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旭的思路与此截然不同。他的方案源于最直接的生存智慧和对对手深刻入骨的了解。他认为,面对田鼠这种适应力极强、繁殖迅速的对手,任何间接的、试图“驱赶”或“干扰”的手段都是隔靴搔痒,唯有直接、持续、高压的物理清除和武力威慑才是根本。他的目的不是吓跑,而是消灭和压制,让鼠群付出无法承受的代价,从而保住幼苗。这方案看似笨拙、耗费人力,但优势在于直接、有效、立竿见影,并且利用了现有的一切简易材料,成本极低,执行力强。
就在苏瑶和吴凯仍在搜肠刮肚,试图用更多科学理论来完善和扞卫自己的方案时——
一直静立如石、气息沉稳的陈旭,骤然动了!动作快如疾风!这一刻,他仿佛瞬间褪去了平日在课堂上那副沉默疏离的模样,更像一头在猎场蛰伏已久、猛然锁定目标的鹰。他的行动本身就是其观点最直接的宣示:争论无益,实践为王。
他甚至没去听苏瑶与吴凯后续的争辩,手臂如令旗般决绝扬起,径直指向田埂边缘那片狼藉的核心区域——爪印最杂乱、破坏最严重之处。指尖所向,空气仿佛都被那股凌厉的气势斩裂。
“纸上谈兵有个屁用!”陈旭的声音低沉如巨石碾地,斩钉截铁,带着丛林法则般的冷酷。“画再多图,算再多波频率,不如现在实实在在干掉一只老鼠!”他如猎场指挥官般扫视过苏瑶和吴凯,语气如冰锥刺人:“想保住地里这点苗?不让耗子啃光?只有一个办法——逮!把它们堵死在洞里,夜夜坚守,一刻不松,出来一个,消灭一个!”
他猛一转身,目光扫过跃跃欲试的阿果和吉克,冷峻地下令:“挖陷坑!下套索!设拦网!在耗子主要活动的洞口布铁夹!”他拳头猛地一紧,指节发出咯嘣的脆响,眼中闪出幼时跟随长辈狩猎时那种熟悉的、征服性的寒光。“材料?山里遍地是宝——硬竹削尖就是桩,老藤搓紧就是活扣,废铁皮淬火就能打成捕夹!这些破烂稍加改造,全是要命的陷阱!”
他以战场指挥官般的果断,急促而清晰地分配任务,完全基于对每个同伴能力的了解和对地形、敌情的精准判断。
顷刻间,田野上空,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模式、两种解决方案,如同冰与火猛烈交锋。一边,是苏瑶代表的、基于书本知识和科技原理的“声光屏障”构想,追求的是技术替代人力的效率和新颖性;另一边,是陈旭代表的、根植于土地经验和生存本能的“清剿固守”策略,强调的是直接对抗、持续施压和人的决定性作用。两者背后,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世界观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论。
“熬夜蹲点?还分三班?就我们这几个人?守几十丈长的弯绕田埂?”吴凯几乎下意识地站到苏瑶一边,试图用他擅长的逻辑与计算来质疑陈旭方案的可行性。“这根本不现实!人不是机器!这是拿有限的体力去赌一个渺茫的胜算——和牲畜拼消耗?太不切实际!”
“哼!说得轻巧!”阿果像被点燃了,“在这儿空谈有什么用?能变出电网来?还是能给老鼠洞盖个城楼?现在火烧眉毛了!再不找到主洞口封死,我们就干等着耗子从别的洞钻出来把庄稼啃光?”
陈旭已无心纠缠。他凭借对土地的熟悉和猎人般的直觉,迅速判断出鼠窝的主洞口可能所在。“田北角和东坡交汇处,”他手臂倏地指出,精准如坐标定位,“就在那个长满狗尾巴草的老土坎下面!主洞口一定藏在那儿!集中力量,封死那里!”
他转向众人,改进了部署:“晚上分三组,轮流巡守,每组只盯一个时辰。重点区域加强布控,其他人抓紧休息。我们不是硬熬,是要耗垮它们的耐性!最终熬死它们!”这体现了他并非一味蛮干,也懂得保存实力和策略重点。
苏瑶眼见自己精心呵护的实验苗仍在被持续啃噬,心急如焚。见陈旭几乎完全无视她的方案,她忍不住再次疾呼:“那我提出的声光驱鼠方案呢?就算效果有限,覆盖不全,至少也能起到干扰、分散它们注意力的作用,可以为你们的正面设伏减轻压力啊?声光齐下,不是胜算更大吗?”她仍在寻求一种结合与折衷,认为科技手段可以辅助传统方法。
“随你的便!”陈旭已箭在弦上,极不耐烦地挥手打断。他彻底转向行动,方案的优势在于其明确的针对性和即刻的可操作性。
就在这时,班主任沈老师和匆匆从镇上赶回的农业工程师苏文远,如同定海神针,同时踏入这场无声的“战场”。
苏文远面色沉重,甚至没先看争执的众人,而是径直大步走向那片狼藉的田埂中央。他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农业专家,采用了一套非常专业且务实的评估方法。他并没有立即支持任何一方,而是先进行细致的现场勘察。
他缓缓弯下腰,动作沉重。他用手指仔细捻起一撮被鼠爪翻出的湿泥,感知土的质地与湿度;凑近鼻尖嗅闻气息;俯身贴近最新的鼠洞,像审视矿脉般观察洞口形状、爪痕与遗留的毛发。在几分钟压抑的沉默里,他贪婪地捕捉着每一寸土地传递出的信息。
最终,他直起身,目光带着清晰的赞许与后怕般的肯定,直接落向高处的陈旭。这一瞥,已然是无声的判决。
“陈旭的思路,更可行!”苏文远的声音不高,却似地底磐石摩擦般低沉,带着数十年田野工作积淀的厚重。每个字都千钧般砸在众人心头。
他微转身体,目光沉稳地看向脸色瞬间苍白的苏瑶和眉头紧锁的吴凯,开始了他的对比分析。这番分析,清晰地凸显了陈旭方案的优势所在:
对现实的贴合度与直接有效性,苏文远首先肯定了陈旭方案的核心优势——直接针对威胁本身(田鼠),并且手段(捕杀、威慑)与目的(保苗)高度一致,效果立竿见影,风险可控。在灾情紧急的情况下,这是最可靠的选择。
对“对手”本质的深刻理解,他点明了苏瑶方案的理论基础(声波、光干扰)虽有一定科学性,但低估了田鼠强大的适应性和避险本能。在开阔、复杂的自然环境中,技术手段的效果会大打折扣,且鼠群容易产生适应性,可能导致措施失效甚至引发行为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