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踝处传来的阵阵钝痛,像不断敲击的警钟,提醒着苏恬现实的窘迫。冰袋的寒意透过毛巾渗入皮肤,暂时麻痹了痛感,却无法冻结她脑海中纷乱的思绪。顾景琛那突如其来又迅疾离去的探班,像一颗投入心湖的石子,涟漪尚未平复,秦铮那沉默却不容置疑的扶持,又添了几分暖流与…困扰。
休息室的门被轻轻敲响,打断了她的沉思。
“进。”
进来的是秦铮。他手里端着一杯冒着热气的褐色液体,气味有些刺鼻。
“姜茶,驱寒活血。”他将杯子放在她手边的茶几上,语气依旧没什么起伏,但动作却透着一股不容拒绝的细致,“医生说了,扭伤初期冰敷,但身体不能受寒。”
苏恬看着那杯姜茶,心里微微一暖。“谢谢秦老师,又麻烦你了。”
秦铮没接话,目光落在她敷着冰袋的脚踝上,眉头几不可察地蹙了一下。“近期威亚戏和动作戏肯定拍不了了。李导的意思,先集中拍文戏和近景。”
“我明白。”苏恬点头,“我会调整好状态,不会耽误进度。”
“嗯。”秦铮应了一声,视线从她的脚踝移到她脸上,停留了两秒,似乎想说什么,但最终只是道:“有事叫助理,或者…叫我。”
他说完,便转身离开了休息室,留下那杯滚烫的姜茶和一句分量不轻的承诺。
苏恬捧起姜茶,温热透过杯壁传递到掌心,驱散了一些因疼痛和冰敷带来的寒意。秦铮的关心是实实在在的,带着军人般的直接和可靠。这与顾景琛那种遥远、带着审视、意义不明的“顺路探班”截然不同。
然而,没等她将这杯姜茶喝完,周明的电话又追了过来,语气带着一丝古怪。
“恬恬,你猜怎么着?顾景琛工作室那边,刚刚通过正式渠道联系了剧组,推荐了一位非常有名的运动损伤和骨科专家,说是如果剧组需要,可以随时安排远程会诊或者绿色通道。”
苏恬握着手机,一时不知该作何反应。
“李导那边已经婉拒了,说组里医生处理得很好,暂时不需要。但这份‘心意’,可是实打实地摆到台面上了。”周明的声音带着几分玩味,“这位顾影帝,对你可真是……‘关照’有加啊。”
关照?苏恬只觉得这“关照”像一张无形的网,正在她周围慢慢收紧。一次手滑,一次探班,一次专家推荐……每一次都看似有合理的借口,每一次都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距离,却又每一次都精准地介入她的生活和工作。
“周哥,我知道了。”苏恬的声音有些疲惫,“麻烦你帮我……谢谢顾老师那边的好意,但真的不用了。”
“我知道怎么处理。”周明应下,随即又提醒道,“不过恬恬,顾景琛这个人,心思很深。他这么做,肯定有他的道理。你……自己把握好分寸。”
分寸?苏恬看着自己肿起的脚踝,苦笑了一下。她现在连自己的行动分寸都把握不好,如何去把握与那座远山之间的距离?
接下来的几天,苏恬的戏份果然被调整。她大多时间坐在特制的椅子上,拍摄一些“流光”与剑主静室交谈、月下独白之类的文戏。这反而让她有更多时间去打磨台词和眼神戏,将“流光”内心那细微的情感变化,演绎得更加丝丝入扣。
秦铮似乎将“照顾伤员”当成了自己的一项任务。他依旧话不多,但总会“恰好”在她需要的时候出现——递上一杯温水,帮她调整一下靠垫的位置,或者在她对某句台词把握不准时,给出几句一针见血的点评。他的存在,像一道沉默而稳固的屏障,隔绝了部分来自外界的窥探和剧组内某些微妙的目光。
而顾景琛那边,在专家推荐被婉拒后,便再没有新的动作。仿佛那次探班和随后的推荐,真的只是一时兴起。但苏恬却能感觉到,那道来自远山的注视,并未消失,只是变得更加隐蔽,更加耐心。
这天下午,苏恬刚结束一场情绪消耗巨大的独角戏,正靠在椅子上闭目养神,助理拿着她的手机走了过来,小声说:“恬姐,有您的快递,寄到酒店的,前台刚送过来。没有寄件人信息。”
苏恬疑惑地接过那个不大却颇有分量的纸盒。打开一看,里面是几本崭新的、市面上很难买到的表演理论专着和经典剧本分析集,还有一套最新款的、带按摩功能的便携式护踝。
没有卡片,没有署名。
但苏恬几乎立刻就猜到了是谁。这些书的选择极为精准,完全针对她目前表演上遇到的瓶颈和《大地之歌》角色的需求。而那份对她伤情的关注……
她拿起手机,点开那个沉寂的聊天框,手指在屏幕上悬停了许久,最终也只是打出了两个字:
苏恬:谢谢。
几分钟后,收到了回复。
顾景琛:不客气。早日康复。
依旧简洁,疏离,不带任何多余的情绪。
苏恬放下手机,看着那几本书和护踝,心情复杂。他像一位高明的棋手,每一次落子都轻描淡写,却总能落在最关键的位置,让她无法忽视,无法拒绝,甚至……无法不心生波澜。
她拿起那套护踝,材质高级,设计精巧,确实比剧组提供的普通护具要好得多。她沉默地换上,一股恰到好处的支撑感和微弱的温热按摩感从脚踝传来,舒适了许多。
“哟,换新装备了?”韩薇不知何时走了过来,目光落在她脚上的新护踝上,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探究,“看起来不错,哪个牌子的?”
苏恬不动声色地拉下裤脚,遮住护踝,淡淡一笑:“朋友送的,不清楚。”
韩薇挑了挑眉,没再追问,只是那眼神里的意味深长,又多了几分。
苏恬重新拿起剧本,却有些难以集中精神。秦铮的姜茶和沉默的守护,顾景琛的书籍和精准的“礼物”,像两种截然不同的力量,在她周围无声地角力。
而她,这个原本只想埋头演戏、逆袭打脸的“沙雕花瓶”,却在不知不觉间,被卷入了这场无声而微妙的风暴中心。
她深吸一口气,将目光重新聚焦在剧本的文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