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近郊的急报送到鹰嘴崖时,兵工厂的工匠们正给第十五辆重坦装 “农田防滑链”—— 周铁柱用废钢筋弯成链环,缠在履带外侧,能防重坦陷进北平近郊的玉米地。递报的是北平近郊的农妇王大娘,衣襟里藏着块染血的玉米饼,手里的草纸地图(用玉米杆纤维做的,轻便耐折)上,用炭笔标着六个黑圈:“李团长!鬼子在卢沟桥旁修了六座‘子母堡’,大堡套小堡,用交通壕连起来,还抓了两百多老乡修堡!现在正是秋收,鬼子断了粮道,老乡们的玉米全被抢了,再抢不到粮,冬天就得饿死!”
草纸地图上,六座子母堡沿粮道呈 “品” 字分布,中心的 “母堡” 最坚固 —— walls 厚三尺,装着两门九二式步兵炮,能覆盖周围三里地;子堡藏在玉米地里,每个子堡都有射击孔对准粮道,鬼子的巡逻队每天清晨沿粮道巡查,还在玉米地里埋了 “踏雷”,老乡们一靠近就炸。徐昊指着地图上的 “玉米地洼”:“北平近郊多农田,重坦能借玉米地伪装,咱们分两路:一路给重坦盖玉米杆伪装网,从粮道正面攻子堡,吸引火力;另一路跟着王大娘,挖坑道通母堡底部,用子母弹炸堡,救老乡、抢回玉米!”
周铁柱推着轮椅过来,左腿的木假肢在钢筋堆上磕出 “笃笃” 声,他手里拿着根铁管(从鬼子废弃水管拆的):“俺们做铁管土迫击炮!铁管截成三尺长,填黑火药和碎铁片,能打三百米,专轰子堡的射击孔;再做坑道子母弹 —— 大炸药包裹小炸药,大的炸母堡地基,小的炸交通壕,一炸能清一片!” 这主意是他听陈大爷说的 —— 老矿工挖煤时常用 “分层爆破”,现在改成坑道炸堡,正好适配子母堡的立体结构。
李云龙把马刀往腰里一插,旱烟袋在钢筋链上磕掉火星:“就这么干!徐昊,你带一个步兵连、王大娘,挖坑道炸母堡、救老乡;俺带两辆重坦、骑兵连,攻子堡、护粮道;赵刚,你带着民夫队,用独轮车驮玉米饼和草药,秋收忙,老乡们得先吃上饭!”
北平近郊的老农周大爷带着五个后生赶来,每人手里都拿着把铁锹,周大爷的铁锹木柄缠着布条,是他种了一辈子地的家当:“玉米地洼的土软,挖坑道快,俺们知道母堡的方向,能少绕弯路;子堡的踏雷多在玉米垄旁,俺们用玉米杆做‘探雷杆’,一探一个准!” 后生们还扛着捆玉米杆,“这杆能编伪装网,盖在重坦上,鬼子从远处看就是堆玉米杆!”
李婶带着妇女会的人,连夜赶制了 “农田战包”—— 每个包里有两斤玉米饼(刚烙的,揣在怀里能保温)、一袋井水(用葫芦装的,防污染)、一副麻布手套(防铁锹磨手),还有用玉米叶编的草帽,“秋天太阳毒,草帽能遮阳,还能当伪装!” 她还给王大娘缝了件新的粗布褂子:“妹子,你这褂子被血浸了,换上新的,挖坑道也干净点!”
狗蛋和小石头也吵着要去农田,两人背着小布包,里面装着土迫击炮的引信 —— 是周铁柱教他们做的 “麻绳引信”,浸过桐油,烧得慢,能留足撤退时间。“俺们能帮着编伪装网!还能给坑道递铁锹!” 狗蛋攥着父亲的撬棍,棍柄上裹了层麻布,却依旧攥得紧紧的;小石头则揣着个小铜铃,“要是遇到踏雷,俺就摇铃报信!”
天刚蒙蒙亮,两队就分头行动。李云龙带着重坦往玉米地洼赶,重坦的履带缠上了防滑链,车身盖着玉米杆伪装网,远远看去像两堆枯黄的玉米杆堆。刘根柱坐在第一辆重坦的驾驶舱里,时不时拨开伪装网看路:“周大爷这伪装网真管用!刚才过了鬼子的巡逻队,他们愣是没发现;防滑链也稳,玉米地里没打滑!” 副驾驶的小李则手里拿着周大爷画的 “子堡图”,每到一个玉米垄就提醒:“前面是‘东子堡’,周围有踏雷,得让后生们先探雷!”
徐昊带着步兵连,跟着王大娘往母堡方向挖坑道。坑道入口藏在玉米地的地窖里,地窖是老乡们存玉米用的,掀开石板就能下去,里面黑漆漆的,只能靠马灯照明。王大娘走在前面,手里的探雷杆时不时戳戳地面:“前面五米就是母堡的地基,俺们往斜着挖,别挖偏了!” 老农们用铁锹挖得飞快,土块用筐往外传,狗蛋和小石头也跟着递筐,小石头的新布鞋沾了不少泥土,却跑得比谁都快。
晌午时分,李云龙的队伍到了 “东子堡” 旁。子堡藏在玉米地里,射击孔对着粮道,鬼子的机枪手正趴在里面,盯着外面的动静。“打土迫击炮!轰射击孔!” 李云龙大喊着,战士小张扛着铁管迫击炮,点燃引信,“轰隆” 一声,炮弹带着玉米叶飞向子堡,射击孔瞬间被炸开,里面的鬼子惨叫着滚了出来。
可重坦刚往前开了十米,突然 “咕咚” 一声陷进了玉米地的软土 —— 秋收后的土地被雨水泡软,重坦的右履带陷进半米深,怎么动都爬不上来。“不好!陷软土了!” 刘根柱急得额头冒汗,手里的操作杆掰得 “咔咔” 响,发动机嘶吼着,履带却只在原地打转,玉米杆被碾得 “咯吱” 响。
子堡里剩下的鬼子见状,立刻往重坦扔手榴弹,“轰隆” 一声,手榴弹落在伪装网上,炸得玉米杆乱飞,重坦的观察镜被碎片划了道痕。周铁柱推着轮椅,冒着冷枪冲过去,左腿的木假肢在软土里陷得发疼,他指着旁边的玉米杆:“用玉米杆填坑!把玉米杆捆成捆,塞进履带下,能把重坦抬起来!” 战士们和后生们立刻抱来玉米杆,狗蛋和小石头也跑过来帮忙,两人抱着玉米杆往坑里塞,玉米杆填得够多了,刘根柱踩下油门,履带 “咯吱” 转动起来,重坦终于爬出软土,继续往前冲。
而坑道里的挖掘也到了关键 —— 徐昊带着战士们,终于挖到了母堡的地基下,周铁柱教他们把子母弹埋在地基缝隙里,大炸药包对着地基,小炸药包对着交通壕。“快!拉引信!老乡们在母堡里快断粮了!” 徐昊掏出火柴,点燃引信,“滋滋” 的火星在坑道里格外刺眼,所有人都赶紧往地窖口撤。
没等鬼子反应过来,“轰隆” 一声巨响,母堡的地基被炸开个大洞,整座堡晃了晃,顶部的砖石往下掉,交通壕里的小炸药包也跟着炸,鬼子的惨叫声此起彼伏。“冲!救老乡!” 徐昊大喊着,战士们从地窖里冲出来,往母堡里跑,里面的老乡们正蜷缩在角落,有的老人已经快站不起来,看到八路军进来,都激动得哭了。
王大娘扶着一个拄拐杖的老乡,往粮道方向走:“快跟俺们走!民夫队在外面送玉米饼,再晚就凉了!” 狗蛋和小石头则给老乡们递玉米饼,小石头的玉米饼还热乎着,老乡们咬了一口,眼泪都流了下来 —— 他们已经三天没正经吃饭了。
战斗进行到傍晚,六座子母堡全被炸毁,粮道被重新打通,两百多老乡全被救了回来,抢回的玉米堆成了小山,足够北平近郊的老乡们过冬。周大爷看着满地的玉米,激动得用铁锹敲了敲地面:“俺们的玉米保住了!再也不用怕鬼子抢粮了!” 王大娘则摸着重坦的伪装网,眼里满是欣慰:“这铁疙瘩真厉害,藏在玉米地里,鬼子都找不到!”
周铁柱推着轮椅,检查着重坦的防滑链:“这防滑链还能用,下次再改进下,加层橡胶垫,防软土卡链;土迫击炮也得加个准星,用铁皮弯的就行,打得更准!” 老铜匠则在给重坦的观察镜换玻璃,用细布擦镜片:“观察镜划了道痕,得换块新的,下次打堡看得更清!”
狗蛋和小石头坐在玉米堆旁,手里拿着块玉米饼,小石头把饼递给狗蛋:“狗蛋哥,这饼真甜,周大爷说,明年咱们还能种更多玉米,再也不怕鬼子抢了!” 狗蛋点点头,把饼收进布包,之前在玉米地里弄脏的撬棍,现在还扛在肩上,棍柄上沾着的泥土,像给撬棍添了层新装饰。
李婶带着妇女会的人,给大家送来了热玉米粥和咸菜。她给受伤的战士包扎伤口,用草帽帮老乡们挡住夕阳:“辛苦你们了,喝碗热粥,吃点咸菜,暖暖身子!” 她还给周大爷递了袋新的玉米种:“大叔,这是俺们根据地留的良种,明年种上,收成准好!”
就在这时,徐昊的系统面板突然弹出提示:
【检测到北平近郊破子母堡 + 护粮救民双胜利(击毁 6 座子母堡、清除 30 处踏雷、解救 220 名老乡、夺回 80 吨玉米)+ 土法农田战术验证(铁管土迫击炮、玉米杆伪装网、坑道子母弹),解锁 “农田装甲协同战术手册”“北平近郊秋收保障体系方案”】
【解锁内容:1. 农田战术三法(玉米杆伪装护重坦 + 土迫击炮袭扰 + 坑道子母弹破堡);2. 秋收保障方案(粮道巡逻队 + 玉米种跨区调拨 + 老乡互助收割,确保粮食安全);3. 重坦农田适配优化(防滑链加橡胶垫 + 车身轻量化,适应软土作战)】
【任务进度:重坦旅农田作战能力成型,华北抗日根据地 “总反攻物资储备” 体系完善,可启动 “华北抗日根据地联合总反攻计划”,下一步支援保定外围战略要地】
徐昊把系统提示读给大家听,李云龙跳上一堆玉米袋,马刀指向保定方向,声音在北平近郊的玉米地里格外响亮:“兄弟们!老乡们!子母堡破了,粮食保住了,咱们就去保定!把鬼子的外围要地全端了,让华北的老乡们,年年都能收好粮,安稳过日子!”
战士们和老乡们都跟着欢呼起来,声音震得玉米叶簌簌落下。北平近郊的老乡们给支援队伍送来了新磨的玉米面、晒干的玉米须(能入药),还有自己编的草帽,“你们帮俺们破了子母堡,救了老乡,还保住了玉米,这是俺们的一点心意,别嫌弃!” 周大爷还把自己的铁锹送给了周铁柱:“同志,这铁锹陪了俺三十年,能挖地还能挖坑道,你们带着,去保定用得上!”
第二天一早,支援队伍准备返程。周大爷带着北平近郊的老乡们,在粮道旁送行,有的帮着搬重坦零件,有的给战士们塞玉米面,有的拉着战士的手,舍不得他们走。王大娘还把刚烙的玉米饼送给了李婶:“妹子,这饼给你,以后给孩子们尝尝,俺们的玉米,香着呢!” 李婶接过玉米饼,眼里满是感动。
返程的路上,重坦的防滑链已经加了橡胶垫,车身的玉米杆伪装网被收起来,放在马车上,行驶在农田的土路上,比来时更稳。刘根柱坐在重坦的驾驶舱里,手里拿着周大爷送的铁锹,时不时伸出窗外铲掉履带下的泥土:“这铁锹真管用,以后陷软土再也不怕了!” 徐昊则拿着北平近郊的地图,在上面标注着子母堡位置、粮道路线,“下次再来,就能更顺利地帮老乡们护秋收了!”
夕阳下,支援队伍回到了鹰嘴崖根据地。兵工厂的院坝里,第十五辆重坦的农田改造已经完成,正停在阳光下;赵刚带着根据地的老乡们,在村口等着,手里拿着新做的草帽和麻布手套;王铁匠和周铁柱已经在车间里准备给重坦的防滑链加橡胶垫,第十六辆重坦的履带,很快就能用上更耐用的农田适配装备。
所有人都知道,北平近郊破子母堡的胜利,只是华北联合总反攻的新开始。只要军民同心,只要重坦旅越来越强,只要这份农田御敌、护粮保民的信念在,就没有打不赢的封锁战,没有守不住的家园。那两辆从北平回来的重坦,车身虽然沾了不少玉米叶和泥土,却像是镀上了一层新的光芒 —— 那是农田攻坚胜利的光芒,是北平近郊共济的情谊,是抗战必胜的希望。
夜幕降临,兵工厂的灯火亮得比往常更久,李云龙和赵刚、徐昊坐在指挥部里,看着保定外围的地图,准备制定下一次的战略要地清剿计划;周铁柱还在调试土迫击炮的准星,老铜匠在旁边帮忙改进;狗蛋和小石头则在给重坦的履带清理泥土,他们的脸上满是骄傲 —— 因为他们知道,这些重坦,这些土制农田武器,这些军民同心的努力,终将把鬼子彻底赶出中国,迎来真正的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