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昊独自坐在阴影里,用酒精浸泡着前世的记忆,那份孤寂是真实且沉重的。
然而,当司空静的身影出现在酒吧,并径直向他走来时,他内心的警铃便悄然响起,瞬间将一部分注意力从自我沉溺中抽离出来。
他允许她坐下,允许她陪伴,甚至默许了她点同样的啤酒。
表面上,他依旧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但眼角的余光与高度集中的感知,却从未离开过身旁这个女人。
他喝酒,也在“喝”着她的状态。
高杰那份干净得过分的调查报告再次浮现在他脑海——书香门第、优等生、顺利的职业生涯。
按理说,这样一个女孩,即便再优秀、再专业,在面对他这种级别的老板、尤其是明显处于异常情绪状态时,应该多少会流露出一些紧张、无措,或者至少是小心翼翼的讨好。
但司空静没有。
她的平静,不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懵懂,也不是职业训练塑造出的机械式镇定。
那是一种……沉淀下来的平静。
仿佛经历过风浪,见识过人心,最终选择将一切情绪内敛,用一层温和而专业的外壳将自己紧紧包裹。
许昊一边喝着酒,一边在脑中快速分析。
她偶尔流露出的眼神。
当她以为他没有注意,视线投向窗外璀璨却虚无的夜景时,那眼神深处会闪过一丝极淡的、与她的年龄和履历绝不相符的……复杂。
那里面有审视,有思索,甚至有一丝极其隐晦的……沧桑感?
那不是一个23岁、一直生活在相对单纯环境里的女孩该有的眼神。
她沉默的陪伴。
她并非不善言辞,从之前的接触看,她谈吐得体,知识面广。
但此刻,她选择了一种最“安全”也最“聪明”的方式——沉默。
这种沉默,带着一种理解般的距离,仿佛她深知,某些时候,语言是苍白且多余的。
这份“懂事”,超乎了她的年龄和阅历。
她细微的身体语言。
她握着酒瓶的手指偶尔会无意识地收紧,虽然很快会放松;
她的坐姿看似放松,但肩背的线条却始终保持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警惕。
这不是防备他图谋不轨的那种警惕,更像是一种……习惯性的自我保护,一种深植于骨髓的、对周围环境的不信任感。
许昊几乎可以肯定:
司空静绝不像她的档案看起来那么“干净”。
她表现出来的这种状态,这种沉稳、内敛、带着一丝若有若无故事感的气质。
绝不可能是那个在父母羽翼下、在校园和培训机构象牙塔里一帆风顺成长起来的女孩所能拥有的。
“她到底经历过什么?”
许昊在心中自问。
高杰查不到,要么是她的过去被某种力量完美掩盖了,要么……就是她的“经历”,发生在某种无法被常规调查触及的层面。
是家族秘辛?
是隐藏的创伤?
还是……如同他一样,有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这个念头让许昊的心跳漏了一拍。
他看向身旁安静喝酒的司空静,她的侧脸在昏暗的光线下显得格外柔和,却又像笼罩着一层神秘的薄纱。
他原本因为缅怀前世而低落的情绪,此刻被一种强烈的探究欲所取代。
司空静,这个看似是他身边最普通、最按部就班的工作人员,反而成了他目前最大的谜题。
两人沉默地对饮,各怀心思。
许昊在观察她,试图从她每一个细微的呼吸、每一次眨眼、每一个不经意的小动作中,解读出隐藏在水面之下的冰山。
而司空静,则在小心翼翼地维持着自己平静的伪装,同时也在感受着身旁这个男人那不平凡的一切。
许昊回到自己的套房后,站在落地窗前,脑海中回放的已不再是前世的困顿,而是司空静那平静脸庞上,偶尔流露出的、与她年龄和经历绝不相称的复杂眼神。
这个空乘组长,很有意思。
海南文昌,碧海蓝天,椰林婆娑。
与京都、上海的繁华喧嚣不同,这里洋溢着热带特有的热情与一丝尚未被完全开发的原始活力。
然而,在这片看似放松的土地上,一场关乎未来天际线的重要博弈,才刚刚拉开序幕。
许昊的湾流G650平稳降落在美兰机场。
舱门打开,湿热的海风扑面而来。
停机坪上,早已等候多时的车队旁,站着几位迎候的人。
为首的是一位身材微胖、面色红润、穿着花花绿绿夏威夷衫的中年男子,脸上堆着热情洋溢的笑容。
正是之前和许昊打过交道、在琼岛深耕多年的地头蛇——郑总。
“许董!欢迎欢迎!一路辛苦啦!”
郑总快步上前,双手握住许昊的手,用力摇晃,态度恭敬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
而在郑总身后半步,站着一位气质更为沉稳内敛的中年人,约莫五十多岁。
戴着金丝眼镜,穿着得体的 polo 衫和休闲裤。
正是银达集团的董事长,陈冰的父亲——陈嘉新。
“许董,又见面了!”
陈嘉新上前一步,笑容温和,与许昊握手,力度恰到好处。
“小女陈冰,之前在和平饭店和香港,多蒙您关照了。”
他主动提及女儿,既是拉近关系,也是一种不动声色的提醒——我们之间,并非毫无渊源。
许昊对陈嘉新点了点头,语气平和:
“陈董客气了,陈冰小姐很优秀。”
他目光扫过两人,心中了然。
郑总代表的是本地盘根错节的关系网和土地资源。
而陈嘉新的银达集团,业务涉及地产、基建和拍卖典当业务,显然是嗅到了昊天航空航天基地这块巨大蛋糕的味道,想来分一杯羹。
中午,由郑总做东,在文昌一家临海的豪华酒店举办了欢迎酒会。
名义上是为许昊接风洗尘,实则到场的基本都是琼岛有头有脸的商人、以及部分与土地、建设、材料相关的官员。
衣香鬓影,觥筹交错间,每个人的目光都或明或暗地聚焦在许昊身上。
酒过三巡,气氛逐渐热络,试探也开始了。
一位做建材起家的本地大佬,端着酒杯凑过来,笑着问道:
“许董,您这航天基地一落地,可是给我们海南带来了天大的机遇啊!不知道这前期的基建工程,规模有多大?用料方面有什么特殊要求没有?”
许昊晃着手中的酒杯,微微一笑:
“基地建设会遵循最高标准,规模嘛,足够容纳未来的研发、制造和发射任务。具体的技术要求和招标标准,很快会由集团建设部门统一公布,一定会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他回答得滴水不漏,既展现了气魄,又堵死了私下递条子的可能。
另一位与郑总关系密切的地产商,则把话题引向了更“软”的方面:
“许董,基地建成后,肯定要吸引大批高端人才过来。这配套的生活区、专家公寓、甚至学校医院,不知道昊天集团是打算自己开发,还是寻求本地合作呢?”
“人才是核心。”
许昊看了那人一眼,语气从容,
“生活配套至关重要,我们会综合考虑自建与合作模式,优先选择有实力、有信誉、懂得服务高科技人才群体的合作伙伴。”
他刻意加重了“信誉”和“服务”二字,暗示并非所有本地企业都能入围。
这时,陈嘉新端着酒杯,适时地加入了谈话。
他没有直接询问项目,而是聊起了宏观话题:
“许先生布局航天,魄力惊人。如今国家也鼓励民营资本进入航天领域,但核心技术、人才储备都是巨大挑战。不知昊天航天收购了英国的SStL后,在技术消化和本土化创新方面,有什么具体的规划?我们银达虽然主业不在此,但对高科技领域的投入一直很有兴趣,也相信许先生的眼光。”
这番话水平明显高出一截,避开了具体的工程利益,转而探讨技术和发展战略,既显示了自身的格局,也巧妙地将银达集团定位为“志同道合的战略投资者”而非简单的承包商。
许昊看向陈嘉新,眼神中多了一丝认真:
“陈董问到了关键。SStL的技术是我们的起点,但绝非终点。昊天研究院会主导核心技术的消化与再创新,本土化供应链的培育也是重中之重。我们希望找到的,不仅是供应商,更是能共同面对挑战、着眼长远的伙伴。”
他没有给出任何承诺,但却画下了一个更大的饼。
将合作层级从“施工队”提升到了“战略伙伴”,这让在场许多心思活络的人更加心痒难耐。
酒会在一种表面和谐、内里各自算计的氛围中持续着。
许昊游刃有余地应对着各方试探,言语间既展示着昊天集团的雄厚实力和远大前景,又牢牢把控着合作的主动权与节奏。
不轻易许诺,却又能吊足所有人的胃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