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颎:隋代“疲敌灭国高手”!两招“扰农焚储”拖垮陈国,凭谋略赢在战前
隋文帝开皇初年,曾向高颎询问攻打陈国的计策。高颎答道:“长江以北气候寒冷,农作物收割得比较晚;江南气候炎热,水稻成熟得早。等陈国收割庄稼的时候,咱们稍微调集兵马,扬言要突袭他们。他们肯定会调集军队防守,这样就能耽误他们的农时。等他们把军队聚集起来,咱们就撤军休整。反复这么几次,陈国就会习以为常,之后咱们再调集军队,他们肯定不会相信是真的要进攻。就在他们犹豫不决的时候,咱们突然出兵渡江,打他们个出其不意,一定能打败陈国。另外,江南土层浅薄,百姓的房屋大多是竹子茅草盖的,储存的粮食财物也都不会藏在地窖里。咱们可以秘密派间谍,趁着刮风的时候放火焚烧他们的房屋和储粮,等他们重新修建、囤积好之后,再去烧一次。不用几年,自然能让陈国财力和物力都陷入困境。”隋文帝采纳了高颎的计策,最终成功拖垮并消灭了陈国。
【管理智慧】
一、核心逻辑:破解“隔江对峙+硬攻难克”困局,关键在“高频扰敌+精准耗损”
高颎能以最小代价灭陈,核心逻辑是“不急于正面强攻,通过‘心理误导+精准打击要害’,逐步瓦解对手的战争潜力”:
1.抓准要害,精准打击:锁定“农时”和“储积”两个核心——农时关系粮草供应,储积关系财力支撑,都是国家生存和作战的根本;
2.心理误导,降低防备:用“反复扬言进攻”的方式,让陈国形成“狼来了”的麻痹心理,为后续突袭创造条件;
3.持续耗损,不战自疲:通过扰农耽误生产、纵火焚烧储积,持续削弱陈国的经济和物资基础,让其慢慢陷入困境,无力对抗。
二、核心启示:遇“强敌对峙+硬攻成本高”,别蛮干,用“精准扰敌+持续耗损”破局
这种“直击要害、以柔克刚”的思路,对现代商业竞争、职场博弈、市场拓展等场景超有借鉴意义:
- 商业竞争遇“对手根基稳固,正面进攻难突破”:比如竞品市场份额大、渠道成熟,别盲目价格战。像高颎那样:“找准对手的核心短板(如供应链周期长),在其备货旺季推出限时促销(扰其节奏),再联合上游供应商优化供货效率(断其优势),同时持续发布新品迭代信息(耗其研发资源),慢慢削弱其市场竞争力”;
- 职场博弈遇“同事根基深、资源多,正面争夺难取胜”:比如想争取某个重要项目,同事却占尽优势,别硬争。可以说:“先摸清同事的工作短板(如不擅长数据分析),在项目前期频繁提供数据支持(误导其依赖),再在关键节点提出更优的数据分析方案(精准突破),同时持续向领导同步项目风险和优化建议(耗其话语权),慢慢争取主导权”;
- 市场拓展遇“本地巨头垄断,直接进入难立足”:比如想进入新市场,却面临巨头阻拦,别硬闯。可以说:“锁定巨头的薄弱区域(如下沉市场),推出贴合当地需求的小众产品(避其锋芒),通过社群运营、线下活动持续渗透(持续扰敌),同时针对巨头高价痛点推出高性价比方案(耗其价格优势),逐步抢占市场份额”。
简单说就是:“面对根基稳固的对手,别上来就硬攻蛮干。关键是找准对手的核心要害,用‘心理误导+精准打击’的方式持续耗损其资源和优势,让对手慢慢陷入困境,再伺机突破,用最小成本赢得胜利。”
【原文】高颎
开皇初,帝尝问高颎以取陈之策。颎曰:“江北地寒,田收差晚,江南土热,水田早熟。量彼收获之际,微征士马,声言掩集。彼必屯兵御守,便可废其农时。及彼聚兵,我还解甲。再三若此,贼以为常,后更集兵,彼必不信。犹豫之顷,我忽济师,出其不意,破贼必矣。又江南土薄,舍多竹茅,所有储积,皆非地窖。密遣行人,因风纵火,待彼修立,更复烧之。不出数年,自可令彼财力俱困。”帝用其策,卒以敝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