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传来,众人皆感意外,但随即释然,天公不作美,亦是常事,由王妹代劳,虽非常例,但也足显诚意。
不久后,鼓乐声由远及近,代兄迎亲的队伍终于抵达刘府门外,虽无大王亲临,但仪仗依旧盛大隆重。
王妹张卿儿今日身着庄重华丽的宫装,举止大方得体,在左布政使赵文谦等一众官员的陪同下,款步进入刘府。
“刘世伯,”张卿儿对着迎上来的刘文裕盈盈一礼,笑容温婉,“天降骤雨,阻了王兄行程,王兄心急如焚,特命卿儿先行一步,代行迎亲之礼,以免误了吉时。
礼数不周之处,还望世伯与姐姐海涵。”
刘文裕连忙还礼:“贵女言重了!天有不测风云,岂是人力可阻?王妹亲临,已是莫大荣光,礼数周全,何来不周之说!快请进!”
于是,在赵文谦的主持下,一系列隆重的亲迎礼仪按部就班地进行,张卿儿代表王兄,向刘家祖宗牌位行礼,献上丰厚的奠雁礼(以玉雁代之),并宣读聘书。
刘家则由刘文裕出面,答谢领受。
整个过程庄重而喜庆,张卿儿虽年纪轻轻,但言谈举止落落大方,应对自如,充分展现了王室风范,赢得了在场宾客的一致赞叹,也彻底打消了刘家最后的一丝顾虑。
亲迎礼成,意味着新娘正式被接走,刘妍在侍女搀扶下,拜别父母祖宗,盖上大红盖头,在一片祝福和鞭炮声中,登上了华丽的花轿。
送嫁的队伍浩浩荡荡,向着成都方向进发。
按照习俗,新娘抵达成都后,并不会立刻与大王行大礼,需先在专门准备的馆驿中稍作安顿。
最终的成婚大礼——拜堂仪式,则定于三日后的六月初六,一个寓意着六六大顺的更大吉日,在成都蜀王府中隆重举行。届时,无论天气如何,张行都必将亲自出席,完成这最后的仪式。
婚礼前夜,王府内灯火通明,却并无过多奢靡装饰,一切遵循着张行一贯的简约风格。
四川巡抚李茂才恭敬地立于书房内,向张行禀报着明日大婚的最后事宜。
“大王,”李茂才斟酌着语句,“按古礼旧制,君王大婚,当大赦天下,以示皇恩浩荡,普天同庆。
然我大夏新朝初立,诸多礼法尚未完备,且大王一直倡导以人为本,以法治国。
加之此前大王亲赴甘肃督战,臣未及请示,故此特来请示,明日是否颁行赦令?”
张行闻言,毫不犹豫地摇头道:“不必。我大夏律法已有规定,寻常囚徒,只要诚心悔过,努力劳作,日常便有减刑之机,无需借此额外施恩。
至于那些证据确凿、伤天害理、罪大恶极之徒,饶恕他们,如何对得起那些被他们伤害的百姓?
天理昭昭,国法森森,岂能因一人之喜而废?此事不必再议。”
“微臣明白!”李茂才心中钦佩,立刻应下。
他顿了顿,又略显忐忑地禀报另一事:“还有一事,需向大王请罪,大王素来崇尚节俭,曾言大婚花费皆从内帑支取。
然……然大婚诸多用度,如赏赐群臣、犒劳军士、布置城防,数额颇巨。
臣与陆梦龙尚书商议后,觉此乃国事,非纯粹家事,故……故仍从国库中支应了一半费用,此乃臣等擅专,还请大王恕罪。”
张行听后,非但没有责怪,反而笑了笑:“此事是本王考虑不周了,我既为大夏之主,婚礼确已非一人一家之私事。
关乎朝廷体面,亦是与民同乐之举,全部费用由内帑支出,确实不合情理。
你与陆尚书此事做得对,何罪之有?倒是辛苦你们,处处需权衡周全。”
李茂才见张行如此通情达理,心中感动,连忙躬身:“大王天恩浩荡!能得遇明主,实乃臣等之幸!臣必当尽心竭力,万死不辞!”
张行摆摆手笑道:“好了,动不动就说死,明日是大喜之日,说点吉利的,明日城中安全事宜,可都安排妥当了?”
“回大王,均已安排妥当!成都城防司全体官兵取消休沐,全员待命,值守各要害地段及王府周边。
为防万一,臣还从成都府麾下各县紧急抽调了一千名城防司士卒入城协防。
城内所有衙役、捕快亦已分派区域,明日将不间断巡逻,确保万无一失!”
“好,如此甚好,辛苦你了,早点回去休息吧,明日还有得忙。”张行满意地点点头。
“臣告退!”李茂才行礼后,恭敬地退了出去。
六月六日,大吉。
清晨,天色微熹,成都城却早已苏醒,甚至比往日更加热闹。
家家户户门口,竟都自发地挂起了红绸、贴上了喜字,虽不及官家统一安排那般整齐划一,却更显真情实意。
街头巷尾,人潮涌动,百姓们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的笑容,纷纷议论着大王的婚事。
“瞧瞧!我就说大王是明君吧!成婚都不忘节俭,真是咱们百姓的福气!”
“王府那边才好看呢,虽然不像以前蜀王那么铺张,但可热闹了!”
“快去看啊,大王要去驿馆迎亲了!”
辰时整,王府中门大开。
张行身着大红喜服,骑在一匹神骏的白马之上,虽依旧不喜奢华,但眉宇间的英气与今日的喜色交融,更显王者风范。
请来的仪仗队、鼓乐队在前开道,禁卫军精锐护卫两侧,迎亲队伍浩浩荡荡地向安置新娘的馆驿行进。
道路两旁,早已被闻讯而来的百姓围得水泄不通,见到张行出现,人群顿时爆发出巨大的欢呼声。
“大王万岁!”
“恭祝大王大婚之喜!”
“祝大王和王妃百年好合,早生贵子!”
欢呼声、祝福声此起彼伏,声浪震天。许多百姓甚至自发地将准备好的花瓣、彩纸抛洒向空中。
张行骑在马上,看着道路两旁一张张真挚喜悦的笑脸,听着那发自内心的祝福,心中也不由得涌起阵阵暖流。
他微笑着,不时向两旁的百姓挥手致意,引来更热烈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