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晓:明朝“工程省钱天花板”!三殿失火后,靠“废料再用+少走弯路”狂省数百万
嘉靖丁巳年四月,皇宫的三殿、三楼、十五门全被大火烧了。文武大臣开会商量修复,海盐人郑晓当时负责协助管理军队,带着三万营兵清理火灾后的焦土废墟。他先跟掌管宫廷事务的黄司礼建议:“砖瓦木石不用全运走,完好的石头、半块的石头、一尺以上的碎料,各自分类围成一堆就近放;白玉石烧成的石灰也单独堆着,砖瓦也这么分类。”没几天,省钱的机会就来了。
后来工部要把端门外的走廊改成六科和各部门的朝房,午门里面要修补被烧坏的柱墙,还得在谨身殿后、乾清宫前的隆宗、景运二门中间砌一道高墙隔开内外。太监和工部原本打算从外面运砖、运灰、运黄土调灰,一下子要调用五千辆小车,老百姓都被折腾得不得安宁。
郑晓赶紧跟黄司礼说:“午门外堆着的旧砖石和石灰有的是,全给工部修端门外的廊房;午门里面的,给太监修柱墙和乾清宫前的高墙,根本不用从外面运。”黄司礼特别高兴。郑晓又补充:“砌墙得用黄土,现在工部要找五千辆车,一时半会儿凑不齐,而且长安门、承天门、端门、午门这些地方,只能让士兵进出,再添车辆肯定堵得走不动。现在修复工程刚启动,两宫门外有很多空地,直接在空地上挖黄土用,用完之后让士兵把清理出来的焦土填回去,再铺三尺厚的新黄土,既解决了黄土来源,又平整了空地,多方便!”黄司礼连连说“好”。
郑晓接着说:“午门里面损坏的台基石,要运到长安门外太远了。现在厚载门要修堤岸,要是让士兵把石头从右顺门运出去,走启明门前往北,路近多了,直接用这些旧石头填堤岸,不用减少工部预估的材料数量,还能省士兵的力气。”(边批:要是减了预估材料,肯定有人反对。)黄司礼还是觉得“好”。
最后郑晓说:“按老规矩,烧焦的木头要让士兵运到琉璃窑、黑窑两个厂,往返得四十里。现在这些焦木都又粗又长,不仅皇城各门不好运出去,外面街道房子密、路又窄,又难走又难转弯。而且这次火灾后,各门太监的小房子不是烧了就是坏了,得先修好他们才能住。不如把焦木搬到左、右顺门外,还有东西宝善门、思善门前后,以及启明、长庚两条长街上,让太监们自己剥焦木的外皮当柴火,里面还能用的木头随便拿回去修自己的房子。用皇城里的东西修皇城里的房,不用运出皇城四门,又省财力又省人力。”黄司礼彻底服了,连说“好”。
硬刚“面子工程”:别为了好看瞎折腾,实用才是硬道理
后来锦衣卫赵千户拿着陆锦衣的帖子来找郑晓,说:“士兵清理的焦土都堆在长安门外大街两边,外国来朝贡的人看见了不好看。(边批:净说些面子上的话)庆寿寺西边的夹道有个深坑,不如把焦土填进去。”
郑晓直接怼回去:“三殿失火,朝廷已经昭告天下了,有什么不好看的?谁敢把带皇家花纹的砖石填到获罪被废的太平侯旧宅里?而且之前寿宫、九庙失火,焦土都是堆在长安门外!士兵从长安大街运焦土,去的时候负重、回来空身,人能并排走,当官的也方便管理。要是从西夹道运,进去得从寺东夹道出来,路多走一半,三万人干的活只够一万五千人用,哪有让营兵给人填坑的道理!再说焦土工部还有用,等木石材料运完,要拿焦土铺路,从长安坊牌一直填到奉天殿前,每次填五寸,夯实了再填五寸,填到三尺左右,才能在上面走大车、旱船、滚石头,不然街道和走廊都会压坏。现在午门外东西两边还堆着几万担焦土,要是现在运走,过阵子还得运回来,这不是瞎折腾吗!”赵千户还想再说,郑晓直接转身走了。
请教工匠定方案:不瞎指挥,用专业办法省大钱
之后大臣们开会讨论午门台基、奉天门殿楼台基、台阶、石柱础、花板、石面的修复,吵来吵去没个结果。郑晓想说话,又怕大家不信,特意找来了资深工匠徐杲请教。徐杲虽然是工匠,但也佩服郑晓,就屏退了身边的人。
郑晓说:“现在有三件事要定:第一是午门台基,大家提议把前三面拆去一丈,重新填土砌石。这么做的话,肯定不如开国时修的坚固,万一楼盖好后旧台基没动,新台基倾斜了,得花上百万两银子返工。不如只把台基下面的龟脚石、束腰石、墩板石里,没被烧坏的留下,烧坏的凿掉烧黑的部分,大概凿深一尺五寸,再做新石补上,里面的土夯实,用杉木板挡住,肯定不会塌。三面分三个工段修,不到一个月就能完工。只有左右掖门两边的须弥座石又大又厚,不好换,得等旁边的石头换完后,像刚才说的那样凿深约二尺五寸,做新石垫上去,和旧石的空缺对齐,用铁件固定,也不难弄。”徐杲说“好”。
郑晓又说:“奉天门的台阶石,一块石头分三级;殿上的石柱础,大的有两丈见方。这么重的东西,不像以前皇城没门栏挡着,能直接拉进去。近几年九庙失火,木石材料运不进去,拆了承天门东边的墙才运进来。现在的材料比九庙时还得多进三重门,更难运。不如把焦土清理开,把旧的台阶石、柱础石、地面花板石翻过来用,下面还有坚固厚实的部分能用,翻过来加工一下就行。至于殿上三级台基和楼门台基,都像午门那样挖补就行。您要是能主持这个方案,能省上百万人力,银子粮食更不会花到几百万两,驴骡车辆也不知道能省多少,这可是大功德啊!”徐杲特别高兴。三天后再开会,大家全同意了这个方案。
【管理智慧】
郑晓的厉害,在于“不浪费、不折腾、懂专业”
别人修皇宫只想着“花钱买新料、找人干重活”,郑晓却盯着“废墟里的旧料”“少走的冤枉路”“工匠的专业建议”——旧砖石修墙、焦木给太监盖房、焦土留着铺路,能复用的绝不浪费;就近挖黄土、近路运石头,能少跑的绝不绕远;不瞎提方案,专门请教工匠,用专业办法避免返工。这种“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的思路,放在现在都是顶级的工程管理。
一、核心逻辑:破解“大工程费钱又折腾”,别“大手大脚”,要“省在细节、靠准专业”
郑晓能狂省经费,核心是三个思路:
1.废料全复用:不把火灾废墟当“垃圾”,而是当“资源库”,砖石、石灰、焦木、焦土各有各的用处,省去了买新料的钱和运垃圾的钱;
2.少走冤枉路:不管是运石头、挖黄土,都选最近的路线和场地,避免“来回折腾”,省了人力和运输成本;
3.专业说了算:不凭官员的“想当然”定方案,而是请教资深工匠,用“挖补”“翻面用”等专业办法,避免了“拆了重盖”的巨额浪费。
这就像现在公司装修,不盲目买新家具,而是把旧家具翻新用;不找远途的材料商,而是选本地供应商;不自己拍板,而是听设计师和施工队的专业建议,最后既省钱又实用。
二、核心启示:遇“大项目费钱又低效”,别“跟风瞎干”,要“挖资源、找专业、减折腾”
郑晓的思路放到现在也超实用,比如这些场景:
- 企业大型活动:办年会别一味租新设备,而是复用之前的舞台道具,找公司附近的场地避免远途运输,听活动策划公司的专业建议减少冗余环节,能省一大笔钱;
- 城市旧区改造:改造老小区别全拆了重盖,而是保留还能用的墙体、管道,用拆下来的旧砖铺小区路面,请教建筑设计师用“微改造”代替“大拆建”,既省成本又保留老小区特色;
- 学校设施更新:更新教学楼别买全新的课桌椅,而是把还能用的课桌椅修修补补,就近找施工队减少运输费,听老师和学生的需求定方案,避免做“没人用的面子工程”。
简单说就是:“大项目不是‘越花钱越像样’,而是‘越会省越靠谱’。从废料里挖资源、靠专业避坑、减少来回折腾,花小钱也能办大事。”
【原文】郑晓时
嘉靖丁巳四月,三殿三楼十五门俱灾。文武大臣会议修建,海盐郑公晓时协理戎政,率营军三万人打扫火焦。郑公白黄司礼:“砖瓦木石不必尽数发出,如石全者、半者、一尺以上者,各另团围,就便堆积。白玉石烧成石灰者,亦另堆积,砖瓦皆然。”不数日,工部欲改修端门外廊房为六科并各朝房,午门以里欲修补烧柱墙缺,又于谨身殿后、乾清宫前,隆宗、景运二门中砌高墙一道,拦断内外。内监、工部议从外运砖、运灰、运黄土调灰,一时起小车五千辆,民间骚动。公告黄司礼曰:“午门外堆积旧砖石并石灰无数,可尽与工部修端门外廊房。其在午门以内者,可与内监修理柱空,并砌乾清宫前墙。”黄甚喜。公又曰:“修砌必用黄土,今工部起车五千辆,一时不得集,况长安两门、承天、端门、午门止可容军夫出入,再加车辆,阻塞难行。见今大工动作,两阙门外多空地,可挖黄土,用却,命军搬焦土填上,用黄土盖三尺,岂不两便?”黄曰:“善!”公曰:“午门以里台基坏石,移出长安两门甚远。今厚载门修砌剥岸,若命军搬出右顺门,由启明门前下北甚近,就以此石作剥岸填堵,不须减工部估料,但省军士劳力亦可。”边批:若减估必有梗者。黄又曰:“善!”公曰:“旧例:火焦木,军搬送琉璃、黑窑二厂,往回四十里。今焦木皆长大,不唯皇城诸门难出,外面房稠路狭,难行难转,况今灾变,各门内臣小房,非毁即折坏,必须修盖,方可容身。莫若将焦木移出左、右顺门外,东西宝善、思善二门前后,并启明、长庚两长街,听各内臣擘取焦皮作炭,木心可用者任便取去,各修私房。以皇城内物修皇城内房,不出皇城四门,亦省财力。”黄又曰:“善!”
锦衣赵千户持陆锦衣帖来言:“军士搬出火焦,俱置长安两门外、大街两旁,四夷朝贡人往来,看见不雅。边批:体面话。庆寿寺西夹道有深坑,可将火焦填满。”公曰:“三殿灾,朝廷已诏天下,如何说不雅?谁敢将朝廷龙文砖石填罪废太平侯故宅?况寿宫灾、九庙灾,火焦皆出在长安两门外!军士从长安大街重去空来,人可并行,官可照管。若从西夹道人,必从寺东夹道出,路多一半,三万人只做得一万五千人生活,岂有营军为人填坑!且火焦工部还有用处,待木石料完,要取火焦铺路,直从长安坊牌下填至奉天殿前,每加五寸,杵碎平实,又加五寸,至三尺许方可在上行大车、旱船、滚石,不然街道、廊道皆坏矣。见今午门外东西胁下数万担火焦积堆,若搬出,正虑不久又要搬入耳!”赵复语,公径出。
会议午门台基及奉天门殿楼等台基、阶级、石柱磉、花板、石面,纷纷不决。公欲言,恐众不肯信,特造大匠徐杲请教。杲虽匠艺,亦心服公,即屏左右。公曰:“今有三事:一午门台基,众议将前三面拆去一丈,从新筑土砌石;如此,恐今工作不及国初坚固,万一楼成后旧基不动,新基倾侧,费巨万矣。莫若只将台下龟脚、束腰、墩板等石,除不被火焚坏者留之,其坏者凿出烬余,约深一尺五寸,节做新石补入,内土令坚,仍用木杉板障之,决不圮坏,三面分三工,不过一月可完。唯左右掖门两旁须弥座石最大且厚,难换,必须旁石换齐后,如前凿出,约深二尺五寸,做成新石垫上,与旧石空齐,用铁创肩进,亦易为力。”徐曰:“善!”公又曰:“奉天门阶沿石,一块三级,殿上柱磉大者方二丈,如此重大,不比往时皇城无门限隔,可拽进。近年九庙灾,木石诸料不能进,拆去承天门东墙方进得。今料比九庙又进三重门,尤难为力。莫若起开焦土,将旧阶沿磉石、地面花板石,逐一番转,尚有坚厚可用,番取下面,加工用之。至于殿上三级台基并楼门台基,俱如午门挖补皆可。公能力主此议,省夫力万万,银粮何至数百万,驴骡车辆又不知几,莫大功德也!”徐甚喜。后三日再议,悉如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