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麦村村长赵老汉那略显简陋却温馨的家中,赵老汉与牛氏正围着儿子赵志书,满脸都是慈爱与期待。赵志书坐在桌旁,手中紧握着一张皱巴巴的船票,那是他即将踏上京城之路的通行证。
赵老汉深吸一口旱烟,烟雾缭绕中,他的声音显得格外厚重:“志书啊,东西都收拾妥当了吗?这次上京考春闱,可马虎不得。你去年考上了举人,这次咱得更进一步,给咱大麦村争口气!”
赵志书微微点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爹,您放心。该带的我都已经收拾好了,就连您给我准备的笔墨纸砚,我都小心翼翼地包好了。这次,我定要全力以赴,不负您的期望。”
牛氏在一旁插话道:“志书啊,路上可别舍不得花钱。娘知道你不容易,但这次可是大事。到了辰溪县,记得坐船快点到京城,别耽误了考试。”说着,她从怀里掏出一个布包,里面是她省吃俭用攒下的几两银子,“这些钱你拿着,路上买点好吃的,补补身子。”
赵志书接过银子,眼眶微微泛红:“娘,您和爹为我操碎了心。这次上京,我一定会争气的。等我回来,咱们一家子就能过上好日子了。”
赵老汉拍了拍儿子的肩膀,声音中带着几分豪情:“志书啊,咱大麦村的人,从来不怕吃苦。你这次上京,不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咱大麦村的未来。记住,到了京城,要挺直腰板,别让人小瞧了咱大麦村的人!”
二哥赵志勇拍了拍赵志书的肩膀,爽朗地说:“兄弟,去年你就考上了举人,这次上京考春闱,肯定也能一举夺魁!到时候咱大麦村可就出了个大才子啦!你就安心去考,家里有我呢。”
二嫂王秀莲也在一旁满脸笑容地说道:“志书啊,出门在外可别亏待了自己,该吃就吃,该喝就喝。要是在京都有啥缺的,尽管写信回来,家里给你想办法。你就一门心思好好考试,我们都盼着你能高中呢!”
赵志书满怀感激地看着二哥赵志勇和二嫂王秀莲,诚挚地说道:“二哥、二嫂,平日里多亏你们对家里诸多照料,让我能安心读书。此番我若能在春闱中有所斩获,皆是托了你们的福。等我从京城归来,定当好好报答你们的恩情!”
赵小翠挺着肚子,在捕快丈夫李威的搀扶下,缓缓走进家门。屋内,一家人正围着赵志书忙碌地送行。
赵小翠声音轻快,满脸笑容:“三哥,我和李威来给你送行啦!你这一去京城,肯定能高中!”
赵志书迎上前,眼神里满是关怀:“小翠,你怀着身子还跑这一趟,快坐下歇着。我定好好考试,不让家里人失望。”
李威抱拳,真诚地说:“三哥,此次赴考,一路定多有波折。我虽不能陪你去,但在这祝你考运亨通,早传捷报。”
赵志书回以一礼,感激道:“有劳李捕快记挂。有你这番祝福,我更有底气了。你平日里守护一方百姓,辛苦得很。”
赵小翠拉着赵志书的手,亲昵地说:“三哥,你到了京城,别不舍得吃穿。要是缺啥,让家里给你寄,或者捎信给李威,他在京城也有相识的人。”
赵志书点头,笑着说:“知道啦,小翠。你自己也要照顾好身子,给咱赵家生个大胖小子。等我高中回来,就带着厚礼去看你们。”
赵老汉颤颤巍巍地从怀中掏出那个磨得泛旧的布袋,粗糙的手在里面摸索了一阵,随后郑重地拿出一张五十两的银票。他的眼神有些黯淡,却又带着一丝坚定,缓缓说道:“志书啊,这是当时你大哥留下的。虽说他已经不在咱们身边了,可他心里一直都念着你呢。他要是知道你如今考上举人,还要去京城考春闱,指不定多高兴。你就拿着这银票,到了京城别亏待自己,该花就花,好好准备考试。”
赵志书眼眶一下子就红了,双手微微颤抖着接过银票,声音哽咽:“爹,大哥……大哥他一直都是我心里的榜样。这银票我收下了,我定会带着大哥的期望,在春闱里好好发挥,给咱赵家争光。”
赵小翠在一旁抹了抹眼角的泪,说道:“三哥,大哥肯定在天上看着你呢,保佑你高中。你就安心去,家里有爹、有二哥二嫂,还有我和李威呢。”
李威也在一旁点头:“三哥,你就放心赴考,万事有我。京城要是有啥难处,我这捕快身份说不定还能帮上忙。”
赵志书深吸一口气,强忍着泪水,重重地点头:“好,有你们这话,我啥都不怕了。等我从京城回来,咱们一家人好好团聚!”
赵志书带着全家人的期盼出发京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