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川晴工作室的长桌上,各种素材琳琅满目地铺陈开来,仿佛一场艺术的盛宴正在筹备中。这些素材都是为即将举办的诗画展精心准备的,每一个细节都承载着创作者们的心血和灵感。
林野刚刚完成了对参展照片的筛选工作,他从众多照片中挑选出了那些最能展现诗画展主题和氛围的作品。
这些照片记录了观众们驻足欣赏画作的侧影,周曼弹古筝时灵动的指尖,以及陆哲唱歌时专注而深情的神情。
每一张照片都被打上了一层暖光,使得画面更加温馨、柔和,仿佛能让人感受到当时现场的热烈氛围和艺术的魅力。
与此同时,凌薇正专注地将《后来》mV的初剪片段导入电脑。在这个片段中,她巧妙地穿插了《山居秋暝》的画稿细节,以及老街槐树下斑驳的光影。
这些元素相互交织,营造出一种独特的视觉效果,将诗歌与画面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而周曼则面对着出版社提供的资料,手中紧握着画册的初步设计稿。
她仔细地对照着“诗画对应表”,逐一核对每一首诗与相应画作的搭配是否准确无误。这个过程需要极高的专注力和耐心,因为任何一个小的失误都可能影响到整个画册的质量和艺术效果。
岳川坐在桌首,手里翻着诗画展的观众反馈表,偶尔在“希望增加画作创作过程”“想要《高山流水》完整乐谱”这类建议旁画圈。
“画册要分三个部分,”他抬起头,看向众人,“第一部分是诗画原稿,配创作思路;第二部分是展讯纪实,用林野拍的照片,加观众的精彩留言;
第三部分是音频附录,附《高山流水》《男人海洋》demo和《题都城南庄》吟唱的二维码,这样内容更完整。”
夏晚晴坐在旁边,手里拿着《望庐山瀑布》的画稿,指着角落一处淡墨痕迹:“这里当时画错了,我想在画册里加段‘创作手记’,说说这些小瑕疵的故事——比如这处淡墨,本来是想画云,结果墨太淡,最后改成了雾,反而更贴‘空山’的感觉。”
岳川点头:“这个主意好,真实的创作痕迹比完美的作品更打动人,能让读者觉得‘原来好作品也会有小意外’。”
周曼立刻在设计稿上添上“创作手记”板块:“我昨天跟市里的‘文轩出版社’对接过,他们说这种‘诗画+纪实+音频’的形式很新颖,愿意给咱们争取更好的印刷工艺,比如用带纹理的纸张印画作,还原生宣的质感。”
她把出版社的样品纸递给众人,纸张摸起来粗糙却细腻,夏晚晴把画稿放在上面比对,墨色果然更显层次。
林野抱着相机,把筛选好的照片按“展前准备”“展中互动”“展后收尾”分类整理:“我打算在画册里加几页‘镜头后的故事’,比如拍夏晚晴调颜料时,她指尖沾了墨却没发现;拍周曼弹古筝时,琴弦上沾了根槐树叶——这些小细节能让画册更有生活气。”
凌薇凑过来看照片,笑着说:“我剪辑《后来》mV时,也可以把这些细节加进去,比如让画稿上的墨痕慢慢晕开,同步出现夏晚晴沾墨的手,画面会更有联动感。”
陆哲坐在沙发上,手里拿着《男人海洋》的后期修改意见,是混音师刚发过来的。
“混音师说副歌的吉他声可以再轻一点,突出人声,”他走到岳川身边,递过平板,“我也觉得,之前的版本吉他有点抢戏,调整后更贴‘温柔海洋’的感觉。”
岳川接过平板,听了两段对比音频,点头说:“就按混音师的建议改,人声是核心,乐器要像‘浪’一样托着人声,不是盖过人声。”
下午,团队分成两组推进工作:周曼和岳川去出版社对接画册的排版细节,确认纸张、印刷周期和定价;
夏晚晴、林野、凌薇留在工作室补拍《后来》mV的素材——林野负责拍夏晚晴在画架前补画的镜头,凌薇负责剪辑已有的画稿和老街素材,夏晚晴则要对着镜头,轻声念出《题都城南庄》的诗句,作为mV的旁白。
补拍时,夏晚晴站在《山居秋暝》画前,念到“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时,风从窗外吹进来,掀动了画稿的边角,林野立刻按下快门,捕捉到这瞬间的动态。
“这个镜头太好了,”凌薇看着相机屏幕,“比刻意摆拍的自然多了,剪进mV里,能呼应歌词里的‘遗憾感’。”
另一边,出版社的会议室里,岳川和周曼正跟编辑确认画册的定价:“我们想把定价定得亲民些,让学生也能买得起,”岳川指着设计稿,“毕竟这不是高端艺术画册,是给普通人看的‘诗画故事集’。”
编辑点头:“我理解,咱们可以用‘平装+小精装’两种版本,平装版定价低,小精装版加赠竹编书签(非遗工坊做的),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
周曼立刻记下:“竹编书签的数量我跟非遗工坊对接,保证跟小精装版的印数匹配。”
傍晚,两组人汇合,带回了各自的进展:画册预计下个月印刷完成,小精装版的竹编书签定了“诗画图案”款;《后来》mV的补拍素材已完成,凌薇计划下周完成初剪;《男人海洋》的后期修改已确认,混音师承诺三天内给出新的版本。
陆哲突然想起什么,从包里拿出个小本子:“我之前跟粉丝互动时,有人问能不能出《男人海洋》的歌词海报,用这次的诗画素材当背景。”
他翻开本子,上面画着简单的设计草图,“比如把‘我的爱像一片海洋’这句,放在《望庐山瀑布》的浪花旁,视觉上会很搭。”
岳川接过本子,草图虽简单,却很有想法:“这个可以加进画册的周边里,跟竹编书签一起作为小精装版的赠品,粉丝肯定喜欢。”
凌薇立刻打开电脑,根据陆哲的草图做了个简单的设计稿:“我用淡蓝色调,把瀑布的墨色和歌词叠在一起,再加点海浪的纹理,应该会好看。”
众人围过来看,夏晚晴笑着说:“这样一来,画册、mV、歌曲、周边就都联动起来了,读者和听众能感受到咱们的用心。”
晚上,工作室的灯还亮着。周曼在整理画册的最终素材清单,确保诗画、文字、音频二维码一一对应;林野在给补拍的mV素材调色,让画稿的墨色更显温润;
凌薇在剪辑《后来》mV的旁白片段,调整夏晚晴的语速和语气;
陆哲在练《男人海洋》的现场版,准备下个月的画册签售会演出;岳川则坐在桌前,写画册的序言,笔尖落在纸上,写下“这不是一本完美的诗画集,却藏着我们对生活的认真——每一笔墨,每一段弦音,每一句歌词,都是想跟你说的‘生活值得’”。
夏晚晴走过来,靠在他身边,看着序言的草稿:“写得真好,就像咱们一路走来的样子,不追求完美,只追求真实。”
岳川握住她的手,指尖传来她掌心的温度:“因为真实的东西,才最能打动人——就像这本画册,里面有画错的墨痕,有镜头里的槐树叶,有歌声里的小颤音,这些才是最珍贵的。”
窗外的月光落在桌上的画册设计稿上,落在《望庐山瀑布》的画稿上,落在团队忙碌的身影上。这个夜晚没有轰轰烈烈的计划,只有一步一步的打磨——打磨画册的细节,打磨mV的画面,打磨歌曲的声线,也打磨着他们在龙国文娱路上的每一步。
岳川心里非常清楚,画册和mV的成功发布仅仅是一个全新的开端而已。在未来的日子里,还有一系列重要的工作等待着他们去完成。
首先,他们需要与文旅局紧密合作,筹备一场盛大的诗画巡展活动,让更多的人能够亲身感受到诗歌与绘画的魅力。
与此同时,对于陆哲和苏晓的歌曲宣传也不能有丝毫松懈。要制定详细的宣传计划,确保这些优秀的歌曲能够广泛传播,让更多的听众欣赏到他们的音乐才华。
此外,非遗工坊的体验课也是一个关键环节。通过开展这样的课程,可以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弘扬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然而,尽管任务艰巨,岳川却并不感到焦虑。因为他看到团队中的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地工作着。
周曼负责与各方进行精准对接,确保信息的准确传递和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
林野则凭借敏锐的观察力,捕捉到生活中的真实瞬间,为创作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
凌薇则专注于细节的打磨,力求将每一个环节都做到尽善尽美;
陆哲用心歌唱,用他那深情的嗓音打动每一个听众的心灵;
夏晚晴则以她独特的绘画风格和温暖的声音,将诗画歌的美好传递给每一个人。
而岳川自己,他所要做的就是将这些不同的力量汇聚在一起,像拧成一股绳一样,将从地球“抄”来的诗画歌完美结合的美好,转化为龙国百姓能够实实在在触摸到的生活。
夜渐深,工作室里的墨香、键盘声、轻轻的吟唱声,渐渐融在一起,像一首温柔的夜曲,唱着他们对未来的期待,也唱着他们对文娱最朴素的坚持——用真实,暖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