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造:唐代“终极心理战大师”!单骑平叛,一杯酒的功夫团灭五千叛军
唐宪宗时期,少数民族作乱,朝廷下令让南梁调派五千士兵进京。可军队正要出发时,士兵们发动叛乱,赶走了将领,聚集在一起对抗朝廷,这事拖了一年多,成了宪宗的心头大患。
京兆尹温造主动请缨,说要独自骑马去平叛。到了南梁叛军的地界,叛军见来的就一个文弱书生,都互相庆贺,觉得没啥好怕的。
温造到了叛军营地,只宣读了朝廷的敕令,安抚士兵,对叛乱的事一字不提。但叛军毕竟心里有鬼,进出都带着武器,温造也不提醒他们放下。
过了几天,温造在球场上安排了歌舞酒宴,让全军将士都来参加。他让人在长廊下准备了饭菜,宴席前的台阶南北两侧,各拉了一条长绳,让士兵们吃饭前,把身上的刀剑挂在面前的绳子上。
酒过三巡,温造一声令下,鼓声骤起,两头的人猛地把绳子往上拉,刀剑一下子被吊到了三丈多高。叛军瞬间乱作一团,手里没了武器,根本没法反抗。温造随即下令关门,把叛军全杀了。从此之后,南梁人好几代都不敢再叛乱。
【管理智慧】
温造的狠,藏在“极致的冷静和精准的算计”里
换别人来平叛,要么带兵强攻,跟叛军拼个你死我活;要么好言相劝,大概率被叛军拿捏。但温造不一样——他把“攻心为上”玩到了极致,用最小的代价,干成了最狠的事。
他先是故意装成文弱书生,让叛军放松警惕,觉得他没威胁;接着对叛乱绝口不提,稳住叛军的情绪,消除他们的戒备心;最后用设宴的名义把叛军聚在一起,用绳子偷偷缴了他们的武器,让叛军变成待宰的羔羊。整个过程步步为营,从入城到平叛,没费一兵一卒,全靠心理算计和精准布局,堪称“以柔克刚”的巅峰操作。
一、核心逻辑:对付“聚众叛乱者”,别硬刚,要“抓‘心理戒备+弱点拿捏’”
温造能轻松平叛,核心是抓住了两个关键:
1.瓦解“心理戒备”是第一步:叛军最警惕的是朝廷派来的“镇压者”,温造故意扮成无害的儒生,对叛乱闭口不谈,让叛军觉得他“好对付”“没恶意”,从而放下戒备,敢毫无防备地参加宴席;
2.拿捏“武器依赖”的致命弱点:叛军之所以敢对抗朝廷,靠的就是手里的武器。温造摸清了这一点,用“挂刀吃饭”的巧妙方式,不动声色地缴了他们的械,没了武器的叛军就是一盘散沙,任人处置。
这就像现在对付一群靠“抱团造势”作乱的人,不跟他们正面冲突,先用温和的态度稳住他们,再找准他们的“核心依仗”(如舆论、工具),悄悄瓦解掉,他们自然就没了作乱的资本,本质是“攻心+抓软肋”的思路。
二、核心启示:遇“聚众挑衅\/抱团作乱”,别慌,用“稳心态+巧拆台”破局
温造的操作放现在超实用,职场、管理中遇到“抱团闹事”“聚众挑衅”的情况都能用:
- 职场遇“小团体抱团对抗管理”:比如团队里几个老员工抱团抵触新制度,别直接批评打压,先假装默许,跟他们“温和沟通”,消除他们的对抗心理;再找机会把他们分开安排工作,或者抓住他们各自的利益诉求,悄悄瓦解小团体,最后再推行制度;
- 管理中遇“员工聚众抗议”:如果员工因待遇、制度问题聚众抗议,别激化矛盾,先安抚情绪,承诺解决问题,让大家冷静下来;接着摸清抗议的核心领头人,私下沟通解决核心诉求,同时分散群众注意力,等群体散了再逐步处理;
- 应对“聚众闹事的对手”:比如遇到对手煽动人群挑衅,别跟人群硬刚,先保持冷静,用温和的态度稳住场面,再找到对方的“软肋”(如诉求不合理、领头人有私心),当众点破,瓦解人群的凝聚力,让闹事不攻自破。
简单说就是:“遇到聚众作乱、抱团挑衅的情况,别硬碰硬。先稳住心态,用温和的方式消除对方的戒备,再悄悄拿捏他们的核心依仗或软肋,瓦解他们的力量,就能轻松破局,掌控局面。”
【原文】温造
宪宗时,戎羯乱华,诏下南梁起甲士五千人,令赴阙下。将起,师人作叛,逐其帅,因团集拒命岁余。宪宗深以为患。京兆尹温造请以单骑往。至其界,梁人见止一儒生,皆相贺无患。及至,但宣召敕安存,一无所问。然梁师负过,出入者皆不舍器杖,温亦不诫之。他日球场中设乐,三军并赴。令于长廊下就食,坐宴前临阶南北两行,设长索二条,令军人各于向前索上挂其刀剑而食。酒至,鼓噪一声,两头齐力抨举其索,则刀剑去地三丈余矣。军人大乱,无以施其勇,然后合户而斩之。南梁人自尔累世不复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