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山,三清殿。
元始天尊、太上老君、通天教主三位圣人,正相对而坐。
殿内大道气息流转,气氛却有些凝重。
“女娲师妹炼制出后天功德至宝,一击镇杀妖族大将九婴。”
元始天尊缓缓开口,他面容肃穆,语气中带着一丝探究。
“此事,两位兄长如何看?”
太上老君手持拂尘,双目微阖,一副无为之态,却并未言语。
通天教主性格最为直接,他剑眉一挑,说道:
“女娲师妹成圣,乃是造人之功德。她庇护人族,理所应当。只是……她何时有了这般惊人的炼器造诣?我记得,当年在紫霄宫听道时,她对此道可并无兴趣。”
这一点,正是他们共同的疑惑。
圣人之间,虽然有强弱之分,但彼此的根底,大致还是清楚的。
女娲擅长造化之道,这一点毋庸置疑。
可炼器,那是玉清元始的专长。
布阵,那是上清通天的拿手好戏。
炼丹,则是太清太上的独门绝活。
大家各有所长,井水不犯河水。
可现在,女娲突然展露出了远超他们想象的炼器手段,随手一炼便是功德至宝,这让他们心中都生出了一种莫名的感觉。
就好像,一个一直安安静静、从不显山露水的同窗,突然在一次大考中,拿出了满分的成绩,而且还是在你最擅长的科目上。
“此事确有蹊跷。”
太上老君终于睁开了眼睛,他眼中清静无为,却仿佛能洞穿万古。
“那宝印的气息,我推算了一番,其根基虽是后天,但内蕴的道则却极为玄妙,似乎……已经触及到了一种我们未曾涉足的领域。”
连大师兄都这么说,元始和通天心中更是波澜起伏。
“莫非,女娲师妹在成圣之后,又有了新的大机缘?”元始天尊猜测道。
通天教主摇了摇头:“圣人与天道合,一举一动皆在天机之内。若真有大机缘,我等不会毫无察觉。除非……”
他没有说下去,但意思已经很明显。
除非,这机缘的来源,已经超越了天道的范畴。
但这怎么可能?
三位圣人陷入了沉默。
良久,太上老君开口道:“百闻不如一见。你我兄弟三人,不妨同去娲皇宫走一遭,一来是庆贺师妹成圣,二来,也可当面论道,探一探师妹的虚实。”
“大兄所言甚是。”
元始和通天齐齐点头。
……
娲皇宫内。
女娲正盘膝坐在云床之上,神念沉入体内,仔细探查着自己身体的每一处变化。
她能感觉到,那股神秘的力量源头,就潜藏在自己的圣体深处。
它就像一个黑洞,无法探知,却又源源不断地反哺着她。
而这一切的开端,似乎都指向了那个被她一口吞下的“先天灵火”。
“你……究竟是何物?”
女娲在心中轻声问道。
回答她的,只有一片沉寂。
陈燃自然是听到了女娲的问话,但他现在还不敢暴露。
时机未到。
他现在和女娲,还只是“房东”和“租客”的关系,远没有达到可以摊牌的信任度。
苟住,发育,才是王道。
就在这时,女娲心有所感,抬起头来。
只见宫外祥云朵朵,紫气东来。
三道同样浩瀚的圣人气息,由远及近。
“三位师兄来了。”
女娲起身,整理了一下宫装,神色恢复了往日的清冷与平静。
她一步踏出,便已来到娲皇宫门口,对着前方的三道身影微微稽首。
“女娲见过三位师兄。”
“师妹不必多礼。”
太上老君微微颔首,元始和通天也各自还礼。
“我等今日前来,是为恭贺师妹证道混元,从此万劫不磨,逍遥自在。”太上老君说道。
“多谢师兄挂念,还请宫内一叙。”
女娲将三清请入宫中,分主宾坐下,又有仙童奉上香茗琼浆。
一番寒暄过后,元始天尊终于忍不住,将话题引到了正轨上。
“师妹,前日不周山下,宝光冲天,想来是师妹炼制了什么惊世之宝,不知可否让我等开开眼界?”
女娲闻言,神色不变,心中却是一动。
她知道,这才是他们此行的真正目的。
她摊开玉手,那方“翻天印”便出现在掌心。
“不过是闲来无事,随手炼制的一件小玩意儿,倒是让师兄们见笑了。”
她说的轻描淡写。
可三清的目光,在接触到那方宝印的瞬间,瞳孔都是微微一缩。
他们能清晰地感受到,这宝印之上流转的道韵,是何等的精妙与完美。
那已经不是单纯的“炼器”,而是一种近乎于“创世”的手段。
“好!好一件宝贝!”
通天教主由衷地赞叹道,“师妹这炼器之术,怕是已经不在二兄之下了!”
元始天尊面皮抽动了一下,却没有反驳。
因为他知道,通天说的是事实。
让他来炼,或许也能炼出同等级的法宝,但绝不可能像女娲这般,云淡风轻,仿佛吃饭喝水一样简单。
“师妹,你这炼器术中,似乎蕴含了一种……我从未见过的‘道’。”
太上老君的目光,更加深邃。
他看的不是法宝本身,而是法宝背后所代表的法则。
女娲心中一凛。
大师兄不愧是三清之首,眼光毒辣。
她该如何解释?
说自己也不知道,睡了一觉就会了?
这种话,说出去谁信?
就在她思索之际,体内的陈燃,又开始“上课”了。
一股全新的,关于“文明”与“秩序”的感悟,悄然融入她的心神。
女娲福至心灵,仿佛这些话本就是她自己想说的一般,缓缓开口道:
“大道三千,条条皆可证混元。我之道,在于造化。昔日造人,我明悟了‘生’之真谛。”
“而人族自诞生以来,钻木取火,筑巢而居,制陶为器……此乃从无到有,是为‘序’之开端。”
“万物生灵,聚而成族,族而成势,此为‘文明’。”
“我观人族文明演化,心有所感。所谓炼器,不过是将无序的灵材,赋予有序的法则,使其成为文明之载体。此道,或可称之为……‘文明之道’。”
她的话语,平淡而自然。
可落在三清耳中,却不亚于九天惊雷!
文明之道?
这是什么道?
他们从未听说过!
但女娲所言,却又字字珠玑,蕴含至理。
将炼器,上升到“为无序赋予秩序”、“成为文明载体”的高度。
这种立意,已经远远超出了他们对于“炼器”的认知。
三清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他们感觉,自己和女娲师妹论道,仿佛一个还在研究一加一等于二的学童,在面对一个已经开始探讨微积分的大学教授。
维度,完全不一样了。
许久,太上老君才长长一叹。
“师妹之见,高屋建瓴,令我等茅塞顿开。看来,是我等坐井观天了。”
元始天尊和通天教主也是一脸复杂地看着女娲。
他们本是来探查虚实的。
结果,虚实没探出来,反倒被上了一课。
这位六师妹,在成圣之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为何她的境界,像是坐着火箭一样,把他们远远甩在了身后?
他们带着满腹的疑惑和震撼,告辞离去。
送走三清,女娲独自站在娲皇宫门口,望着云海翻腾。
她的脸上,也同样充满了迷茫。
“文明之道……我刚才,都说了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