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种二号”拖着残破的舰体,如同一个踉跄的伤兵,航行在返回“昆仑”基地的寂静航线上。与“灰色暗痕”的遭遇战虽短暂,却留下了深刻的创伤。
舰体外部装甲布满腐蚀性凹痕与能量灼烧的印记,那是暗痕能量索留下的“吻痕”;内部多个系统报警灯依旧顽固地亮着,尤其是引擎部门,过载撞击的后遗症让推进效率下降了百分之三十。
最令人担忧的,是部分船员出现的“认知滞后”现象。
他们在战斗中被那股“存在抹除”的精神压迫所波及,虽然吴佑楠及时撑起了“心灵壁垒”,但仍有数人出现了短暂的记忆断层和反应迟缓。
随舰医生对此束手无策,这并非已知的生理或心理疾病,更像是某种对意识本体的直接损伤。
段子昊和吴佑楠几乎不眠不休。
段子昊协助工程师们稳定舰船核心系统,玉坠的力量在修复微观结构损伤时展现出奇效,但面对宏观的舰体创伤和人员的精神创伤,仍是杯水车薪。
吴佑楠则持续运用“心之钥”,温和地疏导着受影响船员混乱的精神世界,试图弥合那些无形的裂痕,效果显着但进程缓慢。
“这东西……比‘虚空低语者’更恶毒。”林浩天透过通讯看着舰桥内忙碌而疲惫的景象,声音沉重,“它不只想杀死我们,还想从根源上否定我们的‘存在’。”
蒋欣妍在基地那头,已经根据传回的战斗数据,开始了针对性的技术升级。
“我们需要更强大的局部规则稳定器,集成到护盾系统里。另外,‘归墟炮’的精神印记注入效率必须提高,常规能量攻击对这类敌人效果太差。”
艾拉和马教授则全力投入到对“星灵族”碑片数据的深度解析中。越是解读,他们越是感到心惊。
“熵噬兽”、“规则松动”……这些概念颠覆了人类对宇宙的认知。马教授甚至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或许,我们所处的这个物理规则稳定的宇宙,只是一个……‘低熵态特例’?而‘混沌之海’,才是更普遍的背景?”
这个想法让所有人不寒而栗。
经过数日小心翼翼的航行,“昆仑”基地那颗伪装成小行星的巨构身影,终于出现在视野尽头。
如同远行的游子望见故乡的灯火,舰桥上弥漫着一种混合着疲惫与安心的复杂情绪。
然而,就在“火种二号”即将进入基地港口引导范围时,一道来自“记录者”的、比之前任何一次都更加清晰、甚至带上一丝“急促”感的信息流,直接跨越了空间距离,精准地投送到段子昊和吴佑楠的意识中。
信息流不再是简单的图谱,而是夹杂着断断续续的意念片段:
【观测到……‘摇篮’屏障……出现异常谐振……与‘熵噬兽’活动特征……部分吻合……警告等级提升……‘种子’需加速成长……‘记录者’协议……允许有限度信息共享……坐标(附上一组比之前木星小行星带更接近太阳系内部的坐标)……‘镜像节点’……查明……】
信息到此戛然而止。
段子昊和吴佑楠猛地对视,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震惊。
“摇篮屏障异常谐振”?“熵噬兽”活动特征?难道“混沌之海”对太阳系的侵蚀,已经达到了可以影响整个恒星系物理规则稳定性的地步?那个更靠近内部的坐标,“镜像节点”,又是什么?
“记录者”此次的警示,不再是关于某个渗透的猎手,而是指向了一个可能危及整个“摇篮”存亡的、迫在眉睫的系统性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