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军事学院的训练场,曾夏勇陪着彭老总、左副参谋长、刘司令员、邓政委、聂司令员等首长,还有晋察冀、晋冀鲁豫两大野战军的纵队司令员们,踩着发烫的水泥地,走进训练场东侧的观礼台。
观礼台是临时搭建的木质结构,顶上搭着遮阳棚,棚下摆着十几张木椅。
彭老总刚坐下,目光早已投向远处的训练场 —— 那里隐约能看到战士们列队的身影,钢盔在阳光下闪着点点银光。
“夏勇啊,今天可要让我们好好开开眼!” 彭老总笑着看向曾夏勇,语气里满是期待,
“早上看了模拟训练设备,就够让人惊喜的了,下午这实兵训练,肯定更有看头!”
曾夏勇刚要回应,远处就传来一阵整齐的脚步声,如同沉闷的鼓点,顺着风传到观礼台。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独立纵队从各作战旅抽调而来的战士们,正排成四路纵队,朝着训练场中央行进。
他们身着全套综合单兵作战系统,防弹头盔上的战术灯、夜视仪支架一应俱全,胸前的战术背心挂满了弹匣、手榴弹和通讯设备,手里的 191 步枪贴着身侧,枪托在阳光下泛着哑光。
“首长们、同志们,首先为大家展示的是步兵战术训练。” 曾夏勇站起身,指着行进的队伍,声音透过临时架设的扩音器传遍观礼台,
“这支部队是我们们独立纵队各作战旅的优秀战士,参加过黑云山、晋东南、平安、太原总攻等战役,经验丰富。今天他们会展示战斗队形、阵地突击、室内清剿三个科目,都是咱们在实战中总结出的成熟战法。”
说话间,步兵营已抵达训练场中央,随着指挥员一声 “解散”,战士们迅速散开,如同潮水般铺开,转眼就组成了多个三人战斗小组。
每个小组 呈 “品” 字形展开,正面的战士半蹲姿势,191 步枪对准前方,手指扣在扳机护圈上,眼神锐利如鹰;
侧翼的战士则呈卧姿,枪口扫向两侧,警惕着可能出现的 “敌情”;负责观察的战士跪在后方,手里拿着望远镜,时不时用战术手势向队友传递信息。
“这是‘三角进攻队形’,是咱们步兵突击最常用的队形。” 曾夏勇走到观礼台边缘,指着下方的队伍解释道,
“三人一组,分工明确,既能保证正面火力,又能兼顾侧翼防护,还能随时支援队友。以前咱们打鬼子,靠的是‘人海战术’,战士们拿着步枪冲锋,伤亡太大;现在有了这种科学的队形,能以最小的代价突破敌人防线。”
聂司令员扶着观礼台的栏杆,身体微微前倾,仔细观察着战士们的动作:“好!这个队形好!你看他们间距,差不多五米远,既不会互相影响,又能快速支援 —— 小鬼子要是遇到这样的队伍,想从侧翼偷袭都难!”
就在这时,训练场东侧突然响起 “哒哒哒” 的模拟枪声,几处用沙袋堆砌的 “日军碉堡” 里,冒出了代表 “火力” 的红色烟雾。
指挥员一声令下,各战斗小组立刻行动起来 —— 正面的战士迅速更换弹匣,朝着 “碉堡” 方向扣动扳机,清脆的枪声在训练场回荡;
侧翼的战士则从腰间掏出烟雾弹,拉开保险栓扔向前方,白色的烟雾瞬间弥漫开来,形成一道掩护屏障;
观察的战士则快速标定 “碉堡” 位置,用通讯设备向后方传递坐标。
“突击组,上!” 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两名战士扛起火箭筒,低姿跃进烟雾中。
他们步伐矫健,在沙袋堆间穿梭几乎未发出声响,转瞬便抵近 “碉堡” 侧翼。
一名战士迅速架稳火箭筒肩托,另一名战士同步锁定发射角度,随着 “轰” 的巨响,尾焰喷射而出,火箭弹拖着白烟精准命中 “碉堡” 射击口。
剧烈的爆炸声震得观礼台微微发颤,“碉堡” 瞬间被气浪掀翻,红色烟雾标志的 “火力点” 彻底熄灭。
后续战士们借着硝烟掩护,如离弦之箭翻越 “战壕”—— 有人踩着战友的肩膀借力,有人利用折叠梯攀爬,整套战术动作行云流水,仅用两分钟便完成 “阵地” 清剿。
观礼台上掌声雷动,晋察冀野战军 3 纵的司令员激动地拍案而起:“这火力!这协同!比传统攻坚强太多了!以前啃硬骨头全靠血肉之躯扛炸药包,现在有了火箭筒支援,攻坚效率和安全性都翻了几番!”
曾夏勇笑着点头:“你说得对,战术的核心就是‘减少伤亡、提高效率’。咱们的战士在模拟舱里练过无数次这样的场景,到了实兵训练,自然能做到行云流水。”
接下来是室内清剿训练。训练场中央早已搭建好几间模拟房屋,墙体是轻质钢板,门窗齐全,门上还贴着 “日军指挥部” 的黄色标识,窗户上甚至还挂着破旧的窗帘,细节做得格外逼真。
五名战士组成一个清剿小组,悄悄摸到房屋东侧。
负责破门的战士从战术背心里掏出破门锤,双手紧握,眼神示意队友做好准备;
另外两名战士分别守在门的两侧,枪口对准门缝;
还有两名战士则爬到房屋两侧的窗户下,手指扣着窗沿,随时准备突入。
“行动!”
指挥员的声音刚落,破门锤就 “哐当” 一声砸在门锁上,木门瞬间被撞开。
守在门两侧的战士立刻冲进屋内,身体紧贴着墙,枪口扫过房间的每个角落 —— 客厅里摆着几张桌椅,桌上还放着模拟的日军文件和电台,墙角的柜子后面隐约能看到 “敌人” 的衣角。
“左侧柜子!”
一名战士低喝一声,同时举枪对准柜子,另一名战士则从腰间掏出闪光弹,拉开保险栓扔了过去。“嘭” 的一声,闪光弹在柜子旁炸开,紧接着,两名战士迅速冲到柜子两侧,一把拉开柜门 —— 里面的 “敌人” 刚要起身,就被战士们用枪托抵住胸口,瞬间 “制服”。
整个过程不过十秒钟,没有多余的动作,没有嘈杂的呼喊,只有战术手势和短促的指令。
观礼台上的首长们看得屏息凝神,直到 “清剿” 结束,才纷纷松了口气。
“这室内清剿太专业了!”
晋冀鲁豫野战军 7 纵的司令员凑到曾夏勇身边,声音里满是惊叹,
“夏勇同志,你们这战士进门、搜索、制敌的动作,比咱们的侦察兵还熟练!我看他们进门时都贴着墙走,枪口始终对着角落,这细节太到位了 —— 以前咱们打巷战,不少同志就是因为忽略这些细节,被藏在角落的鬼子偷袭!”
曾夏勇笑着解释:“同志,这都是练出来的。我们专门搭建了不同结构的模拟房屋,有民居、有仓库、有指挥部,还会安排战士扮演‘敌人’,设置各种突发情况,比如藏在衣柜里、躲在床底,甚至假装投降突然袭击。战士们每天要练几十次,直到每个动作都形成肌肉记忆,每个细节都刻在脑子里。”
他顿了顿,指着正在整理装备的战士们:“而且每个小组都是固定搭配,一起训练、一起生活,彼此的习惯、反应都了如指掌 —— 有时候不用说话,一个眼神就能明白对方的意图,配合自然默契。”
步兵训练刚结束,远处就传来一阵轰鸣,如同惊雷滚过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