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紫宸殿。
宋徽宗赵佶手持一份以精良羊皮纸制成、烫金嵌玉的请柬,其上古朴苍劲的蒙古文与华丽典雅的汉文并列,邀请大宋皇帝莅临迦南,共赏“大汗魂歌”音乐会。徽宗目光扫过请柬上“成吉思汗亲临”的字样,眼中闪过一丝复杂难明的光芒,有好奇,有忌惮,亦有几分艺术家对异域雄风的向往。
他缓缓合上请柬,声音在寂静的大殿中响起:“铁木真大汗盛情相邀,朕意……亲赴迦南一会。”
此言一出,如同冷水滴入滚油,殿内顿时一片哗然!
“陛下万万不可!”老臣李纲率先出列,须发皆颤,“迦南远在万里之外,路途艰险莫测!且那铁木真狼子野心,其心难测!此去无异于深入虎穴,万一有变,臣等万死莫赎!”他几乎是声泪俱下,叩首恳求。
“李相所言极是!”枢密使也急忙附和,虽心思各异,但皇帝安危是头等大事,“陛下乃万金之躯,岂可轻涉险地?那刘混康妖道仍在彼处,更兼蒙古铁骑环伺,纵有盟约,亦不可不防!”
“陛下,政治上此举亦大为不妥!”另一位文臣接口,“陛下若亲往,恐被天下视为对蒙古示弱,有损国格!且若两国会谈有何不协,陛下身在敌营,如何转圜?”
群臣纷纷跪劝,理由无一不是关乎天子安危与帝国颜面,殿内气氛凝重至极。
徽宗看着伏地一片的臣子,眉头微蹙,他何尝不知其中风险,但内心深处那份被勾起的、超越政治的好奇与冲动,却难以平息。
就在这时,一个清朗而坚定的声音响起:
“父皇!”
太子赵桓越众而出,躬身行礼,神色肃然:“儿臣愿代父皇赴约!”
众臣目光瞬间聚焦于太子身上。
赵桓抬起头,目光沉稳,继续道:“父皇身系天下,确不宜轻动。儿臣身为储君,代天子出行,既可全两国之交,示我大宋诚意,亦可历练政务,体察外情。若遇事宜,儿臣年轻,转圜余地亦更大。恳请父皇允准!”
这番话,既全了礼数,又考虑了实际,更体现了储君的担当。群臣闻言,虽仍觉冒险,但相比皇帝亲征,已是好了太多,反对之声渐弱。
徽宗看着自己这个日益沉稳的儿子,眼中闪过一抹欣慰与复杂的情绪。他沉默片刻,终于缓缓点头:“太子所言,亦有理。既如此,便由你代朕出行。一切事宜,由枢密院与光明卫协同安排,务必确保太子周全!”
“儿臣领旨!”赵桓郑重叩首。
---
燕京,礼拜寺大宋心能研究院。
太子赵桓亲临,气氛肃穆。石秀早已接到旨意,在此等候。研究院深处,一百名精挑细选的光明卫已然列队完毕。
他们并未穿着显眼的黑色阿拉伯纹饰作战服,而是换上了更具宋军特色、便于远行的轻便皮甲,外罩深色斗篷。但每人肩头,都扛着一柄造型修长、流转着幽蓝色能量光泽的“大有”能量长枪(高射程型)。这种新型号专注于超远距离精准狙杀与能量压制,枪管更长,能量回路更复杂,威力与射程远超短枪。
更引人注目的是,他们每人的战术腰带上,都挂载了数枚新研发的非致命手雷——一种是能瞬间爆发出强烈刺眼白光的闪光手雷,另一种则是能释放出特殊气溶胶、使人迅速昏厥的烟雾昏厥手雷。这显然是为了在复杂环境下执行护卫任务时,尽量减少直接杀伤,避免引发不可控的外交冲突。
“殿下,一切准备就绪。”石秀抱拳禀报,“五辆最新改进的能量运兵车已在城外等候,续航与防护均得以提升,可保障我等快速抵达迦南。”
赵桓目光扫过这支装备精良、沉默如山的精锐力量,心中稍安。他点了点头:“有劳石将军。此行非比寻常,一切见机行事。”
“末将明白!”
不久,五辆覆盖着伪装帆布、却难掩其流线型科技感车身的能量运兵车,护卫着太子能量车驾,驶出燕京,朝着西方,朝着那片风云际会的迦南之地,悄然进发。
代表着大宋未来与尖端力量的光明北卫,正式踏上了驰援与戍卫之路。他们的到来,将为迦南已然错综复杂的局势,投入新的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