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àn,不明显的,不公开的。《金史·世宗纪中》:“此辈暗察明访皆着政声。”(政声:指做官的好声誉。)
《金史·世宗纪中》所载的“此辈暗察明访皆着政声”,精炼地概括了金世宗完颜雍这位明君的用人之道与治国智慧。这句话背后,是一位少数民族君主对中原传统吏治智慧的深刻理解与实践。
下面为您全面解析这段记载的深意。
《金史·世宗纪中》原文节选
“(大定十一年十月)上谓宰臣曰:‘此辈暗察明访皆着政声。’ 可第其政绩,各进官旌赏。其速议以闻。”
原文与注释翻译
1. 逐句翻译与解读
原文 白话翻译与深度解读
(大定十一年十月) 金世宗大定十一年(公元1171年)十月。
上谓宰臣曰: 金世宗对辅政大臣说。
“此辈暗察明访皆着政声。” “这批官员,无论通过暗中考察还是公开访查,政绩和声誉都很好。” 这是整句话的核心。“此辈”指代一批经过严格考核的地方官;“暗察明访”代表了一套立体化、多角度的考核机制;“皆着政声”则说明考核结果高度一致,证明了其政绩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可第其政绩,各进官旌赏。 可以根据他们政绩的等第,分别予以晋升官职和表彰奖赏。 “第”是评定等次的意思,体现了按功行赏的公平原则。
其速议以闻。 你们要迅速商议出方案,然后汇报给我。 展现了世宗雷厉风行、注重效率的办事风格。
2. 核心词汇注释
· 此辈:这些人,这批官员。指代前文经过考核的一批地方官员。
· 暗察:不公开的、秘密的调查。通常由皇帝派遣亲信(如监察御史)微服私访,或通过特殊渠道了解地方官的真实政绩与官声,目的在于避免被下面准备好的表象所蒙蔽。
· 明访:公开的、正式的考察与访查。如依据官方的考课制度、听取同僚与上级的评价等。
· 皆:都,全部。这个词至关重要,它表明“暗察”与“明访”的结果相互印证,说明官员的政绩是经得起多维度检验的,而非弄虚作假。
· 着:显着,突出。
· 政声:为官的政治声誉和评价。
创作背景与人物
1. 历史背景:世宗之治
金世宗完颜雍(1123年—1189年),女真名乌禄,是金朝第五位皇帝,在位29年(1161—1189)。他即位时,面临的是一个内外交困的烂摊子:
· 内部:其前任海陵王完颜亮穷兵黩武,民力凋敝,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尖锐。
· 外部:与南宋的战争尚未完全结束。
世宗的首要任务就是稳定统治、恢复经济、整顿吏治。他吸取海陵王因暴虐和失察而亡的教训,格外重视对官员的选拔与考核,力求建立一个高效、廉洁的官僚体系。“暗察明访”正是他整饬吏治、甄别人才的核心手段。
2. 人物介绍:金世宗完颜雍
· 身世:金太祖完颜阿骨打之孙,身份高贵,但早年经历坎坷,深知民间疾苦和官场积弊。
· 治国风格:务实、仁厚、勤政。他崇尚儒家思想,主张“与民休息”,减轻赋税,发展生产,使金朝达到了鼎盛时期,被称为 “大定之治” ,后世誉其为 “小尧舜”。
· 用人哲学:强调赏罚分明,注重实效。他不轻信单方面的汇报,总是通过多种渠道核实官员的政绩,这句“暗察明访皆着政声”正是其用人哲学的集中体现。
3. 关于《金史》及作者
· 《金史》:元代官修的正史之一,由丞相脱脱主持编撰。它被认为是“二十四史”中编撰得较好的一部,史料翔实,叙事清晰。
· 编修背景:元朝灭金、宋后,为总结前朝治乱兴衰的经验,下令修撰《辽史》《金史》《宋史》。编修者能够站在一个相对客观的立场上,对金世宗这样的明君不吝赞美之词。
深层寓意与解读
这句话看似平常的皇帝谕令,实则蕴含着深刻的管理智慧和政治哲学:
1. 考核制度的系统性
“暗察”与“明访”相结合,构成了一套立体交叉的考核网络。
· 明访(正式考核)提供了标准化的流程和依据。
· 暗察(非正式考核)则是对前者的有效补充和验证,能刺破“信息茧房”,获取更真实的一手信息。
这种“明暗结合,双轨并行”的模式,极大地提高了信息的真实性和全面性。
2. 对形式主义与欺瞒的防范
如果只有“明访”,下级官员很容易提前准备,制造假象,应付检查。而“暗察”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威慑,使得官员必须时刻勤于政事,因为皇帝的“眼睛”可能就在民间。这体现了世宗作为最高统治者深刻的洞察力和清醒的头脑。
3. “皆”字的辩证统一
“皆”字是这句话的灵魂。它意味着两种不同渠道的信息形成了互证。当公开评价与秘密调查结果高度一致时,所获得的结论才最为可靠。这反映了中国传统的“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的决策智慧。
现实意义与启示
金世宗这种“暗察明访”的治理智慧,对于现代社会的组织管理,依然具有极强的镜鉴意义:
1. 对现代管理的启示
· 360度绩效评估:现代企业盛行的360度评估(结合上级、平级、下级及自我评价),其核心精神正与“暗察明访”相通,即通过多维度、多渠道的信息来源,对员工进行更全面、客观的评价。
· 神秘顾客与市场调研:服务业广泛使用的“神秘顾客”制度,正是典型的“暗察”。企业通过这种方式,了解终端最真实的服务水平,这与世宗派员暗访地方官治理情况,逻辑完全一致。
· 巡视与审计制度:无论是政府内部的巡视制度,还是公司内部的审计、合规检查,都包含了“明”的常规检查与“暗”的突击抽查,目的都是为了穿透层层汇报,触及真实情况。
2. 对领导力的借鉴
· 深入基层,体察实情:优秀的领导者不应局限于会议室里的ppt汇报,而应像世宗一样,创造条件“接地气”,通过非正式的渠道了解一线的心声与真相。
· 构建多元信息渠道:要避免被单一信息源蒙蔽,必须有意识地建立并保护多种信息反馈渠道,尤其是那些能够反映“无声区域”(员工不敢或不愿公开表达)的渠道。
· 求真务实的管理文化:“暗察明访”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监视,而是为了追求真实绩效,让实干者得到应有的回报,让弄虚作假者无处遁形。这有助于在组织内部培育一种务实、公正的文化氛围。
总结而言,“此辈暗察明访皆着政声”不仅是一道古代的人事任命旨意,更是一套历经检验的管理方法论。 它告诉我们,无论是治理一个国家,还是管理一个企业,对人员和情况的考察必须多维、深入且辩证。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我们更需要这种去伪存真、明暗结合的智慧,才能做出最接近事实的判断与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