攸宁看到这消息,二话没说直接就驳回了,现在事情是还不够他们忙的吗?居然还有心思琢磨皇上的后宫。
弘昭也在大朝会上把上奏的大臣们都骂了个遍,骂的一群大臣恨不得就地挖个洞,自己直接进去。
弘昭一登基,就开始施恩于自己的叔伯兄弟。弘时这里说到做到,被封了瑞亲王,直接接手了宗正的位置,负责管理皇室的工作,李静言也封为齐贵太妃随瑞亲王弘时出宫去生活。
弘历也被封了贝勒,去了礼部,慢慢做贡献升爵位吧。弘历虽然觉得不甘心,也觉得自己不该这样,但是弘历没有办法啊!谁叫人家皇上自己实力足够大,背后的母族也有实力呢?
弘昼自从宜修死后,也不再表演什么嚣张体弱顽劣了,裕嫔后来也由攸宁做主给接了回来。弘历也一起接了回来。刷名声的好机会不要白不要。
弘昼回来后,跟弘昭的关系也不错,被封为郡王送到了军队,裕太妃也跟着弘昼出宫养老了。
剩下的弟弟们还年纪还不够出宫建府,也就先在宫里生活就是了。
大公主淑和早两年就已经成亲。欣太妃也跟着淑和去了公主府。
二公主温宜,自打被冯若昭抚养后,身体是一天天的好了起来。亲事定的是瓜尔佳氏的子弟,因为年纪还小,暂时跟冯若昭一起住在宫里。
攸宁的嘎鲁玳更是年龄小,且被宠爱的孩子是有自己想法的。现在嘎鲁玳没有想找驸马的想法,攸宁也没有阻止。
随后,弘昭就开始安排他的叔叔们了。把管理起来的叔伯们都放了出来。
胤禔的身体不支持他亲自出去开疆拓土,就把自己的儿子弘昱送上了战场,随后自己就开始扎根军队,开始训练那些成天只会招猫逗狗的八旗子弟。
别说,大千岁就是大千岁,八旗子弟很快就被训练的服服帖帖的。那见到胤禔真的是老鼠见到猫一样。
胤礽的威望也是存在的,开始了日常进宫,弘昭住在乾清宫,胤礽住在养心殿的日子。
那给胤礽的权利,真的是让胤礽觉得弘昭心大的很。让胤礽都怀疑这大侄子是不是想丢下皇位跑路。
要是弘昭知道了胤礽的想法,肯定会告诉胤礽:二伯,侄子要做的事情很多,不能只顾眼前的一亩三分地。好男儿就应该志在四方,开疆扩土才是正途。侄子忙着呢。
胤礽:......
当然了,其他的叔叔们弘昭也没有让人闲着,都发挥了他们的所长。
三阿哥胤祉,被弘昭扔去写书写历史去了。在弘昭心里,额娘说的对,孩子是国家的未来个和希望,为了国家有个好未来,那孩子读的书就得有水平,三伯是这些叔伯们中最有学问的,最适合不过了。
五阿哥胤祺,因为是被太后养大的,天然就跟蒙古亲近,攸宁这里也有和蒙古各部落合作搞钱的想法,自然胤祺被弘昭安排在了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