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嗣君:战国“法治狠人”!用一座城换逃犯,只为守住法律底线
战国时期,卫国有个被判了苦役的犯人(胥靡)逃到了魏国。卫嗣君知道后,想用五十金把人赎回来,可魏国不同意。没办法,卫嗣君干脆提出用卫国的左氏城来换这个逃犯。
手下人都懵了,劝他:“用一座城换一个苦役犯,这值得吗?”
卫嗣君说:“治理国家,没有小事;引发混乱,也不分大小。如果法律立不起来,该惩罚的人得不到惩处,就算有十座左氏城,对国家也没什么好处;要是法律能严格执行,该罚的一定罚,就算失去十座左氏城,也不会对国家造成危害。”
【管理智慧】
一、核心逻辑:维护法治,关键在“执法必严,不分轻重”
卫嗣君不惜用一座城换逃犯,核心是想守住“法律权威”这根底线,背后藏着两个关键逻辑:
1.法律的核心是“必行”,而非“轻重”:在他看来,逃犯身份高低、案件大小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违法者必须受惩罚”。如果因为犯人是小角色就放任不管,法律就成了摆设,以后没人会遵守规则;
2.短期损失换长期稳定:用一座城换逃犯,看似亏了,但能借此树立“法律说到做到”的权威,让全国人都知道违法必受罚,从长远来看,这比一座城的价值重要得多——失去城池是小事,失去法律公信力才是灭国之危。
这就像现在社会治理,不能因为“事小”就放任违法,也不能因为“代价大”就放弃执法。只有让法律真正“长牙”,违法必受惩,才能维护规则秩序,本质是“牺牲短期利益,守护长期法治根基”的思路。
二、核心启示:守规则\/立制度,要“较真到底,不分大小”
卫嗣君的法治思路,对现在职场管理、社会规则维护等场景超有借鉴意义:
- 职场制度执行:制定的规章制度,不管是针对普通员工还是管理层,不管是小事还是大事,只要有人违反,就必须按规则处罚。要是因为“事小”“人特殊”就网开一面,制度很快会变成废纸,团队也会乱套;
- 社会规则遵守:日常生活中,不管是交通规则、公共秩序,还是商业契约,都得较真执行。不能因为“没造成大损失”就纵容违规,只有每个人都敬畏规则、违法必惩,社会才能有序运行;
- 个人原则坚守:做人做事的原则底线,不管遇到多大诱惑或困难,都不能轻易打破。要是因为“小事”就妥协,原则会一步步崩塌,最终失去他人信任,也会让自己陷入混乱。
简单说就是:“立规矩容易,守规矩难。不管是治理国家、管理团队还是做人,都得对规则较真到底,再小的违规也不能放过,这样才能守住秩序和底线。”
【原文】卫嗣君
卫有胥靡亡之魏,嗣君以五十金买之,不得;乃以左氏地名易之。左右曰:“以一都买一胥靡,可乎?”嗣君曰:“治无小,乱无大。法不立,诛不必,虽有十左氏无益也;法立诛必,虽失十左氏,无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