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古代就有废话文学了。】
【明朝,有一位叫茹太素的大臣。】
明朝,洪武时期,
朱元璋还在为大汉的胜利揪心又扬眉吐气呢,
一下子,这回旋咳咳一下就飞\/他身上了。
“茹太素?”
被点到名的茹太素走出队列,
“皇上,臣在。”
“得了,废话文学又来了哈哈哈哈。”
朱元璋回忆了一下,那件令他印象深刻的事情,
“咱发现啊,这神迹真不愧是神迹,
之前在说清朝的,那对批奏折的苦命父子时,咱就想到你了。”
茹太素闻言也有些尴尬,毕竟年纪这么大,还被点名出来罚站,
这种滋味委实不怎么好受。
【为了表示自己的文采,给朱元璋写了一份多字的奏折。】
【字什么概念?相当于手写了两本书,给皇上阅读。】
【可朱元璋看一会儿就眼花缭乱的。】
【于是,直接让中书郎王敏念给他听。】
【念了三个多小时,都读到了6300多字,硬是不知道茹太素要表达什么。】
【最后,实在受不了了。】
【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找人把茹太素“手奏”了一顿。】
“换我我也揍!”
赵匡胤挑着眉尖,
“这大臣也真是的,他的时间可以肆意挥霍,当皇帝的时间也能这样吗?”
一件奏折能写多字,皇帝每天忙上忙下的,
扔两本书给皇帝什么意思?
难不成还要皇帝特意空闲出一段时间,拜读他的大作?
“真是不知所谓。”
【第二天消气后,朱元璋让王敏接着念。】
【结果发现,不是前面几千字都是无用的铺垫,前面的字都是!】
【这是什么概念,只有结尾的500字中,茹太素提出了5条工作建议。】
【其中四条,具有前瞻\/x和可操作\/x,最终被朱元璋采纳。】
【明明500字就能说明白,偏要写多字。】
【不打你打谁?】
“噗呲!多少字?!”
天幕下,观众们都震惊了,
“不是,你说多少字?
里面有是废话?”
本来还以为是用一万多字的篇幅,写了篇长论文。
倒是没想到,这家伙的操作是,选择会给最后有用的五百字,背上一万六的包袱?
“谁家的小菜当饭吃啊?”
“还是一整年的小菜~”
【有人统计过,在洪武18年,朱元璋光在9月这一个月的8天时间里,先后就接到了奏书将近1700多件。】
【共处理了相关事件3300多件。】
【平均下来,每天光是要看各种大臣的奏书,就可能有200多条。】
【可以说是相当的忙碌。】
【结果,这个大臣上书里面,还冒出了这么个通篇废话、浪费自己时间的文章。】
【朱元璋可不得气得当场“发\/\/标”。】
【明明500字就能说清楚,这工作建议也是可行的。】
【但这开头的字,就像开篇铺垫一样,太过繁琐,不知所云。】
【为此,朱元璋特地表扬了一顿茹太素说,
你的见解是有的,就是废话太多了,没有说到点子上。】
【似乎是为了避免,以后再因为文章太长,误伤大臣。】
【朱元璋下令,“陈言事理并要直言简易,每事各开前件,不许虚饰繁文。”】
【有什么话你直接说,别加那么多毫无意义的粉饰。】
【毕竟奏书这个东西,是要及时解决问题,不是让你们秀辞藻堆积的。】
“这话说得有理,就应该还节省时间,时间就应该花在刀刃上!”
汉武帝十分赞赏朱元璋的态度,
他在百忙之中,也会化身为时间管理大师。
要是碰上这么操作的大臣,他还要不要处理其他事情了。
“可是稍稍修饰一下,这一万多实在太夸张了,该罚!”
最后两个字咬得极重,仿佛也在敲打底下的大臣们。
大臣们:谁是槐树?谁当槐树?!
【茹太素不是第一次了,这家伙写奏折每次都是五千字往上,还特别喜欢写得很晦涩,
老朱本来文化水平就不高,被\/\/z也是迟早的事。
关键是这家伙挨了z还不改,结果第二年被贬官了。】
【天天给你看1万字你也烦,是个人应该都会烦。
关键那时候没有标点符号,怎么断句还得自己琢磨。】
【断句是有的,可也难轻易读完。】
【朱元璋为什么不叫茹太素自己来念呢?
我一听这么长,我就要这么做。】
清朝,雍正细心看着神迹,不由得感慨,
“奇葩大臣年年有,今年我家就很多~”
就这么喜欢说废话吗?
还是故意向文采的皇帝,展示自己那又无聊又长的华丽辞藻?
“诶!评论出人才,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
其实皇帝也难做,毕竟百忙之中,看到这么扰乱自己工作的,那叫一个气啊!
可是该怎么罚?如何罚?罚到什么程度?
不罚不解心头气,罚重了恐怕又要被抱团的大臣\/qu\/qu\/刻薄寡恩。
“嘿嘿嘿,就看天幕有没有新奇的点子。”
大橘:好奇~想学~
【有口音,能宣读奏折的,一般除了文才好,还得会的标准官话。】
【不是该朱元璋说,茹太素话都说不明白,再d他一顿吗~】
【王敏:皇上消气,看在我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份上,先给我口\/水喝呢。】
【我的口水文水到8000,我都觉得要亖了,他怎么水到1w多的?】
【写一篇表扬的圣旨,找手下扩成两万字,让他跪听圣旨。】
【圣旨成本老贵了,两万字的圣旨太费钱了。】
【不需要那么麻烦,只要有玉玺大印皇帝也认,哪怕写在用过的纸上,也还是圣旨。】
【揍他干啥,一把年纪了,夸他写的好,让他回去抄十遍,传阅。】
【好有耐心,没听懂还听了一万六千字。】
【这么好的奏折应该让大臣们都看看,先抄个10本。】
【嗯,写的真好,让上朝的所有人每人抄10遍,要求字迹工整,没有涂改,且一字不差。】
【你让他的直属上级亲自念,练完回去再抄一遍。
保证他的上级,给他准备上两双鞋~】
真不愧是神迹啊,点子\/王就是多!
天底下,很多深受其害的皇帝们,纷纷都表示学到了。
也有很多大臣要开始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