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战局的消息,不仅震动了华国国内,也迅速传遍了世界。
在华盛顿、莫斯科、伦敦等国际大都市的政府大楼和情报机构内,美国、苏联、英国等国家的高层和情报人员,正紧锣密鼓地分析着来自华北的每一份情报,试图判断这场差不多两百万大军的决战,将对现在二战的亚洲战场产生怎样的影响。
美国白宫椭圆形办公室内,罗斯福总统正拿着一份来自华国的情报,眉头紧锁地坐在椅子上。
情报上清晰地写着:“日军已调动百万大军,包括关东军 70 万精锐、华中 3 个师团,以及 500 架飞机、30 门重炮,计划于 11 月初进攻华国华北八路军根据地,指挥官为日本的睿仁亲王;八路军方面,总兵力约 70 万,装备有大量先进武器……”
“日军百万大军…… 八路军先进武器……” 罗斯福低声自语,手指在情报上轻轻划过,
“华国战场这支战斗力强劲的部队,比我们预估的还要棘手。”
站在一旁的美国陆军参谋长马歇尔将军说道:“总统先生,他们的飞机比我们的还要厉害,上次我们驻华大使高斯已经在延安见到过了。”
罗斯福抬起头,眼神变得深邃:“不管他们从哪里获得的,只要能顶住日军的进攻,对我们美国就是好事。现在太平洋战场,日军还在和我们激战,如果八路军能牵制甚至能够消灭日军的百万大军,就能减轻我们在太平洋的压力。”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传令下去,让驻华使馆密切关注华北战局,要根据我们上次和曾夏勇他们达成的协议为他们提供应有的支持,然后华北战局每天向我们汇报最新情况;另外,给重庆的华国国府发一封电报,让他们加大对八路军的援助力度,就算不能提供武器,也要提供粮食和药品,绝不能让八路军在这场决战中失败。”
马歇尔将军有些犹豫:“总统先生,国府和八路军的关系并不好,他们未必会真心援助八路军。而且,要是八路军赢了,他们的势力会更大,可能会影响我们美国在战后华国的利益。”
罗斯福摇了摇头:“现在不是考虑战后利益的时候,打赢才是最重要的。日军是我们共同的敌人,只要能削弱日军的实力,不管是国府还是八路军,我们都应该支持。至于战后的事,等打赢了再说。”
与此同时,苏联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内,斯大林正拿着一份来自远东军区的情报,与苏联国防人民委员铁木辛哥元帅讨论着华北战局。
“日军从满洲抽调了 70 万关东军?这可是个好消息。” 斯大林的脸上露出一丝笑容,
“关东军是日军最精锐的部队,一直驻守在满洲,对我们苏联远东地区构成威胁,现在他们调到华北,我们远东的压力就减了许多。”
铁木辛哥元帅点头说道:“是的,斯大林同志。如果八路军同志能消灭这 70 万关东军,日军的实力将大幅削弱,以后他们再也没有能力对我们远东地区发起进攻。”
斯大林的眉头微微皱起,“日军有一百万人,还有 500 架飞机和重炮,而八路军只有七十万人,虽然装备超乎想象,但缺乏大规模作战的经验。”
铁木辛哥元帅思考了片刻,说道:“根据我们之前就了解到的情况,八路军独立纵队的司令员曾夏勇,是一个非常有指挥才能的将领,他带领部队打了不少胜仗,而且八路军全军上下的士气很高,他们群众基础也很好,未必不能创造奇迹。”
斯大林沉默了片刻,说道:“传令下去,让在华国的崔可夫同志,向八路军提供一些日军的情报,以表达我们支持他们与日军作战的态度;另外,让远东军区的部队加强警戒,要是日军有从华北调兵回满洲的迹象,立刻汇报。”
他顿了顿,补充道:“我们虽然不能直接派兵支援八路军,但也不能让日军轻易赢了这场决战。八路军同志赢了,对我们苏联有利;日军赢了,他们可能会再次把目光投向我们远东,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
而在英国伦敦唐宁街 10 号首相府内,丘吉尔正拿着一份来自华国的战报,表情有些复杂。
“八路军…… 曾夏勇……” 丘吉尔喃喃自语
站在一旁的英国陆军大臣安东尼?艾登说道:“首相先生,根据情报,八路军的装备非常先进,尤其是他们的装甲部队。”
丘吉尔摇了摇头:“不管是哪个国家支持的,只要他们能和日军作战,就是好事。现在欧洲战场,我们还在和德国激战,要是中国战场能牵制更多的日军,就能减轻盟军在亚洲的压力。”
他顿了顿,说道:“给重庆国府发一封电报,表达英国对华国抗战的支持,另外,让英国驻华大使多关注华北战局,及时向伦敦汇报情况。”
安东尼?艾登有些不解:“首相先生,我们为什么不直接和八路军接触?要是八路军真的能打赢这场决战,他们在战后中国的影响力会很大,我们提前和他们接触,对英国在华利益有好处。”
丘吉尔叹了口气:“现在还不是时候。我们和华国的国府有正式的外交关系,要是直接和八路军接触,会得罪华国国府,影响我们和华国国府之间的关系。而且,我们还不清楚八路军的立场,还是等华北战局明朗了再说吧。”
无论是美国、苏联还是英国,他们对华北战局的态度各不相同,但他们都很清楚 —— 这场决战的结果,不仅将改变华国抗战的形势,还将影响整个二战亚洲战场的走向。
所有人都在等待,等待着华北大地传来的消息,等待着这场百万大军决战的最终结果,因为这还决定着此次全球战局的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