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在高度保密和谨慎的状态下进行。
陈凯和周婷首先接入了权限更高的内部人事和纪检监察数据库(已履行必要审批程序),开始对全市公安系统内,有一定职级、可能接触到敏感案件信息的民警进行初步筛选。
这是一个庞大的工程,需要极高的细心和耐心。他们设定了几个关键筛选条件:近期有大额不明财产(如购买豪宅、豪车、子女出国留学且费用异常)、与孙龙或李氏集团高管存在通讯记录或社会关系交集、在其任职范围内对李氏集团相关企业或案件有过异常“关照”或处理。
系统在海量数据中默默运行,进行着复杂的比对和关联分析。
几天下来,确实排查出几个存在财产异常情况的民警,但经过初步外围调查,发现其资金来源大多能解释清楚(如家属经商、投资收益等),与李氏集团并未发现直接关联。
也有几个民警的社会关系网中,存在与李氏集团员工或孙龙远房亲戚的微弱联系,但经过深入核查,基本都属于正常社会交往,未见异常利益输送。
调查似乎陷入了僵局。
“难道钱卫东听到的只是孙龙的吹嘘?或者那个‘保护伞’隐藏得极深?”周婷揉着发胀的太阳穴,有些 挫败感。
“不一定。”陆野摇摇头,目光深邃,“如果我是那个内鬼,一定会极其小心,不会轻易留下把柄。资金流向可能经过更多层伪装,通讯可能使用更隐蔽的方式。继续挖,扩大排查范围,包括那些已经离职或调离的人员。”
陈凯调整了算法模型,降低了财产异常的阈值,并将时间范围扩大到近十年,同时加入了行为分析:例如,哪些人在涉及李氏集团的案件或投诉处理中,有过明显不符合常规的操作或建议。
又是一个不眠之夜。屏幕上数据流淌,指示灯不停闪烁。
突然,陈凯猛地坐直了身体,发出了一声低呼:“咦?”
“怎么了?”陆野和周婷立刻围了过去。
“看这个…”陈凯指着屏幕上刚刚跳出的一个比对结果,脸上带着难以置信的表情,“我们之前排查的重点一直是各分局和业务支队的有实权人员。但我刚刚把范围扩大到市局机关一些看似‘清闲’的部门时,系统提示了一个高度可疑的关联…”
屏幕上显示的是一个名叫“郑斌”的民警信息。郑斌,40岁,原市局经侦支队干警,三年前因“健康原因”调离一线,目前在市局档案管理中心担任副科长,一个典型的“闲职”。
“他有什么问题?”周婷看着郑斌平淡无奇的简历和岗位,有些疑惑。
“问题在于他的消费记录和通讯记录!”陈凯调出了另外几个窗口,“看,这是郑斌妻子名下的信用卡消费记录,近三年来,有多笔境外奢侈品消费记录,金额巨大。这是郑斌儿子就读的某国际私立学校的缴费记录,年学费超过二十万。以他们夫妻俩的工资收入,绝对无法支撑这种消费水平!”
“更重要的是,”陈凯切换画面,调出了一份通讯记录分析报告,“我们对孙龙及其几个重要关系人的备用联系号码进行长期监控时发现,其中一个极少使用的号码,与郑斌妻子名下另一个不常用的手机号,在近两年内有数次短暂通话记录,时间点都非常微妙,比如就在我们某次针对李氏集团调查行动之前不久!”
一个档案管理中心的副科长,妻子高消费,儿子读天价私立学校,还与孙龙的秘密号码有联系?
这绝不正常!
“郑斌…原经侦支队的…”陆野看着屏幕上的照片,眉头紧锁。经侦支队,正是负责经济犯罪侦查的部门,虽然郑斌已调离,但他是否仍能通过老同事关系,接触到某些敏感信息?
“立刻对郑斌及其所有直系亲属进行深度背景调查和资产清查!包括他三年前调离经侦支队的真实原因!”陆野立刻下令,“注意!绝对保密!”
一条隐藏在内部的重要线索,终于浮出水面。虽然尚未有直接证据,但郑斌的嫌疑急剧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