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国王城南京的王宫大殿内,檀香袅袅。李秀宁垂着头,双手紧紧攥着衣角,指尖因用力而泛白。对面的耶律现斜倚在王座上,嘴角噙着一抹似笑非笑的弧度,目光如炬,仿佛能看穿她所有的心思。
“李秀宁大姐姐,这才出去游历了几个月,怎么就成了这副模样?”耶律现的声音带着几分戏谑,打破了殿内的沉默,“你先前的桀骜不驯呢?不是说你唐国天下无敌、百姓安居乐业吗?怎么如今被自己治下的百姓追着骂,连头都抬不起来了?”
李秀宁猛地抬起头,眼中满是羞愧与不甘。她想反驳,想大声说“唐国并非你说的那样”,可脑海中却不断浮现出河北流民的哭诉、河东百姓的怒骂、张忠绝望的眼神——那些都是事实,是她亲身经历、亲眼所见的事实,容不得她半句辩解。
“我……”李秀宁张了张嘴,声音却细若蚊蚋,最终只能颓然地低下头,“你说得对……是我错了,是唐国错了。”
一旁的柴绍看着妻子失魂落魄的模样,心中满是心疼,却也无能为力。他知道,经历了这一路的见闻,李秀宁心中对唐国的信仰,早已崩塌得支离破碎。
耶律现坐直身体,语气渐渐变得严肃:“本可汗不是要让你认错,而是要让你看清现实。你父亲李渊口口声声说‘为百姓谋福祉’,可他做的却是横征暴敛、强征壮丁、修建宫殿的勾当;我辽国虽为异族,却能让百姓吃饱饭、有衣穿、有田种,能让徭役管饭还给钱,能让各族百姓和谐共处。这不是本可汗故意炫耀,而是实实在在的仁政。”
他顿了顿,从案上拿起一叠纸,递到李秀宁面前:“你这几个月的见闻,本可汗已经让记者整理成了游记。如果你愿意,就在上面署上你的名字,本可汗会把它刊登在《辽境日报》上,让天下百姓都看看——看看你唐国的‘盛世’是何等模样,看看我辽国的治理是何等清明。这样一来,或许能让你父亲收敛一点,早日投降我大辽,也免得他背负更多百姓的骂名。”
李秀宁看着纸上熟悉的文字,那是她游历途中的所见所闻,是她对唐国的失望,是她对辽国的震撼。她的手微微颤抖,心中陷入了挣扎——署名,就意味着公开背叛父亲、背叛唐国;可不署名,父亲就不会知道百姓的疾苦,还会继续施行苛政,让更多百姓受苦。
“你是为了你父亲的颜面,还是为了天下万民的福祉?”耶律现的声音再次响起,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李秀宁心中的枷锁。
她深吸一口气,拿起笔,在游记的末尾郑重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李秀宁”。她知道,从这一刻起,她再也不是唐国的公主,而是为天下百姓发声的“逆女”。
耶律现看着她签下名字,嘴角露出满意的笑容:“好!不愧是敢领兵打仗的李秀宁!本可汗说话算话,这游记明日就会刊登,传遍天下。”
几日后,《辽境日报》刊登了李秀宁的游记,详细记录了她在辽国的所见所闻——河北流民的苦难、河东百姓的丰收、辽国的水泥河堤、工坊女子的笑容、各族百姓的和谐共处,以及李唐在关中、河东的苛政。报纸很快传到了关中,引起了轩然大波。
李渊看到报纸后,气得浑身发抖,将报纸撕得粉碎,怒吼道:“逆女!真是逆女!竟敢勾结蛮夷,诋毁我唐国!传朕旨意,立刻禁止《辽境日报》在关中流通,凡是私藏、传阅者,一律问斩!”
可禁令并未起到作用。关中百姓早已对李唐的苛政怨声载道,李秀宁的游记说出了他们的心声,不少百姓冒着杀头的风险,偷偷传阅报纸,甚至有人将报纸上的内容抄写下来,在街头巷尾传播。李渊的禁令,反而让更多百姓知道了唐国的腐朽,知道了辽国的清明。
耶律现看着关中传来的奏报,笑着对李秀宁说:“游记的效果比本可汗预想的还要好。如今你父亲已是众叛亲离,你若回到关中,劝他归顺我大辽,或许还能保住他一条性命,也能让关中百姓免受战乱之苦。你愿意回去吗?”
李秀宁点了点头,眼中满是坚定:“我愿意。就算父亲不听,我也要让他知道百姓的疾苦,让他知道他做错了。”
次日,李秀宁和柴绍带着耶律现的书信,踏上了返回关中的路途。当他们抵达长安时,迎接他们的不是父亲的思念,而是冰冷的囚车——李渊早已得知他们要回来的消息,下令将他们软禁在东宫的偏殿内,不许任何人探视。
“父亲!我有话要跟你说!”李秀宁拍着殿门,大声喊道,“你看看关中的百姓,看看他们过的是什么日子!你不要再施行苛政了,归顺辽国吧,这样才能保住唐国的百姓!”
殿外传来李渊冰冷的声音:“逆女!你还有脸说这些?你勾结蛮夷,诋毁唐国,早已不是我李渊的女儿!从今日起,你就待在殿内,哪儿也不许去!”
脚步声渐渐远去,李秀宁瘫坐在地上,泪水顺着脸颊滑落。她终于明白,父亲早已被权力迷昏了双眼,再也听不进任何劝告。她心中的最后一丝希望,也彻底破灭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李秀宁闭门不出,整日坐在窗前,望着窗外的天空,眼神空洞。她想起了在辽国的见闻,想起了河北流民的笑容,想起了河东百姓的丰收,想起了耶律现说的“仁政”——那些都是她向往的景象,可她却再也无法触及。
而此时的辽国王宫内,系统的声音突然在耶律现脑海中响起:“宿主,你故意让李秀宁游历辽国,故意让她看到李唐的苛政,故意让她写下游记,就是为了瓦解李唐的民心,你这招也太卑鄙无耻了!”
耶律现挑了挑眉,嘴角露出一抹冷笑:“卑鄙无耻?本可汗让辽国百姓安居乐业,让生产力提高,让各族和谐共处,这是故意的吗?这是仁政!李渊在关中横征暴敛,欺压百姓,这是苛政!你一个系统,不过是个观察者,有什么资格评判本可汗的对错?少在这里装模作样,做好你自己的本职工作就行了!”
系统沉默了,再也没有发出任何声音。耶律现看着舆图上的关中地区,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李秀宁虽然没能劝降李渊,但她的游记已经瓦解了李唐的民心,接下来,就是时候挥师南下,彻底覆灭李唐,一统中原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