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对于受害者家庭来说,伤痕难以磨灭。这场审判,是对亡灵的告慰,
也是对生者的些许抚平。第二天上班后不久,德市公安局长甘长保正在审阅文件,
桌上的红色保密电话响了起来。他瞥了一眼来电显示——省厅的号码,
还是常务副厅长方家正的直线。他立刻收敛心神,清了清嗓子,在电话响第三声时沉稳地拿起听筒。
“方厅,您好。”
甘长保的声音带着恰到好处的热情与尊敬。
“长保同志,没打扰你工作吧?”
电话那头,方家正的声音温和而亲切,带着领导特有的沉稳腔调。
“没有没有,方厅您指示。”
甘长保笑道,身体不自觉地微微坐直。
“指示谈不上。就是想了解一下,你们市局那个宝贝疙瘩,新区分局的李南同志,
最近怎么样啊?部里一等功的喜讯传来,省厅这边也很为他高兴啊。”
方家正仿佛拉家常般切入主题,语气自然,但提及“部里一等功”这几个字时,加重了一丝语气。
甘长保心中立刻如同明镜一般。方家正亲自过问一个副科级干部,这本身就不寻常,
再联系到之前苏建民副书记的亲临和郑同副部长的调研,背后的意味不言而喻。
他迅速斟酌着措辞:
“感谢方厅关心!李南同志确实非常优秀,这次能荣获部里的一等功,既是他个人的光荣,
也是我们德市公安系统的骄傲。小伙子目前还在刑侦一线岗位上,
表现一如既往地扎实、沉稳,难得的是立了这么大功,也没有丝毫骄躁之气。”
他先充分肯定了李南,表明市局的态度。
“嗯,不骄不躁,是好苗子。”
方家正表示认可,随即看似随意地继续问道,
“对于这样有功之臣,而且能力如此突出的年轻干部,市局层面有没有什么具体的培养考虑啊?
总不能老是让英雄窝在一个位置上嘛,要人尽其才啊。”
这话问得很有艺术,既表达了关心,又给了市局足够的自主空间,
但期待的方向已经隐含其中。甘长保立刻接过话头,语气变得更为正式和慎重:
“方厅,您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不瞒您说,我们市局党委近期确实正在密集研究新一轮的人事调整方案,
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关于对新区分局以及在此次系列案中表现突出的干部进行梳理和考量。”
他稍微停顿了一下,仿佛在整理思路,继续说道:
“李南同志的情况确实比较特殊。他本身是副科级干部,如今有了公安部一等功的加持,
按照惯例和干部任用原则,提拔至正科级是理所当然的。但这也就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
他目前所在的新区刑侦大队二中队中队长岗位,显然已经无法匹配他的职级和贡献了。”
“哦?那长保同志你们是怎么考虑的?”
方家正的声音听起来很感兴趣。甘长保知道关键的地方来了,他说的必须既符合组织程序,
又能让方厅,以及方厅背后的人满意:
“我们初步考虑,像李南这样优秀的年轻干部,应该放到更重要的平台上去锻炼,
才能更好地发挥他的才能。比较合适的位置,要么是分局的副局长,进入班子;
要么就是到市局支队长担任副职,拓宽视野,积累更多层面的工作经验。
具体的去向,我们还需要结合全局的干部布局以及他个人的特点,慎重研究,
争取找到一个最能发挥他优势的位置。”
他没有给出确定的答案,但却清晰地表达了市局积极的意图和正在操作的事实,
并且给出的两个方向都是实质性的提升,显示了足够的诚意。
“嗯,”
方家正似乎在电话那头点了点头,
“考虑得很周全。干部任用是大事,确实要通盘考虑,慎重决策。李南同志是块好材料,
也做出了过硬的成绩,这样的干部,我们就是要大胆地用,及时地用,用当其时,用当其位。
这既是对他个人负责,也是对我们公安事业负责。省厅这边,
也希望看到优秀的基层同志能更快地成长起来,挑更重的担子。”
方家正的话,肯定了市局的思路,再次强调了重用李南的必要性,虽然没有明确指示,
但支持的力度和期望的高度都已经表露无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