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风中文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凯旋的喧嚣如同潮水般退去,长安城恢复了往日的秩序,只是这平静的表面下,暗流愈发汹涌。吴王府门前,不再仅仅是好奇窥探的目光,更多了各式各样的拜帖和礼物,如同雪片般飞来。有真心仰慕其战功的军中同僚,有试图攀附新贵的投机官吏,亦有来自各方势力、带着不同目的的试探。

李恪下令,府门依旧紧闭,所有礼物一概退回,所有拜帖由王德统一处理,非必要者不予接见。他深知,此刻越是风光,越需低调。父皇那“安守本分”的告诫,言犹在耳。

他换下戎装,穿上亲王朝服,第一件事并非宴饮庆功,而是去了武研院。

离开数月,武研院依旧保持着高效运转,但氛围却有些微妙。副总办领着留守官吏恭敬迎接,汇报着日常事务,一切井井有条。然而,李恪敏锐地察觉到,一些工匠和低阶官吏的眼神中,除了往日的敬畏,还多了几分疏离与观望。

“王爷离京期间,太子殿下曾派人来‘关怀’过几次,询问院中进展。兵部、户部在物料拨付上,也比往常……更讲究章程了些。”副总办小心翼翼地禀报,话中有话。

李恪面无表情地点了点头。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他不在,自然会有人想将手伸进来。

“雷主事他们随军带回的火器图纸、试验数据,即刻归档,按甲级密册封存。没有本王的手令,任何人不得调阅。”李恪吩咐道,这是他收回控制权的第一步。

“是,王爷。”

他接着巡视了各司工坊。火药司依旧弥漫着熟悉的硝石气味,但产量似乎比预期要低一些;机械司正在按部就班地制作制式弓弩,对新式火器的后续研发热情似乎有所减退。

“王爷,您看,”雷老头指着几架正在制作的普通弩机,哑着嗓子比划,“兵部催要的军械订单,不敢耽误。至于‘神火飞鸦’的改进和那‘火铳’的试制……人手和物料,都有些调配不开。”

李恪明白,这是来自上面的无形压力,通过常规任务和资源限制,来延缓甚至扼杀武研院在“危险”方向上的探索。毕竟,一支能稳定提供制式军械的武研院,比一个不断研制出惊世骇俗新式武器的武研院,更让某些人安心。

他没有立刻发作,只是淡淡道:“兵部订单,按期完成,不得有误。至于其他……本王自有安排。”

他没有在武研院久留,处理完紧要事务后便返回王府。他知道,武研院的问题根源不在院内,而在朝堂。

接下来几日,他深居简出,除了必要的朝会,几乎不在公开场合露面。朝会之上,他也多是沉默,如同出征前一般,只在被问及火器或军械事务时,才简明扼要地回禀,绝不多言半句。那身司徒的锦袍穿在身上,仿佛也未能让他增添半分骄矜之气。

这份沉静,反倒让一些准备看他少年得志、得意忘形的人有些意外,也让某些暗中观察的目光,变得更加深邃。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

这日散朝,李恪正准备离开,却被长孙无忌叫住。

“吴王殿下留步。”

李恪停下脚步,转身拱手:“赵国公有何指教?”

长孙无忌脸上带着惯有的、温和而疏离的笑容:“指教不敢当。只是见殿下近日似乎清减了些,可是征战劳顿,尚未恢复?殿下如今身系重任,还需多加保重身体才是。”

“有劳赵国公挂心,恪一切安好。”李恪语气平淡。

“那就好。”长孙无忌点了点头,仿佛不经意般说道,“殿下此番立下大功,陛下厚赏,朝野称颂,实乃众望所归。只是……老夫听闻,近日市井坊间,有些关于神机营和火器的议论,倒是有些意思。”

李恪心中微动,面上不动声色:“哦?不知是何议论?”

“也无非是一些无知小民以讹传讹罢了。”长孙无忌轻描淡写,“有说神机营乃天兵下凡,火药乃雷公所赐;也有说……此等利器,杀伐过重,有伤天和,非国家之福。甚至还有人,将殿下与前朝那位喜好奇技淫巧的炀帝相比……”

他话语顿住,目光似笑非笑地看着李恪,观察着他的反应。

这已是极其露骨的挑拨与警告!将他与亡国之君杨广相比,其心可诛!

李恪瞳孔微微一缩,随即恢复平静,甚至还露出一丝淡然的笑意:“市井流言,何足挂齿?赵国公乃国之柱石,难道也信这些无稽之谈?火药不过是器物,用之正则正,用之邪则邪。父皇圣明,自有公断。至于与前朝相比……更是荒谬,儿臣只知恪守本分,为父皇,为大唐效力,从无非分之想。”

他回答得不卑不亢,既点明了流言的不足信,又再次强调了自己的“本分”,并将最终裁决权推给了皇帝。

长孙无忌深深看了他一眼,笑道:“殿下心胸开阔,倒是老夫多虑了。如此便好,如此便好。殿下慢走。”

看着李恪离去的背影,长孙无忌脸上的笑容渐渐收敛,化为一片深沉。

此子,愈发难以拿捏了。

回到吴王府,李恪脸上的平静终于褪去,露出一丝冷意。长孙无忌的“提醒”,绝非空穴来风。这流言背后,必然有人推波助澜。是想用舆论来压制他?还是想借此挑拨他与父皇的关系?

“王爷,可是朝中有人为难?”王德见状,低声问道。

李恪摇了摇头,走到书案前,铺开纸张:“为难是必然。只是没想到,来得如此之快。”

他提起笔,沉吟片刻,却并未写下辩白或反击的奏疏,而是开始勾勒一些简单的图形,似乎是与水利、齿轮传动相关的草图。那是他离京前,吩咐那几位老匠人继续研究的“水力工坊”核心部件。

“城外那处工坊,进展如何?”他头也不抬地问道。

王德连忙回道:“按王爷吩咐,一切都在暗中进行。三位老师傅带着挑选出的可靠工匠,日夜赶工,引水渠已通,主水轮架设近半,只是……所需精铁、铜料甚多,采买不易,容易引人注意。”

“尽量分散采购,通过不同渠道,做得隐秘些。”李恪吩咐道,“告诉姜师傅他们,不必追求速度,但求稳妥、坚固。”

“老奴明白。”

李恪放下笔,看着那未完成的草图,目光幽远。

明面上的武研院被看得越来越紧,那就在暗处,另起炉灶。这“水力工坊”,将是他未来真正的根基之一。

他知道,仅仅防守是不够的。长孙无忌的警告,太子那边的窥伺,都表明对方不会因为他低调就放过他。他必须展现出更大的、让所有人,尤其是让父皇,都觉得不可或缺的价值。

而这价值,不能仅仅局限于军事。

他需要将火药、将武研院的技术,与国计民生更紧密地结合起来。

几日后的常朝,机会来了。

议题是关于去岁关内道部分地区春荒的善后以及今年漕运事宜。去岁虽有李恪在洛州等地强力赈灾,但根源未除,加之东征耗费巨大,国库略显空虚,今年漕运的压力倍增。

户部尚书奏报,往年依靠的关中粮仓存粮消耗甚巨,需更多倚重江南漕粮。然漕运艰难,损耗巨大,运力有限,恳请陛下早做决断,加大运力,或另筹钱粮。

众臣议论纷纷,多是老生常谈,要么建议加征赋税,要么要求各地节度使支援,要么就是强调节俭。

李世民端坐龙椅,听着这些难以实质解决问题的议论,眉头微蹙。

就在这时,李恪出列了。

“父皇,儿臣有一言。”

瞬间,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这位刚刚立下赫赫军功的吴王,难道对漕运钱粮也有见解?

“讲。”李世民目光投来。

“启奏父皇,”李恪声音清晰,“漕运之难,在于河道淤塞,舟船老旧,牵引乏力,且沿途关卡众多,损耗甚巨。加征赋税,恐伤民力;节俭用度,亦是有限。儿臣以为,当从‘开源’、‘节流’、‘增效’三处着手。”

“何为开源、节流、增效?”李世民来了兴趣。

“所谓开源,并非只有加税一途。”李恪道,“我大唐物华天宝,各地多有特产。或可由朝廷主导,鼓励民间工匠,改进纺织、制瓷、造纸等技艺,产出更多精美之物,通过漕船返程时销往各地,甚至海外,如此,则漕运不再仅是消耗,亦可生利,填补国库。”

他这是要将技术革新与经济发展联系起来!

“节流,则是减少不必要的损耗。儿臣在武研院,曾研读一些前朝典籍,于水利、舟车略有心得。或可尝试改进漕船形制,使其载货更多,行驶更稳;亦可在关键河段,尝试利用水力,设置简易牵拉装置,减少人力畜力消耗。”

他开始将技术引向民用领域!

“至于增效,”李恪最后道,“便是提高现有漕运体系的效率。儿臣听闻,漕运沿途,计量标准不一,管理章程繁琐,亦导致效率低下,易生贪腐。若能统一度量,简化流程,明确责权,亦是无形之增效。”

他没有提一句火药,没有提一句神机营,而是从一个所有人都关心、却又难以解决的现实问题出发,提出了一个融合了技术、管理、经济的系统性思路!

朝堂之上,一片寂静。

许多官员还在消化他这番话。这与他们熟悉的夸夸其谈或互相攻讦完全不同,带着一种务实而新颖的气息。

房玄龄抚须沉吟,眼中露出思索之色。长孙无忌则目光微闪,不知在想什么。

李世民看着李恪,眼中再次闪过那种复杂的欣赏。这个儿子,总能在他意想不到的地方,给出不一样的答案。

“你所言,不无道理。”李世民缓缓道,“然,改进技艺,设置水力牵拉,非一日之功。统一度量,简化流程,亦牵涉颇广。”

“儿臣明白。”李恪躬身道,“此非一蹴而就之事,需循序渐进。儿臣愿在武研院下设一‘格物司’,专司民用器械之改良与试验,并协助户部、工部,研讨漕运、农具等革新之策,以为国家开源节流,略尽绵力。”

他顺势提出了扩大武研院职能的请求,但方向却转向了看似“人畜无害”的民用领域。

李世民沉吟片刻。将武研院的触角伸向民生领域,似乎比单纯专注于军械更让人放心一些?而且,若真能见效,于国于民确是好事。

“准奏。”李世民最终点头,“便依你所请,于武研院下设格物司,由你兼领。一应事宜,需与户部、工部协同办理,不可擅专。”

“儿臣领旨,谢父皇!”李恪心中一定。

退朝之后,李恪能感觉到,那些落在他身上的目光,又有了新的变化。少了几分单纯的忌惮,多了几分惊异与探究。

他知道,自己成功地在厚重的锦袍之下,又悄悄地挪动了一步棋。

将武研院的影响力和技术储备,向民生领域渗透,这不仅能创造实实在在的价值,赢得民心,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化解那些关于“凶器”、“杀伐”的指责。

更重要的是,他能借此,名正言顺地调动更多资源,招募更多方面的人才,为那暗中的“水力工坊”和未来的发展,铺平道路。

回到吴王府,他立刻召来王德。

“通知那三位老师傅,格物司即将设立,水力工坊的研发,可以适当加快进度了。重点是……漕船改进和水利牵拉装置。”

“老奴明白!”王德精神一振,立刻领命而去。

李恪走到窗前,看着庭院中开始抽芽的草木。

春寒料峭,但生机已现。

长安的棋局,因为他这步看似偏离主战场、落子于民生的一棋,似乎又变得更加微妙起来。

他轻轻摩挲着袖中那面冰凉的金牌。

路,还很长。

但只要方向正确,每一步,都算数。

暴风中文推荐阅读:玩命之徒王妃如云,智斗腹黑王爷寒门狂士临危受命,血战沙场带着仓库到大宋三国第一保镖武松日记大明文魁从我是特种兵开始嘲讽成神大周龙庭大话土行孙之六世情缘大汉龙骑大秦:开局被贬,再见惊呆秦始皇养8娃到18,大壮在古代当奶爸史上最强纨绔,被迫一统天下乐土之王大秦:重生祖龙残暴第九子特种兵穿越大明,抢座银山夺天下狂魔战神杨再兴不受宠的四皇子君临天下我大方士不欺君误国还能干什么?大秦之第一在逃皇太子穿越异世:乞丐变首富嫡妃不乖,王爷,滚过来!我的梦连万世界我靠直播把老祖宗搞破防了魂穿大唐,开局擒拿颉利穿越之海权时代三国之北方苍狼我的老婆是土匪从放牛娃开始的古代生活回到南明当王爷神医嫡女重生记五千年来谁着史三国:我真不想争霸三国:开局盘点三十位统帅骗了康熙大明:捡到朱雄英,调教成恶霸乾隆朝的造反日常三国:无双武将要当军师崇祯十七年:这个大明还有救月夜龙骑漫关山那些年西游的兄弟大明天下1544英雄集结吕布重生天唐大唐:战功改命先蹲四年大牢我从替身成为皇帝骗了康熙玉柱1850美洲黄金大亨
暴风中文搜藏榜:全民领主:我的农民有点猛帝国支撑者明末:从土匪到列强前妻太难训神探张天海穿越大明之杀敌爆奖励系统宋代魂变:齐凌之抉择快穿之影视世界重生之武大郎玩转宋朝大唐余梦东欧领主开局雪靖康耻:我让六甲神兵御敌赵大人停手吧,大清要被你搞亡了三国霸业天下楚汉墨影三国:我是曹操,谁人敢称王我在古代被迫当军阀位面战争之虫族之心明末风云我来一统天下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科技制霸三国大唐:我有一整个现代世界以丹逆命善战之宋绝世狂妃:神医太撩人侯府女婿的悠闲生活斗龙榻:家有悍妃巨贾传开局被废太子,我苟不住了宠文结局之后天才弃妃一统天下全靠朕自己!系统:笑了我的异界崛起之路红楼毒士南宋一代目红楼之阅尽十二钗神医皇后:医手遮天三国:这个刘璋强的离谱兕子我从小就在外跟着哥哥混最后的三国2:兴魏我在三国建了一座城回到三国做强者明骑皇歌特战荣耀大唐之开局被当成了神仙晚来风急夜雨骤明末王侯情你见鬼(GL)
暴风中文最新小说:寒旌映长安:从北府小卒到天下共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凉州雪:徐骁风云录月照寒襟浮世离歌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故事烽火诸侯:春秋与战国割据势力的小透明是千古一帝?重生杨家六郎,看我如何逆天改命三国:大汉第一毒红楼梦现代文完全版衙役凌云志掠夺气血之黄巾战场大明:马皇后护孙,太子爷造反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三岁觉醒学习系统,读书科举做官我的发小是朱元璋九两金乡野奇途辽唐争霸,李世民成了我的阶下囚这金手指?灵言催眠为所欲为水浒:从二龙山开始聚义被书童告抢功名,我琴棋书画打脸大宋闲医反贼大明MC系统李二废我太子,我请大唐赴死!大秦:朕让你修长城,你造高达?红楼新君穿越大唐:我教李世民治盛世文明火种重生:穿越明末日本开局附身袁绍:我的五虎将不对劲锦衣异世录之铁血锦衣卫原始时代的崛起之路千年一瞬白发如月汉阙惊澜反清复华,成为日不落帝国从死囚到统帅大楚风云传悍卒!从壮丁开始逐鹿中原穿越成朱棣,反对分封直言要造反中年废材的一百零八条穿越人生路科举:染布郎之子的状元之路这个逍遥侯明明超强却过分咸鱼大明熥仔古今倒卖爆赚万亿,缔造黄金帝国汉末许褚:开局坐断东南风起荆南三国:棺中修炼三百年三国:我截胡刘备成大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