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币被收藏这事有好也有坏,对于朝廷来说肯定是有坏处的,收劣币制良币是要赔钱的,朝廷用不了多久就赔不起了。
而民间收集这些良币,也会使市面上的货币进一步的减少,加快朝廷制币。
如果这时候在有人私铸劣币,用来换朝廷的良币,那么后面的问题也就更大了。
不过对于老百姓来说,朝廷制良币是有好处的,家里存这种铜钱,它的价值肯定会更坚挺,不至于出现暴跌现象。
大家都想要良币,顾青荷家里也收藏了一些,虽然她也很清楚货币要流通,经济才会发展,但到底是时代不一样。
顾青荷只会考虑自己的小家,只想让自己家在日后的发展中,不至于因为货币受到经济上的损失,因此比较喜欢藏金银。
只不过这十来年,她家赚到的银钱基本上都用掉了,置办成了田地。
因此家中的现银其实并不多,之前床底下的银箱子都放不下了,可如今已经没有了一大半,全部换成了田地。
“衣料子还没选?”宋书宴问。
“正准备明天就去呢,”顾青荷又拿起一旁的话本子,一边翻看一边说道。
“这两年布料的价格也上涨了不少,一匹三等细棉布涨了六十多文,你说咱家明年要种点棉花吗?最近两年棉花价格估计不错。”
今年的天景其实比前两年好的多,除了中原那边的大河下游发洪水外,各地基本上没什么灾害,局势逐渐稳定了。
不过天灾这东西说不准,人家俗语都说,十年中,要有三年天干三年涝。剩下也就四年时间是过的风调雨顺的日子。
“棉花现在已经有很多人在种了,特别是江南那边很多人连粮食都不种了。
全都跑去养蚕种棉去了,棉花的价格最多也就是这两年高一点。
日后价格只会越来越低,然后成为老百姓都穿得起的布料。”
不要以为顾青荷家里细棉布,纱绢,丝绸,锦缎这些料子天天穿着,就以为这个世界的衣服很便宜,所以老百姓都能穿上。
其实不是的。现在普通老百姓做一身衣服,依旧是要拿出不少积蓄来才行。
衣服料子还是很值钱的,金秋村的村民大部分穿的是棉麻,衣服上的补丁到处都是。
没有补疤的好衣服,那是出门寻亲访友做客才舍得穿上的,平时根本不会穿。
衣服有多贵呢!做上十几套衣服就可以修一间屋子了,老百姓家中多增加一间屋子,是可以传给子孙后人居住的。
可弄一堆衣服回来能做什么,穿一穿就旧了坏了,然后就不值钱了。
因此村子里的寻常百姓,只会存粮食存银钱建房子,但并不会多做衣服。
除非像顾青荷家这样的,富裕程度早就已经实现财富自由了,衣服是想穿新的就穿新的,一年要缝制十几套衣服。
两千两银钱购买的布料,肯定是不够做一辈子衣服的,但人家文家也不缺钱。
当初人家送来的聘礼里面,便有八抬聘礼全是衣料子,价格大概值三千贯钱左右。
然后还有四抬嫁妆是首饰,成套的首饰四套,价值大概一千五百贯左右。
另外还有两抬聘礼是现银,一抬是八百贯钱,两台加一起一千六百贯钱。
最后还有两抬是笔墨纸砚书籍,反正就是各处收集的归在了一起,大概价值五百贯。
文家那边送来的聘礼,折算后总数大概是六千六百贯,这些东西顾青荷都没要,全都留给了孟月乐让她当嫁妆带过去。
顾青荷不缺这点银钱,她也算是看着孟月乐当初从那么瘦弱那么小一点长的,如今自然也是希望他过得好,不图别的。
除了顾青荷他们置办的这五千贯钱的嫁妆外,韩生悯也送了不少东西到金秋村去。
首先就是找人给孟月乐置办成套的漆器家具,这笔费用是他给的,另外他还给孟月乐准备了三千贯钱的压箱底银子。
韩生悯对孟月乐这个便宜侄女是确实不错,明明相处时间也没多少,两人之间谈感情也真没多少,但他还是大方的给了。
只是为了给战死的同袍兄弟一句交代,哪怕是都过去了这么多年了,韩生悯却依旧记得当年的战事,记得当初惨状。
三处的嫁妆加在一起,收拢整理后,可以看的出孟月乐的嫁妆还真是不少。
压箱底的银子也从一千六百贯钱变成了四千六百贯钱,顾青荷给凑了一个整数五千贯钱。
“这样说来明年还是要种粮食啊?”顾青荷皱皱眉头,随后又叹了一口气说道。
“种粮食才是根本。”宋书宴点点头。
“不过除了粮食外,咱们家的茶园也该好好打理了,今年春天补苗完成后。
茶园的茶树苗基本上都已经活了,等明年再养一年,后年应该就能够采茶了。”
想到茶园,顾青荷的脸上也不由得带起了一丝笑意,前两年因为干旱,种活的茶树很少,一大半的苗子都死了。
去年夏秋季节一场大雨降下后,旱情就立马缓解了,之后的大半年也算是雨水充足。
开春之后,宋书宴便又买了一批茶树苗回来,安排人补种,如今已经长的非常不错了。
两年前种活的那一批茶树,如今都长高了不少,顾青荷预计再有两年就能采茶了。
采摘后的茶叶,顾青荷打算制成发酵茶饼,然后通过商行直接运往草原。
益州这边本来就是茶马古道的起点,来这边做茶叶丝绸的外地商户特别多,有商行牵线,茶叶是会非常好卖的。
“三千亩的茶园是不是还是有些少?”
顾青荷算了一下自己儿子是数量,四个孩子呢,一人才分七百多亩,这点茶叶能卖几个钱?
“娘子,不要着急,不管是种茶树还是赚银子都要慢慢来,一口吃不成大胖子。”宋书宴笑呵呵的品味这手中的清茶。
他家娘子不爱喝浓茶,家里常备着的便是清茶,雀舌毛尖,碧螺春这些都是她爱的。
宋书宴其实并不喜欢喝茶,总觉得一股子苦味,也想不明白怎么会有人喜欢这个。
后来慢慢的喝多了,倒是有了一些感觉,比如这清茶味淡,喝着却十分解渴,跟白水一比较还有一股淡淡的香气。
怪不得他家娘子喜欢喝茶,当然他娘子除了喜欢清茶外,还喜欢用红茶煮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