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火车驶离辽东腹地,向着更北的方向前行。铁轨逐渐深入一片开阔的平原,窗外的景色从连片的农田,变成了湿地与沼泽交织的景象——这里便是辽北,后世的松嫩平原与三江平原所在之地。
火车刚停稳,一股湿润的泥土气息便扑面而来。当地的靺鞨部族酋长们早已等候在站台,他们穿着兼具草原风格与中原元素的服饰,脸上满是激动与恭敬,见耶律现走下火车,立刻上前躬身行礼:“臣等恭迎陛下、无上皇!”
耶律阿保机笑着扶起为首的酋长:“都起来吧,不用多礼。我们这次来,就是想看看你们开垦的土地,看看辽北的新模样。”
为首的靺鞨酋长名叫突利,是当地最大部族的首领,他连忙点头,热情地引路:“陛下、无上皇随臣来!去年咱们开垦的几万亩地,今年长势正好,粮食产量比咱们预想的还高!”
众人沿着新修的土路前行,不远处的沼泽地里,几台蒸汽抽水机正“轰隆隆”地运转,浑浊的泥水被源源不断地抽离,露出下方肥沃的黑土;旁边的蒸汽推土机与挖掘机则在平整土地,将凸起的土丘推平,将凹陷的洼地填满,一条条笔直的水渠在机械的作用下逐渐成型。
靺鞨部族的族人们正忙着在开垦好的土地上劳作,有的在播种,有的在灌溉,有的在清理田间的杂草。他们脸上没有以往渔猎时的疲惫,反而满是干劲,看到耶律现一行人,纷纷停下手中的活计,恭敬地行礼。
“陛下,您看!”突利指着不远处一片金黄的稻田,兴奋地说道,“这片地去年还是沼泽,咱们用蒸汽抽水机排了半个月的水,又用推土机平整了土地,种上了您带来的高产稻种。今年夏天没遭灾,稻子长得比中原的还好,亩产至少能有五石!”
耶律现走上前,弯腰拨开稻穗,饱满的谷粒沉甸甸的,泛着金黄的光泽。他满意地点点头:“不错,这稻种没白费功夫。你们以前在山林里渔猎,一年能收获多少粮食?”
突利脸上露出不好意思的笑容:“回陛下,以前咱们靠渔猎为生,冬天要是打不到猎物,就得挨饿。每年储存的粮食,连三个月都撑不过,全靠采野果、挖野菜度日。哪像现在,种上这些庄稼,家里的粮仓都堆满了,今年收的粮食,够咱们部族吃两年的!”
旁边另一位靺鞨酋长也补充道:“是啊陛下!以前咱们都觉得,只有汉人会种地,咱们靺鞨人就该在山林里打猎。没想到跟着您搞农业,日子能过得这么好——不用再担心冬天挨饿,不用再怕遇到猛兽,孩子们还能去学堂读书,这都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日子啊!”
耶律现听着他们的话,心中却泛起一阵思索。他看向眼前这片正在被开发的平原,想起了穿越前的记忆——这片土地在后世被称为“北大荒”,直到建国后,靠着现代化的机械力量,才将沼泽排干、荒地开垦,变成了养活千万人的“北大仓”。
在这个时代之前,无论是金国的女真人,还是后来的满族人,都没能真正开发这片土地。不是他们不想,而是生产力不允许——没有蒸汽抽水机,无法快速排干大面积的沼泽;没有蒸汽推土机,无法平整坚硬的黑土;没有高产的作物和化肥,就算开垦出土地,也难以获得高产量。他们只能靠着人力和简单的工具,在边缘地带零星耕种,更多时候,还是要靠渔猎或掠夺中原的粮食为生。
就算是后来的日本人,带着所谓的“开拓团”来到这里,也没能真正开发这片土地。他们没有足够的机械,只能靠强征的劳工用锄头、铁锹一点点挖,效率低下不说,还因水土不服、疾病肆虐,让“开拓团”成了一场闹剧。最终,他们能做的,也只是抢夺当地百姓已经开垦好的土地,而非真正的拓荒。
可现在不一样了——耶律现带来了蒸汽机,有了蒸汽抽水机、推土机、挖掘机这些远超时代的机械;他统一了辽北,政局稳定,能集中人力、物力搞开发;他还带来了高产的稻种、粟种,推广了化肥和青贮技术。这些条件加在一起,才让这片沉睡了千年的土地,终于有了被唤醒的可能。
“陛下,前面还有一片粟米地,长势比稻田还好!”突利的声音将耶律现的思绪拉回现实。
众人来到粟米地前,只见粟穗饱满,随风摇曳,一片丰收的景象。靺鞨族的老人们蹲在田埂上,小心翼翼地抚摸着粟穗,眼中满是感慨。一位老人颤巍巍地说道:“老臣活了六十岁,从来没见过这么好的庄稼。以前咱们在山林里,能吃饱饭就不错了,现在不仅能吃饱,还能有剩余的粮食卖掉,换些布匹、铁器,日子真是越过越有盼头了。”
耶律阿保机看着这一幕,心中满是欣慰:“这都是陛下的功劳啊!若不是陛下带来了新机器、新种子,咱们草原和辽北的百姓,哪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
耶律现摇了摇头:“不全是朕的功劳,也是靠大家的努力。只有咱们上下一心,用先进的技术开发土地,才能让辽北变成粮仓,让更多百姓吃饱饭。”
他知道,开发辽北,不仅仅是为了增加粮食产量。这片土地广阔肥沃,能养活大量人口;而人口多了,才能在这里扎根,才能将这片土地牢牢守住。更重要的是,随着靺鞨部族从渔猎转向农耕,随着他们的日子越来越好,他们对辽国的认同感会越来越强——不再是“草原的契丹”“山林的靺鞨”,而是“辽国的子民”。
未来,这里会成为辽国民族融合的典范,靺鞨人、契丹人、汉人、高句丽人,会在这片土地上共同劳作、共同生活,逐渐融合成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成为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开垦好的土地上,蒸汽抽水机依旧在运转,将最后一片沼泽的水排干。靺鞨族的孩子们在田埂上奔跑嬉戏,手里拿着刚成熟的粟穗,笑声清脆。
耶律现站在田埂上,望着眼前的景象,心中充满了期待。他知道,辽北的开发只是一个开始,未来,他还要将铁路修到更北的地方,将工业的火种带到这里,让这片土地不仅成为粮仓,还能成为工业的新基地。
“外公,咱们该回去了。”耶律现看向身旁的耶律阿保机。
耶律阿保机点点头,目光依旧停留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好,回去吧。等明年春天,咱们再来看看,看看辽北的新变化。”
火车缓缓启动,向着南方驶去。窗外的辽北平原渐渐远去,但耶律现知道,这片土地的故事,才刚刚开始。在工业与农业的双重推动下,这里终将从“北大荒”变成真正的“北大仓”,成为辽国繁荣的基石,成为中华民族崛起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