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风带着泥土的清香,吹过青萍镇外的稻田。绿油油的稻苗在风中轻轻摇晃,几名乡亲正弯腰除草,偶尔直起身擦汗,朝着不远处的林惊尘挥手:“林公子,快来歇歇,喝口水!”
林惊尘笑着点头,放下手里的锄头,走到田埂上。阿青早已提着水壶等在那里,递过水壶:“惊尘哥,你都锄了半亩地了,快喝点水,别累着。”他胸前的幽冥花瓷瓶被布包得严实,随着动作轻轻晃动,里面的幽冥花虽已过了花期,却依旧保持着翠绿,是柳轻烟特意用草药养护的。
“你这小子,不去医馆帮柳姑娘抓药,怎么跑这儿来了?”林惊尘接过水壶,喝了几口,笑着问道。
阿青挠了挠头,小声道:“柳姑娘说医馆今日不忙,让我来给你送水,还让我跟你学学种地——她说,咱们不仅要会打铁、会治病,还得会种地,这样青萍镇的乡亲们就不会饿肚子了。”
林惊尘忍不住笑了,摸了摸他的头:“柳姑娘说得对,咱们一起学。”
不远处的田埂上,林啸天正与张老丈聊着今年的收成。张老丈手里拿着一把稻苗,笑着道:“林铁匠,今年的稻苗长得好,若是天公作美,秋收时肯定是个好年景,到时候咱们再请戏班子,好好热闹热闹!”
林啸天点头:“借张老丈吉言,若是秋收丰收,咱们就把镇外的水渠再修宽些,明年就能多种两亩地,让乡亲们的日子再红火些。”
两人正说着,苏慕言骑着马从镇口赶来,手里拿着一封书信,高声喊道:“林伯父,惊尘,武当山来消息了!”
林惊尘和林啸天赶紧迎上去。苏慕言翻身下马,将书信递给林啸天:“是玄机子掌门派人送来的,说江湖各分舵都安稳,江南分舵还帮着当地百姓修了堤坝,防止汛期洪水,让咱们放心。另外,掌门还说,下个月是武当山的‘太平会’,邀请咱们去参加,说是要跟咱们商量,把盟主府彻底定下来,还想请惊尘给江湖的年轻弟子讲讲护世剑的故事。”
林啸天拆开书信,仔细看了一遍,递给林惊尘:“你看,去不去?”
林惊尘看完信,笑着道:“去!正好去看看武当山的情况,也跟玄机子掌门说说咱们青萍镇的收成。至于讲护世剑的故事,我就说说咱们闯幽冥渊、断云坡的经历,让年轻弟子们知道,护世剑的力量不是用来争斗的,是用来守护的。”
张老丈在一旁听着,笑着道:“该去!咱们青萍镇如今也是江湖有名的地方,你们去武当山,也让江湖人知道,咱们青萍镇不仅有好铁匠,还有好盟主、好副盟主!”
众人都笑了。林惊尘转头对阿青道:“阿青,你跟咱们一起去武当山,到时候也能跟武当的小弟子们学学功夫,回来教给镇里的孩子们。”
阿青眼睛一亮,用力点头:“好!我一定好好学!”
柳轻烟得知消息时,正在医馆里给一名老妇人把脉。她笑着道:“你们放心去,医馆有我在,不会有事。我再给你们准备些伤药和解毒丹,路上若是遇到什么情况,也好应对。另外,我还会跟乡亲们说一声,帮你们照看铁匠铺和分舵。”
接下来的几日,林惊尘和林啸天忙着安排青萍镇的事务——将铁匠铺交给苏慕言的徒弟打理,分舵的治安交给两名可靠的乡亲,又跟张老丈交代了稻田的除草、浇水事宜,才放心收拾东西。
出发那日,柳轻烟和乡亲们在镇口送行。柳轻烟将一个包袱递给林惊尘:“里面有我给你们准备的换洗衣物、伤药,还有一些青萍镇的土特产,到了武当山,给玄机子掌门和青玄子掌门带过去。阿青,你路上要听话,别乱跑,记得保护好幽冥花瓷瓶。”
“知道了,柳姑娘!”阿青用力点头,紧紧抱着瓷瓶。
众人挥手告别,林惊尘、林啸天、苏慕言和阿青骑着马,朝着武当山的方向奔去。春日的官道旁,野花盛开,杨柳依依,与冬日的萧瑟截然不同。阿青骑在马背上,时不时伸手去够路边的野花,插在瓷瓶的布包上,笑得格外开心。
十多日后,众人抵达武当山。玄机子和青玄子早已在山门前等候,见到他们,立刻上前迎接。玄机子看着阿青怀里的瓷瓶,笑着道:“这就是幽冥花吧?听说柳姑娘将它养护得很好,果然是稀世奇花。”
阿青赶紧将瓷瓶抱得更紧,小声道:“柳姑娘说,幽冥花能安神,还能入药,不能弄坏了。”
众人都笑了。玄机子带着他们前往太平阁,沿途的武当弟子见到林啸天和林惊尘,纷纷拱手行礼,嘴里喊着“盟主万安”“副盟主万安”,态度恭敬。
太平会定在三日后举行。这几日,林惊尘跟着林啸天,与七宗掌门商议盟主府的选址——最终决定,将盟主府依旧设在武当山侧的太平阁,同时在青萍镇设立副盟主府,方便林惊尘父子兼顾江湖事务与青萍镇的乡亲。
“这样一来,你们既能在青萍镇安稳过日子,又能及时处理江湖事务,再好不过。”玄机子笑着道。
林惊尘点头:“多谢掌门体谅,这样咱们就能放心回青萍镇了。”
太平会当日,武当山演武场热闹非凡。七宗弟子整齐列队,各地分舵的侠客也赶来参加,还有不少江湖百姓特意上山,想看看护世剑,听听林惊尘父子的故事。
林啸天率先走上高台,手持盟主金印,宣布太平会开启。他先是总结了这几个月的江湖事务,又宣布了盟主府与副盟主府的选址,台下众人纷纷鼓掌。随后,他将高台让给林惊尘,笑着道:“接下来,让惊尘给大家讲讲护世剑的故事,讲讲他眼里的江湖侠义。”
林惊尘走上高台,将护世剑从背后取下,轻轻放在案几上。剑鞘的蓝光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没有了往日的凌厉,却更显庄重。他看着台下众人,轻声道:“诸位,我第一次知道护世剑,是小时候听我爹说的——他说,护世剑不是用来称霸江湖的,是用来守护江湖的。后来,我爹为了守护幽冥之心,被迫离开青萍镇,我为了找我爹,为了报仇,才踏上寻找护世剑的路。”
他缓缓讲述着自己的经历——青萍镇的劫难、幽冥渊的毒箭阵与流沙坑、幻境里的诱惑、林惊鸿的牺牲、断云坡与父亲并肩杀敌的热血,每一个字都饱含深情。台下的众人听得入神,不少人悄悄抹眼泪,尤其是那些经历过焚天门之乱的侠客和百姓,更是感同身受。
“我曾以为,江湖侠义就是快意恩仇,就是手刃仇人。”林惊尘拿起护世剑,轻轻抚摸着剑鞘,“直到我回了青萍镇,看到乡亲们忙着盖房子、种稻田,看到铁匠铺的炉火重新燃起,看到医馆里柳姑娘为乡亲们治病,我才明白,真正的江湖侠义,不是刀光剑影,不是争名夺利,而是守护身边人的平安,守护一方百姓的安稳日子。”
他将护世剑举起,声音洪亮:“这护世剑,起于青萍,护过江湖,未来,它会留在青萍镇的副盟主府,不是为了彰显权势,而是为了提醒每一个江湖人——江湖的太平,需要咱们一起守护;百姓的日子,需要咱们一起珍惜。”
台下立刻响起雷鸣般的掌声,侠客们纷纷拱手,高喊“副盟主说得好”。不少年轻弟子更是激动地握紧手里的兵器,眼里满是坚定——他们原本羡慕林惊尘的武功与护世剑,如今才明白,真正值得追求的,是守护苍生的侠义之心。
太平会结束后,玄机子握着林惊尘的手,欣慰地说道:“惊尘贤侄,你能有这样的感悟,实在难得。有你和林盟主在,江湖的太平,定能长久。”
林啸天也笑着道:“这孩子,终于长大了。”
在武当山停留了几日,林惊尘父子便辞别玄机子和青玄子,带着苏慕言和阿青回青萍镇。临走前,玄机子特意让人将一副“护世安邦”的匾额送给他们,笑着道:“这匾额,送给青萍镇的副盟主府,也送给你们父子——护世剑在手,安邦心在胸,这就是对你们最好的写照。”
林啸天双手接过匾额,郑重地说道:“多谢掌门,在下定会将匾额挂在副盟主府,时刻铭记守护苍生的责任。”
返回青萍镇的路上,阿青骑着马,手里拿着武当小弟子送他的木剑,时不时挥舞几下,嘴里还念叨着在武当学的招式。苏慕言则跟在林惊尘身边,笑着道:“惊尘,你在太平会上说的话,我都记下来了,回去我就教给分舵的侠客,让他们也明白,咱们守护青萍镇,就是守护江湖。”
林惊尘点头:“好,咱们一起守护。”
十多日后,众人回到青萍镇。柳轻烟和乡亲们早已在镇口等候,看到他们回来,立刻上前迎接。张老丈看着林啸天手里的匾额,兴奋地喊道:“这匾额好!‘护世安邦’,咱们青萍镇也能护世安邦了!”
众人一起将匾额抬到镇中心的副盟主府——那是之前林惊尘让人盖的,不大却庄重,与医馆、铁匠铺相邻。林啸天亲手将匾额挂在副盟主府的门口,阳光洒在匾额上,“护世安邦”四个大字熠熠生辉。
接下来的日子,青萍镇依旧热闹而安稳。铁匠铺的打铁声每日准时响起,林惊尘跟着父亲打造农具、兵器,偶尔帮苏慕言处理分舵的小事;柳轻烟在医馆里为乡亲们治病,阿青跟着她学医,还教镇里的孩子们练武当学来的基础功夫;苏慕言则一边打理铁匠铺,一边训练分舵的侠客,守护着青萍镇的治安。
夏日汛期时,江南分舵派人来求助,说当地堤坝有溃堤风险。林惊尘带着苏慕言和几名分舵侠客,带着护世剑前往江南,协助当地百姓修堤坝。柳轻烟则带着阿青,准备了大量的伤药和防疫草药,随后赶来支援。经过十多日的奋战,堤坝终于修好,百姓们免受洪水之灾,纷纷对着林惊尘等人拱手致谢,嘴里喊着“副盟主万安”。
事了之后,林惊尘没有停留,带着众人回了青萍镇——他心里记挂着镇外的稻田,记挂着铁匠铺的炉火,记挂着乡亲们的笑脸。
秋日里,青萍镇迎来了大丰收。镇外的稻田金黄一片,乡亲们忙着收割,脸上满是喜悦。张老丈带着乡亲们,在副盟主府门口摆起了丰收宴,桌上摆满了米饭、鸡鸭、鱼肉,还有用新米酿的米酒。
林惊尘坐在父亲身边,看着眼前的丰收景象,又看了看副盟主府门口的“护世安邦”匾额,心里满是踏实。护世剑被他放在身边的桌子上,剑鞘的蓝光在灯火下泛着温润的光,像是在见证这一方烟火的温暖,也像是在守护这江湖岁月的安宁。
“爹,你看,今年的收成真好。”林惊尘轻声道。
林啸天点头,举起酒杯,对着众人道:“今日,咱们敬丰收,敬太平,敬每一个守护青萍镇、守护江湖的人!”
“敬丰收!敬太平!敬守护者!”众人齐声举杯,酒杯碰撞的清脆声响,在青萍镇的夜空里回荡,久久不散。
往后的岁月,青萍镇的烟火依旧温暖,江湖的岁月依旧安宁。林惊尘父子偶尔会前往武当山商议江湖事务,偶尔会去各地分舵查看情况,却始终记得——青萍镇才是他们的根,护世剑的使命,从来不是驰骋江湖,而是守护这一方百姓的安稳,守护这万里江湖的太平。
剑起青萍,心归江湖;剑落青萍,心安是归处。这,便是林氏父子的江湖传奇,也是护世剑最好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