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满山黄叶纷飞,奕帆开始了第二重易筋洗髓的修炼。
真气在经脉中奔涌,如同千万根银针在骨髓中游走。
最难熬的那几个夜晚,他整日浸泡在寒潭中,靠着刺骨寒意缓解痛楚。
每当意识模糊时,他总会想起小时候生病,祖母彻夜不眠地为他擦拭额头的温柔。
月圆之夜,他忽然浑身一轻,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
清晨在溪边洗漱,见水中倒影肌肤晶莹如玉,方知易筋洗髓已然大成。
寒冬来临,他修炼第三重至阳热气。
每日朝阳初升时面对东方吐纳,将天地间第一缕纯阳之气纳入丹田。
这真气初时细若游丝,渐渐在经脉中凝聚成团,流转时带着融融暖意。
最难忘那日大雪封山,奕帆在修炼时周身热气大盛,竟将三丈内的积雪尽数融化。
那群通灵的雪猴惊奇地围着我跳跃,它们的眼眸中倒映着蒸腾的白气,仿佛见到了神迹。
待到春暖花开,他开始参悟第四重缩骨大法。
常日观察猴群在岩缝间穿梭的灵巧姿态,模仿它们腾挪转折的要诀。
最初练习时常常扭伤筋骨,有个雨天躲在岩洞中修炼,忽然想起妹妹小时候最爱玩的翻花绳,十指翻飞间的灵巧,与此刻缩骨功的奥义颇有相通。
当他终于能将身体缩进尺许见方的石穴时,洞外的猴群发出欢快的啼鸣,仿佛在为我庆贺。
盛夏时节,他修炼第五重龟息大法。
整日坐在潭边观察水龟浮沉的节奏,试图让呼吸与天地同步。
起初总是气息紊乱,某日忽然顿悟,想起他祖父垂钓时说的“心静自然凉”,于是放开对呼吸的执着,任由其顺应自然。
当他第一次进入龟息状态,三日三夜不吃不喝,醒来时发现猴群安静地守在一旁,眼中满是关切。
秋叶再黄时,奕帆开始修习第六重壁虎游墙。
这门功夫要求将真气运至四肢,产生吸附之力。
他日夜在光滑的崖壁上练习,无数次从半空跌落,又咬牙攀上。
最危险的一次,是想起父亲当年教他写字时,总说“笔力要透纸背”,忽然明白真气的运用也要如此——不仅要附着表面,更要深入肌理。
当他终于能在垂直的崖壁上如履平地时,那群雪猴也兴奋地在他身旁攀援跳跃。
寒冬再临,他冲击第七重诸毒不侵。
这一重要求将前六重的修为融会贯通,以纯阳真气化解万毒。
有一次误食毒果,险些走火入魔,是想起家人团圆时的温馨场景才稳住心神。
功成那日,他能在毒瘴中静坐三日,任凭百毒侵袭也难伤分毫。
出关时,看见崖壁上的雪莲在月光下绽放,那静谧的美让他想起母亲深夜为他盖被时温柔的目光。
最后修炼第八重金刚不坏时,奕帆已能在至阳真气的护持下硬接落石。
某次山崩,他运起神功,周身热气化作实质般的屏障,将坠落的巨石尽数震碎。
这时他才明白,这三载苦修不仅让他武功大成,更让他在孤独中参透了亲情的真谛。
如今八阳圆满,唯余第九重反嗜金刚尚未练成。
但他深知,有些境界需要机缘,就像亲情需要时光来沉淀。
每当月圆之夜,他以清泉代酒,敬向南方,至阳真气在月光下流转,仿佛能将他的思念带到亲人身边。
山谷中的猴群依旧每日相伴,它们眼中的灵性让他想起远方的家人。
或许有一天,当他真正懂得“家”的含义时,第九重境界自会水到渠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