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渐浓,太原城的灯火次第亮起,独立纵队指挥部大楼的会议室里,依旧灯火通明。
曾夏勇坐在主位上,面前摊着几份文件,分别是新兵招募统计表、纵队编制调整草案、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报告。
李保华、陈定国、林锐、周卫国四人依次落座,每个人脸上都带着些许疲惫,却依旧眼神锐利 —— 特别是曾夏勇,白天陪首长参观装备、讲解战术,晚上还要处理纵队内部事务,连喘口气的时间都少得可怜。
“今天把大家叫来,是有几件事要跟大家商量。” 曾夏勇手指在文件上轻轻敲击,声音沉稳,
“咱们独立纵队刚改编,内部事务一大堆:征兵、新兵训练、编制调整、基础设施建设,还要准备支援兄弟部队的装备和训练 —— 这些事都得尽快落实,不能耽误了总部的作战部署。”
他首先拿起新兵招募统计表,推到桌子中央:“先说说征兵工作。从统计表上看,咱们在太原及周边招募了 2 万新兵,还有从全国各地赶来的热血青年,也招了 2 万,总共 4 万新兵,现在都在接受基础训练。”
话音刚落,曾夏勇的目光就投向周卫国:“卫国,新兵招募过程中,有没有发现间谍、奸细混进来?现在形势复杂,日伪、军统、晋绥军那边都有可能派人来打探消息,咱们得把好关。”
周卫国挺直身体,语气肯定:“旅长放心,我们早有防备。在太原做过地下工作的同志帮了大忙 —— 他们熟悉本地情况,还认识不少日伪和晋绥军的眼线,新兵报名时,他们就在旁边暗中观察,一发现可疑人员就标记下来。到目前为止,已经抓了 100 多人,有日伪的特务、军统的探子,还有晋绥军派来的联络员,现在都关在临时看守所里,没一个漏网的。”
“做得好!” 曾夏勇赞许地点头,
“回头让后勤处准备些慰问品,送到地下工作的同志手里,感谢他们的帮忙。至于那些奸细,该审查的审查,该移交的移交,按规矩处理,绝不能让他们在咱们纵队里搞破坏。”
周卫国应声:“是!我明天就去安排。”
接着,曾夏勇看向林锐:“老林,新兵训练的情况怎么样?咱们从各部队抽调的骨干,能不能把这些新兵带出来?”
林锐拿起一份训练报告,逐条汇报:“目前新兵训练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队列、体能等基础训练,已经开展了一周;第二个阶段是枪械操作、战术动作,下周开始;第三个阶段是兵种筛选,根据新兵的体能、反应速度、文化水平,分到步兵、装甲、炮兵等不同兵种。”
他顿了顿,补充道:“从各旅抽调的骨干都是打过仗的老兵,经验丰富,教新兵很有耐心。现在已经开始初步筛选了,比如眼神好、反应快的,先标记出来,后续重点培养成狙击手;体能好、力气大的,考虑分到装甲部队或炮兵部队,确保人尽其才。”
“不仅要抓军事训练,文化教育也不能落下。” 曾夏勇强调,
“咱们的新兵大多是农民,没读过书,不认字 —— 连装备说明书都看不懂,怎么能学好新战术、用好新装备?必须让他们学会基础的读写,至少能看懂武器操作手册、战场标识。”
“旅长放心,这事儿我们已经安排了。” 林锐笑着说,
“新兵里有不少上过学的学生,我们把他们聘为文化教员,每天晚上用两个小时教大家识字、算数。现在新兵们学习劲头很足,有的晚上还在被窝里用手电筒照着练字呢!”
“好!做得很到位。” 曾夏勇看向李保华,
“政委啊,文化教育跟上了,思想政治工作也能更顺利吧?”
李保华点头:“没错。以前给新兵做思想工作,只能靠口头讲,很多道理他们听不懂;现在他们认识字了,我们把‘抗日救国’‘保家卫国’的道理印成小册子,发给他们自己看,再组织讨论,效果比以前好多了。不少新兵都说,现在明白了为什么要打鬼子,打仗更有干劲了。”
曾夏勇拿起纵队编制调整草案,语气变得严肃:“接下来说说编制调整的事。之前咱们开会定过,要把团级单位升级为旅级单位,因为总部的任务耽误了,现在必须尽快落实。”
他指着草案上的内容:“六个作战旅,升级后保持‘下辖六个作战营、四个兵种营’的编制不变 —— 作战营负责正面作战,兵种营包括炮兵营、防空营、保障营、作战支援营,确保每个旅都有独立作战的能力。”
“特战旅、警卫旅、陆航空中突击旅、空降兵一旅这四个旅,要从各作战旅选拔优秀战士扩编。” 曾夏勇加重语气,
“这四个旅是咱们纵队的‘尖刀’,必须挑选经验丰富、体能过硬、战术素养高的老兵 —— 比如特战旅,要从各旅的侦察连里挑人;陆航空中突击旅,要选身体素质适应高空作战、能快速机降的战士。扩编后,每个旅的人数从 3000 人增加到 6000 人,确保战斗力不下降反而提升。”
他顿了顿,补充道:“保障旅、工化旅这些兵种旅,就从新兵里分配 ,保障旅需要细心、有责任心的,工化旅需要力气大、能吃苦的,等新兵训练结束,咱们再根据他们的表现分配名额,确认编制。”
李保华、陈定国等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 这样的编制调整,既保留了老部队的战斗力,又能让新兵快速融入,还能突出各旅的特色,符合独立纵队 “空地一体、多兵种协同” 的作战定位。
随后,曾夏勇看向陈定国:“定国,基础设施建设的进度怎么样?公路、铁路修复了多少?老百姓的耕种有没有受到影响?”
陈定国拿出建设进度报告,逐条说明:“工兵营已经修复了太原到大同、太原到长治的两条铁路,现在物资运输能走铁路,比以前用卡车快多了;公路方面,太原周边的主要公路都修好了,连乡村小路也拓宽了,方便老百姓出行和物资运输。”
“至于耕种,我们安排工兵帮忙 —— 有的战士帮老百姓耕地、播种,有的帮着修水渠、搭谷仓。现在太原周边的农田,大部分都种上了小麦和玉米,老百姓都说,今年肯定是个丰收年。”
“很好。” 曾夏勇满意地点头,
“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要服务于军事,还要帮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 —— 我们八路军是人民的军队,只有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他们才会更支持咱们打鬼子。”
最后,曾夏勇把话题拉到支援兄弟部队上:“总部计划让各军区的部队来太原、大同、长治、晋城等地进行换装训练,时间很紧迫。咱们的新兵训练原本计划一个月,现在看来,得加快速度了。”
他看向林锐和周卫国:“林锐、卫国,你们俩既要负责新兵训练,还要帮兄弟部队搞换装训练,辛苦你们一下 —— 能不能把新兵的基础训练压缩到半个月?半个月内,让他们掌握队列、体能、枪械基础操作,剩下的强化训练,交给各旅自己完成。”
林锐和周卫国对视一眼,齐声回答:“没问题!我们调整一下训练计划,把基础科目压缩一下,多安排些实战化训练,确保半个月内完成基础训练。”
“好!” 曾夏勇站起身,目光扫过众人,
“征兵、训练、编制、建设、支援 —— 这五件事都很重要,大家分工明确,尽快落实。有什么问题,随时沟通,咱们一定要把独立纵队建设好,既能完成总部的作战任务,又能给兄弟部队做好榜样!”
“是!”
李保华、陈定国、林锐、周卫国四人同时起身,声音铿锵有力。
会议结束时,已是深夜。四人走出会议室,各自朝着自己的办公室走去 —— 林锐要去调整新兵训练计划,周卫国要去处理奸细审查的事,陈定国要去督促公路建设进度,李保华则要准备明天的思想政治工作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