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钉还嵌在桌角,地图上的三角、圆圈与横线清晰可见。艾琳没松手,指节因久握而泛白。她听见门外脚步声近了,是李三。
“东岭的赵老倌到了鹰嘴岩第三堆火旁,石沟屯的陈六和河湾寨的吴娘子也快进隘口。”李三站在门边说,气息平稳,显然一路无事。
艾琳点头,松开铁钉,转身走向墙边木架。登记簿挂在原位,她取下,翻到空白页,撕下一张,叠成四折塞进怀里。又从抽屉取出半截炭笔,吹掉浮灰,别在腰带上。
“屋里清过了吗?”她问。
“血迹全刮了,换了新草席。茶水烧着,干粮摆了三盘,碗筷按人数备齐。”
“好。你带两个人去接应,把他们引到议事屋前停下,我亲自迎。”
李三应声而去。艾琳走出门,天色尚早,村道上已有妇人扫净落叶,孩童被带往远处玩耍。火油棚封得严实,鼓台修整一新。她一步步走至议事屋前,站定。
不多时,三队人影出现在村口。李三走在前方,身后跟着一个驼背老者,耳侧缺了一块的男人,以及一名裹头巾的妇人。他们衣衫旧但整洁,肩头有尘土,脚上缠着布条防磨。
艾琳上前两步:“一路辛苦。屋子已备好,请进。”
老赵点点头,目光扫过屋檐下的鼓架,低声说了句“还算齐整”。陈六眼神不停打量四周,手始终按在腰间的短棍上。吴娘子没说话,只将背上的包袱往上提了提。
屋内,五人围坐一圈。粗茶倒入陶碗,热气微升。艾琳没先开口,等他们喝完半碗,才从怀中取出那张纸,摊在中央石台上。
“昨夜我们带回粮食铁料,也带回一条消息——南岭三日后至。”她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小贵族不会罢休,他要的不是税,是杀鸡儆猴。”
老赵放下碗:“你们能挡一次,还能挡第二次?”
“单靠一村,挡不住。”艾琳答,“所以我们请你们来,不是求援,是商议共守之法。”
陈六冷笑:“共守?去年石沟屯遭流民抢粮,东岭不肯借半袋陈麦,如今倒想联手?”
“那是东岭自己也饿着。”老赵皱眉,“官府征七成,我们拿什么帮人?”
吴娘子终于开口:“河湾寨男丁死在矿上,剩下女人孩子,谁来护?若结盟,得先说清——危急时,弱者要不要救?”
屋内静了下来。
艾琳拿起炭笔,在纸上写下三个字:**不夺粮**。接着写:**不分贵贱**。再写:**不弃弱小**。
她抬头:“这三条,是我提的‘三不原则’。山村愿带头遵守。若有违背,任由诸村问责。”
三人互看一眼。
“我们不只要口号。”陈六盯着她,“要实在东西。比如武器。我们屯里连一把完整长矛都没有。”
“我可以修。”艾琳说,“山村有铁匠炉,残件可熔锻。明日就派两人去石沟屯,教你们怎么做简易矛头。”
“人呢?谁来教?”陈六问。
“我派人去,也欢迎你们派人来学。”
老赵犹豫着:“那……粮食怎么算?若联合行动,饭总得一起吃吧?”
“各村自管存粮。”艾琳说,“但遇围困,优先供守卫者。伤病者记工换粮,标准统一。”
吴娘子点头:“这点公平。但我还有个要求——妇孺若撤离,得有安全落脚点。不能赶着走,却没地方去。”
艾琳看向她:“我提议,在东岭后山、石沟旧窑、河湾溪谷各设一处避难所,轮流派人值守,带干粮与草药。一旦警讯响起,妇幼按路线转移,由青壮断后。”
“谁指挥?”陈六问。
“每村出一人,组成轮值哨官组。敌情由最近村示警,响应由哨官组下令。”
老赵慢慢点头:“这法子……能行。”
“但有个难题。”吴娘子看着那张纸,“没印,没官证,我们签了字,回头不认怎么办?”
没人说话。
陈六突然抽出短刀,就要往掌心划。
艾琳抬手拦住。“不必割血。”她从登记簿上撕下那页空白纸,铺在石台上,“我们用这个立约。”
她用炭笔一笔一划写下五条:
一、遇敌来袭, nearest 村鸣鼓示警,三村皆出人响应;
二、伤病妇孺优先安置,不得驱逐或拒收;
三、武器修缮共享,技术互通,不得私藏;
四、粮食物资可借,记账归还,三年内免息;
五、决策由三村代表共议,一人一票,过半即行。
她念了一遍,又念一遍,再念一遍。
然后从灶膛抓了一把锅底灰,倒在碗里,加水调成墨。
“不用血,用指印。”她说,“谁同意,就蘸灰按在这里。”
老赵先伸手,沾了灰,在纸末按下拇指。接着是吴娘子,再是陈六。最后一枚指印落下,纸面留下五个深黑印记。
艾琳起身,将纸张对折两次,用麻绳穿孔,挂上议事屋正梁的铁钩。纸页垂下,随风轻晃。
“从今日起,三村如一村。”她说,“若有违者,众人共讨之。”
会议结束已是午后。李三带队送三人出村,沿鹰嘴岩旧道护送至岔路口。艾琳没去,留在屋内整理登记簿。
她在最新一页写下:“三村协约立,条款五,指印为信。”又在下方添了一行小字:“资源调配细则待议,训练轮值表初拟。”
窗外,风渐大。梁上那张纸被吹动,一角翻起,露出“不弃弱小”四个字。
她盯着看了许久,合上簿子,手指仍压在封皮上。
李三回来时,天已擦黑。
“人都送到了隘口外,路上没遇上流民,也没人跟踪。”他说,“陈六临走问了一句——如果山村先倒了,这约还作数吗?”
艾琳没抬头。
“你怎么答的?”
“我说,”李三顿了顿,“约在人在,人亡约不破。”
她缓缓抬起眼,望向梁上那张纸。火光映着它微微颤动,像一面未展开的旗。
她刚要开口,门外传来急促脚步声。
一个少年冲进来,手里攥着半截烧焦的木片,声音发抖:“西坡……西坡的火堆被人动过——不是我们的暗号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