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晓晴从陈娟家出来,绕着家属院和营区溜达了一圈。
家属区的各条主路,还有通往营区的路上都铺了从荒地中捡来的石子,前段时间,马车班拉来沙子,把石缝给填了,现在即使下雨,来往营区的人也不会弄得两脚泥。
现在,开荒捡来的石头、石块,正在给营区里面铺路。
营里的空地上,堆了许多大小不一的石头。
从营地回来,林晓晴路过了军区小学,里面正传来郎朗的读书声。
小学校舍跟家属区一样,都是土坯平房。
三间教室,两间老师宿舍,还有一间灶房,一个半人高黄土墙的小院子。
院子中的枯树干上,挂着一个破旧的铜钟,用来打铃。
营区只有三名老师,每个人都教好几门课,教三个班。
年级是混着的,一二年级一个班,三四年级一个班,五年级一个班。
林晓晴正打算进去看看,就见赵红霞的大女儿李小丽从里面出来。
李小丽扎着两个麻花辫,穿着一个碎花薄棉袄,脸上的笑容在见到林晓晴后突然消失。
她从爸妈那里听过不少林晓晴两口子的坏话,对他们两个没什么好印象。
“你来干什么?我们这不收年龄这么大的学生,你要是扫盲,得去扫盲班。”
李小丽抱着胳膊说。
营区会给这些军嫂组织扫盲班,也是他们这几个老师去教。
李小丽最讨厌教军嫂了,能躲掉就躲掉。
那么大的年龄,还没小孩子聪明,又不能像小孩子一样打骂。
林晓晴没跟她说过话,没想到她说话那么冲,
“初中毕业是文盲的话,你要先给自己扫扫盲吧。”
李小丽也是初中毕业。
后世大学生遍地走,初中成了义务教育。
林晓晴觉得自己初中毕业,没什么可提的,只是,眼前李小丽却找事。
那她不得不把自己学历也给搬出来。
李小丽这才想起来,林晓晴也是初中毕业。
“你说谁文盲,我可是老师!”
借着老师的名头,家属院里的家长谁不对她尊尊敬敬的,毕竟这营区只有一个小学,他们总会有孩子在自己手下上学。
可林晓晴竟然这么侮辱她。
林晓晴扫了眼她气鼓鼓的脸,“哦,老师还这么没素质啊,那你真是枉为人师。”
说完,林晓晴便走了。
气人的最高境界,就是在气了人后,立刻走人,让她想发火也找不到对象。
李小丽气得跺脚,追也没追上,憋了一肚子闷气。
小学的周围有很大的空地,在旁边建一个托儿班正好。
从军营回家属院的路上,正好可以接孩子。
是的。
林晓晴已经开始计划让那些男人们参与家庭劳动了。
她发现,这些大老爷们,总是认为自己当兵多辛苦,到了家就爱坐吃等喝,孩子跌倒了都不知道扶一下。
孩子出点问题,就责怪自己老婆没照顾好。
军属们聚在一起,除了说八卦就是抱怨各自的男人。
许多驻地是有托儿所的,只是这里条件差才没建。
秦谨行一听,便知道了林晓晴的意思。
团里的事情太多,许多地方都要整改。
而条件有限,事情只能一件一件的来。
“一般的托儿班都是要收钱的,虽然五毛、一块的,不算多,但是大家基本都不舍得花这个钱,所以,最好是营区来出钱。”林晓晴说。
部队的事,因为规定,秦谨行没跟林晓晴说过。
但是她也能猜出来,钱财肯定不宽裕。
秦谨行思考了一会,说没问题,经费他来解决。
播春耕已经基本结束,跟农机厂订购的拖拉机,不急着用,可以再等几个月。
好在,建筑的材料是现成的,只需要费些人力。
营地要建托儿班的消息一传开,军属们特别开心。
尤其是还不要钱。
不过,只接收十个月以上,五岁以下的幼儿。
即使这样,也让那些带孩子的妇女轻松许多。
赵来娣听到这个消息,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
她突然朝隔壁望了一眼,不知道怎么想起了林晓晴。
她摇了摇头,这是部队的福利,跟她有什么关系。
就算她能给秦谨行吹枕头风。
但也得经过上面批准才行。
跟建立托儿班消息一起传开的,还有招收托儿班老师的通知。
这可是难得的工作机会。
只不过看看孩子,不用风吹雨淋,更不用开荒种地。
一个月就能到手十五块钱的工资,还有相应的粮食补贴。
况且看孩子这种活,大家都会干。
于是,大家都觉得自己能够有希望得到这份工作。
然而,要求贴出来,许多人傻了眼。
要求细心有爱心就罢了,还要求认识字,并且能判别、解决一些幼儿常见病症。
更可怕的是还要考核。
考核通过才能被录取。
要求一出,很多人都有意见。
林晓晴开了军属大会,来解答大家的问题。
“不就是照顾个小孩子吗,为什么要求这么多,我看你这要求是故意的,这工作就是给你自己准备的。”
“就是,不公平。”
“平时说的倒好,一到关键时候,你还是想到自己。”
“对,你这是歧视俺们这些不识字的。俺们不识字,照样养大五个孩子,凭啥要识字才能照顾小孩!”
······
等这些人说完,发泄完,林晓晴才开始解释:
“营区一直在办扫盲班,按照扫盲要求,军属们也要参加,这次考核的只是一些简单的常用汉字,只要参加过扫盲班的,认真学习的,基本都能通过。并不是专门为上过学的准备的。”
这话一出,有人欢喜有人愁。
扫盲班虽然是营区规定的。
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没多少人老老实实学习。
迟到早退、上课唠嗑、纳鞋底、织毛衣都是常态。
有些点个到就跑,或者让别人代替点到更是常有。
正儿八经扫了盲的,就没多少。
有人埋怨,“当初也没说上了扫盲班能有工作啊?”
“就是,早知道不逃课了。”
林晓晴扫了两人一眼,“所以,下次再有什么规定的活动,大家要按照要求参加,防止出现这样的情况。”
抱怨的人不说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