农村有很多孩子因为知青父母关系破裂变成了单亲家庭,或者成了无父无母的孤儿,这个情况是真实存在的。
虽然一个工厂容不下所有人,但是能解决一个是一个,您只提供一个岗位,但是却能挽救一个家庭,一个甚至几个孩子的一生!
一旦您起头了,其他工厂说不定也会跟着效仿,上面领导肯定能看到这件事情的好处,说不定挽救的就是咱们国家的下一代啊!”
吕厂长“……”好家伙!这小吴同志不仅做研究厉害,这嘴皮子,这洗脑功力也是一绝,这被她一说,感觉自己不答应就是放弃了祖国的下一代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