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一秋带来的消息不可谓不劲爆。“聊斋鬼怪”可能现世,而且背后可能有推手,这消息让“有余事务所”的成员们都绷紧了一根弦。
被动等待绝非我们的风格。大年初二开始,我们便主动出击,分头在城里探查线索。我和金福禄一组,开着“小黄”在城南老宅区和城西古董市场转悠;关妙妙和袁莱则凭借女性特有的细腻,走访了一些传闻中出现异常的老街旧巷。张小玄和百里辉留守便利店,一方面负责信息汇总和分析,另一方面也防备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
然而,两天过去,收获寥寥。城南老宅区的确有些阴森,但多是年久失修、人气不旺导致的正常现象,并未捕捉到明确的异常能量波动。城西古董市场鱼龙混杂,真真假假的传闻更多,金福禄拿着能量检测仪扫了一圈,除了几件真正有点年头、自带微弱磁场的老物件,也没发现什么“画皮”的踪迹。关妙妙和袁莱那边同样如此,听到的多是些模棱两可、以讹传讹的都市怪谈。
“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晚上,在便利店的临时作战会议上,我揉了揉眉心,“这些传闻太散乱了,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效率太低。”
“确实,”百里辉调出城市地图,上面标记了我们探查过的区域,“目标不明确,范围太大。我们需要一个更核心的切入点。”
袁莱趴在桌子上,有气无力地说:“难道要我们一个个去核对《聊斋志异》里的故事发生地吗?那得找到什么时候……”
她这话,却像一道闪电划过我的脑海!
“等等……故事发生地?”我猛地坐直身体,“不对!这些‘聊斋鬼怪’如果真是被‘激活’的概念,它们的‘根源’在哪里?不是具体的地理位置,而是……承载这些故事的‘载体’本身!”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我身上。
“你是说……书?”关妙妙反应最快,清冷的眸子亮了起来。
“没错!”我越想越觉得有可能,“《聊斋志异》本身就是一部书!如果规则松动能激活故事里的‘概念’,那么作为这些概念最初、最集中的承载地——图书馆,尤其是收藏有古老版本《聊斋》的图书馆,很可能会成为异常能量的汇聚点,或者是那个‘神秘推手’可能活动的地方!”
百里辉立刻在电脑上快速操作起来:“市内最大的图书馆是市立中心图书馆,历史久远,古籍库藏丰富,收录了多个版本的《聊斋志异》,包括一些清代刻本。那里人流量大,知识信息汇聚,确实是概念能量容易富集的环境。”
目标锁定!
事不宜迟,我们决定第二天就去市立中心图书馆一探究竟。考虑到图书馆环境的特殊性,大规模冲突的可能性较低,但潜在的精神影响和诡异事件风险高,最终决定由我、关妙妙、金福禄和袁莱四人前往,百里辉和张小玄继续留守策应。
次日一早,我们四人便来到了市立中心图书馆。这是一栋颇具年代感的宏伟建筑,庄严肃穆,散发着浓郁的书香气息。春节假期,来这里看书、自习的人依然不少。
我们装作普通读者,分散开来。我和关妙妙直接前往古籍阅览区,那里需要登记和佩戴手套才能进入,环境更为安静,也最有可能存放着古老的《聊斋》版本。金福禄和袁莱则在一楼的开放阅览区和报刊区活动,留意任何异常的人或事。
古籍区内,高大的书架林立,光线透过高大的窗户洒下,在布满灰尘的古籍书脊上投下斑驳的光影。空气中弥漫着旧纸张和油墨特有的味道,安静得只能听到翻书的沙沙声和远处偶尔传来的脚步声。
我和关妙妙按照索引,找到了存放《聊斋志异》的区域。几个不同版本的古籍静静地躺在书架上,从清代的木刻本到民国的石印本都有。我们小心翼翼地取下几本,放在阅览桌上,仔细翻阅。
书页泛黄,文字竖排,散发着岁月的沧桑。我凝神感应,试图捕捉任何一丝不寻常的能量波动。关妙妙则凭借剑心通明的敏锐,感知着周遭环境的细微变化。
起初,一切正常。除了书籍本身携带的微弱历史气息,并无异样。
然而,就在我翻阅到一本清代刻本中《画皮》那一篇时,指尖触碰书页的瞬间,一股极其微弱、却带着一丝阴冷和魅惑的寒意,如同蛛丝般,悄然顺着指尖缠绕上来!
几乎同时,关妙妙也猛地抬头,目光锐利地扫向书架深处的阴影角落!
“有东西!”我们两人几乎同时低声道。
那寒意一闪即逝,仿佛只是错觉。但我和关妙妙都确信,刚才绝非幻觉!这图书馆里,确实隐藏着不寻常的东西,而且似乎与《聊斋》古籍有关!
我们不动声色,继续装作看书,但心神已然高度戒备,仔细感知着周围的任何风吹草动。
就在这时,一阵若有若无、仿佛女子低泣又似轻笑的声音,极其缥缈地,从阅览区更深、更偏僻的书架后方传了过来……
我和关妙妙对视一眼,悄然合上书,朝着声音传来的方向,小心翼翼地摸了过去。
书海寻踪,诡影初现。这安静的图书馆深处,似乎真的隐藏着来自另一个世界的“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