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郁:五代“湖南经济操盘手”!靠“铅铁铸钱+帛代税”,让湖南富得流油
楚王马殷占据湖南后,没对商人征收重税,四面八方的商人都往湖南跑,生意特别火爆。湖南这地方盛产铅和铁,军都判官高郁给马殷提了个建议:把铅铁铸成钱币在境内流通。
这招特别妙——商人离开湖南后,铅铁钱在其他地方用不了,只能在湖南换成特产、货物再带走。一来二去,湖南的物资没外流,反而吸引了更多商品进来,国库很快就变充裕了。(边批:就算这钱只能在湖南用,只要能在境内顺畅流通,也完全够用了。)
另外,湖南百姓原本不养蚕织布,高郁又出了个主意:让百姓交赋税时,能用丝绸布匹代替铜钱。没过多久,家家户户都架起织布机,湖南的纺织业一下就兴旺起来了。
冯梦龙点评:官府不搞小动作,连铅铁都能当钱用,何况铜呢?
其实只要官府不谋私利,哪怕是铅铁铸的钱也能正常流通,更别说铜铸的钱了。为啥以前的钱币制度总出问题、钱流通不起来?关键在于官府只想着“把钱发出去”,却不想着“把钱收回来”。就算收,也是用成色差的“劣币”往外发,却要求百姓用成色好的“良币”来交税;对外花高价,收税时却压低价,老百姓谁愿意吃亏呢?
所以古人说“君子要公平施政”,只要官府和百姓之间公平相待,政策不用费力推行,自然就能顺畅落地。
【管理智慧】
一、核心逻辑:搞地方经济,别靠“抢”和“压”,要“建闭环、促产业”
高郁能让湖南变富,核心是用两个办法搭建了“经济良性循环”:
1.铅铁钱闭环:用“境内专用钱”逼着商人“钱换物”,既留住了外来资金,又盘活了本地商品流通,不让财富外流;
2.帛代税促产业:用“布匹抵税”给百姓找了个“织布赚钱”的理由,从“没人种桑”到“机杼大盛”,直接催生出新产业,百姓有钱赚,官府也有了新税源。
这就像现在有些地方搞“旅游消费券”——券只能在本地景区、餐馆用,既吸引游客来玩,又让消费留在本地,和高郁的“铅铁钱”逻辑一模一样。
二、核心启示:想让地方富,别只盯“收税”,要“造需求、搭平台”
高郁的思路放到现在也超实用,比如这些场景:
- 县域经济发展:某地盛产水果却卖不出去,别只靠补贴。可以像高郁那样,发行“本地水果消费券”(只能买本地水果),同时让超市、加工厂收水果时能用水果抵部分租金——既刺激消费,又帮果农打开销路,还能带动加工产业;
- 乡村产业培育:村里没人种特色作物,别只靠强制推广。可以让村民用特色作物抵部分水电费、管理费,再帮村里对接电商卖货——村民有了“种作物的好处”,自然愿意种,乡村产业慢慢就起来了;
- 地方商业激活:小城商业街冷清,别只靠搞促销。可以发行“本地商业消费卡”,凭卡在商业街消费能打折,同时让商户用“卡内营收”抵部分摊位费——既吸引市民消费,又帮商户降低成本,商业街很快就能热闹起来。
简单说就是:“搞经济不是‘从百姓手里要钱’,而是‘帮百姓赚钱,再一起分钱’。给市场建个‘钱能转起来、产业能活起来’的圈子,比任何强征强压都管用。”
【原文】高郁
楚王马殷既得湖南,不征商旅,由是四方商旅辐辏。湖南地多铅铁,军都判官高郁请铸为钱,商旅出境,无所用之,皆易他货而去,国用富饶。边批:只济一境之用,周流不滞亦足矣。湖南民不事蚕桑,郁令输税者皆以帛代钱。未几,民间机杼大盛。
官府无私,即铅铁尚可行,况铜乎?夫钱法所以壅而不行者,官出而不官入。即入也,以恶钱出而以良钱入,出价厚而入价廉,民谁甘之?故曰:“君子平其政。”上下平则政自行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