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大爆炸带来的振奋与希望,如同汹涌的春潮,席卷了劫后余生的人间。但林凡与联邦最高层的头脑,却在这股热潮中保持着冰晶般的冷静。他们深知,技术的飞跃只是为生存增添了筹码,而悬于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巡猎者”编队,并未有丝毫远离。
两年,这个如同丧钟般倒计时的数字,沉甸甸地压在每一位知情者的心头。
就在新型引擎成功点火、引力调节器取得突破、生物医疗技术创造奇迹的欢呼声尚未平息之际,一场规格更高、意义更为深远的绝密会议,在虚拟与现实交织的联邦最高指挥中心召开。
与会者仅有寥寥数人:林凡(曙光城)、秦岳(龙城)、周启明(龙城科学院)、李菲(曙光城科学院),以及另外两位负责全联邦工业与资源调配的最高官员。会议的议题只有一个——如何将刚刚获得的技术优势,转化为一道足以在两年后守护地球文明的、实实在在的屏障。
林凡没有过多阐述威胁,那已是共识。他直接调出了由“共鸣核心”数据库中筛选出的、一幅结构复杂到令人目眩的三维蓝图。
那是一个庞然大物,一个由无数同心圆环、棱柱结构、能量阵列以及狰狞炮塔组合而成的、仿佛神话中泰坦铸造的战争堡垒。它并非传统的空间站,更像是一颗被人为制造出来的、环绕地球运行的钢铁星球碎片,其设计规模之宏大,结构之复杂,远超目前人类正在建造的任何星舰乃至“盘古”号。
“诸位,”林凡的声音在寂静的会议室中回荡,平静却带着千钧之力,“技术我们已经有了方向,但我们需要一个平台,一个能将所有新技术整合、并将其威力放大到极致的载体。一个……能让‘巡猎者’撞得头破血流的盾牌,以及,在必要时,能刺穿它们心脏的矛。”
他的手指点向那宏伟的蓝图,一字一顿地宣布:
“我提议,启动‘守护神’计划。倾全人类之力,建造这座超巨型轨道防御要塞。它,将是我们地球的最后屏障。”
“守护神”!
这个名字仿佛带着某种魔力,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到心神一震。光是看着那蓝图展现出的规模,就能想象其建造过程将是何等浩大与艰难。
秦岳深吸一口气,作为军方领袖,他最先考虑到的是现实问题:“武侯,蓝图很宏伟。但以我们目前的工业基础,哪怕有了新技术,要建造如此规模的……奇迹,资源从哪里来?时间是否足够?建造地点选在哪里?如何防御建造期间可能出现的袭击?”
一连串的问题,直指核心。
林凡显然早有腹案,他沉稳地回答道:
“资源,启动‘文明贡献度’最高动员令。全球所有幸存者基地,按比例贡献其储备的战略资源、工业产能和专业技术人才。暂停一切非必要的大型工程,集中力量办大事。”
“时间,这是我们最大的敌人,也是我们唯一的动力。采用模块化同步建造方案,在地面以及近地轨道预设的多个巨型船坞同时开工,最后在同步轨道进行总装。我们需要争分夺秒。”
“建造地点,主建造区设在拉格朗日L1点,那里位置稳定,既能有效覆盖地球,又能作为前出防御的支点。同时,在近地轨道设立多个辅助建造和补给站。”
“防御问题,”林凡眼中寒光一闪,“‘盘古’号及其后续快速成军的护卫舰编队,将组成第一道巡逻防线。同时,在建造区域外围,提前部署基于新型引力操控技术的‘隐形雷区’和预警卫星网络。任何未经允许靠近的物体,都将被视为敌人,予以毁灭性打击。”
他的回答条理清晰,考虑周全,将秦岳的担忧一一化解。
周启明推了推眼镜,目光死死盯着蓝图上的能量系统部分,声音带着一丝颤抖的兴奋:“如果……如果能把‘灵能超导转换矩阵’成功放大应用到这种规模,再结合我们从‘放逐者’资料里解析出的‘行星级能量汲取’理论雏形……这座要塞的能源几乎是无限的!它甚至能支撑起笼罩部分地球的定向能量护盾!”
李菲则是关注着结构部分:“材料是个大问题。很多支撑结构需要用到我们目前无法冶炼的超高强度合金。不过,‘共鸣核心’里有一种‘灵能共振固化技术’,或许能通过持续的能量场灌注,提升现有材料的极限强度,满足短期内的建造需求。”
负责工业和资源的官员则已经开始飞快地计算,眉头紧锁,但眼神却越来越亮:“虽然艰难,但并非不可能!整合全球资源,加上新技术带来的生产效率提升……如果一切顺利,我们或许……真的能在两年内,看到它初具雏形!”
可行性在激烈的讨论和严谨的推演中,逐渐清晰。
“那么,表决吧。”秦岳环视众人,沉声道,“同意启动‘守护神’计划的,请举手。”
没有一丝犹豫,林凡、周启明、李菲、两位资源官员,连同秦岳自己,六只手同时举起。这一刻,人类文明的命运,与这座尚未开始建造的钢铁壁垒,紧紧地绑定在了一起。
计划,被定名为“守护神”,代号“普罗米修斯”——意为为人类盗取生存之火。
命令以最高优先级下达。原本就因为技术突破而高速运转的联邦机器,此刻更是被加注了疯狂的燃料,发出了前所未有的轰鸣。
“文明贡献度”动员令发布,带着不容置疑的强制性。一时间,遍布世界各地的幸存者城市和基地,如同被激活的工蚁巢穴。堆积如山的稀有矿石、特种钢材、高纯度能量晶体,被贴上“普罗米修斯”的标签,由庞大的运输飞艇舰队和经过加固的地面车队,源源不断地运往指定的几个全球性工业枢纽和发射中心。
无数的工程师、技术工人、符文铭刻师被征调,告别家人,奔赴散布于全球各地以及近地轨道上的秘密建造基地。他们被告知的任务,是参与一项关乎人类存亡的“超级工程”,具体内容高度保密,但每个人都从那严肃的氛围和调集的庞大规模中,感受到了沉甸甸的责任。
近地轨道,原本空旷的太空,此刻变得异常繁忙。数个由小行星改造而来的、如同漂浮山脉般的巨型船坞被点亮,如同星空中的灯塔。更远处,在地月之间的拉格朗日L1点,一个更加庞大的、由先行发射的架构模块组成的建造平台已经初具轮廓,如同一个巨大的钢铁蛛网,静静地悬浮在漆黑的宇宙背景中,等待着主体的降临。
建造过程是史诗级的,也是无比艰辛的。
在龙城最大的地下熔炼中心,温度高达数千度的熔炉日夜不息,新型的“灵能共振固化”场被应用到冶炼过程中,使得出炉的合金板材强度提升了百分之五十了,勉强达到了“守护神”主结构的最低要求。工人们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在灼热的高温和强烈的能量辐射下,如同雕塑家般,精心铸造着每一块注定要飞向太空的“砖石”。
在曙光城郊外新建的超级组装厂,长达数公里的“守护神”龙骨分段正在这里进行初装。数以万计的工人在李菲团队的指导下,利用反重力平台和大型机械臂,将数以百万计的零件,按照苛刻到微米级的精度进行拼装、焊接、符文镌刻。灵能流淌过新刻录的符文线路,发出幽幽的光芒,预示着这些冰冷钢铁未来将拥有的恐怖力量。
太空中,作业更加危险。工程师们穿着最新型的“星尘II”型宇航服,依靠小型推进器在冰冷的真空和强烈的宇宙辐射中穿梭,进行着外部结构的搭建和能量管线的铺设。每一次舱外活动都伴随着风险,但没有人退缩。他们身后,是蔚蓝色的家园,前方,是正在一点点从蓝图变为现实的希望壁垒。
林凡的身影也时常出现在关键的建造节点。他不需要宇航服,武皇级(虽未正式突破,但已具备部分特质)的体魄足以让他短暂在太空中生存。他亲自检查关键结构的能量回路,用他远超常人的感知力排除隐患,有时甚至会出手,以精纯的灵能协助完成一些对于机械而言过于精密的操作。他的存在,本身就像一剂强心针,激励着所有参与建设的人。
时间一天天过去。
巨大的能量核心模块被运抵L1点,开始安装。
狰狞的、炮口足以容纳一艘小型飞船的巨型灵能主炮塔,在轨道船坞中完成了主体结构的建造。
一层层由新型合金和能量导管构成的防御甲板,如同生长的鳞片,逐渐覆盖在要塞的骨架上。
尽管距离完全建成还遥遥无期,但一个庞然大物的雏形,已经在地球的轨道上,显露出了它狰狞而威严的一角。它静静地悬浮在那里,吸收着太阳的光芒,冰冷的金属表面反射着遥远星辰的光点,像一头逐渐苏醒的星空巨兽,守护着下方那颗脆弱的蓝色星球。
每一个夜晚,当地球上的人们抬头仰望星空,都能看到那颗比任何星辰都更明亮、并且在缓慢“生长”的“新星”时,一种混合着自豪、安心与期盼的情绪,便在心中油然而生。
他们不知道那具体是什么,但他们知道,那是他们的领袖,他们的科学家,他们的工人,正在为他们的未来,在星空中铸造的……“守护神”。
举全球之力,缔造奇迹。这不仅仅是一项工程,更是人类文明在末日压力下,团结与智慧的终极体现,是一曲响彻星海的、不屈的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