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少林藏经阁。
藏经阁内,檀香与古卷的气息交织,阳光透过雕花木窗斜射而入,在青石地板上投下斑驳光影。书架高耸入顶,经卷排列如林,每一册皆以黄绸包裹,上书梵文、汉文经名。
段无咎指尖轻轻抚过书脊,识海微动,竟能感知到某些古籍中残留的武学意念——这是他在天龙寺饱览群经后,修习观心法后觉醒的独特能力。
他缓步走向最深处的武学秘典区,目光落在一部以金丝楠木匣盛放的经书上——《易筋经》。
施主,此书非凡物,不可轻动。
一道苍老平和的声音在身后响起。段无咎心头一震——以他半步宗师的修为,竟未察觉有人靠近!
转身望去,只见一位灰袍老僧手持竹帚,正静静立于三丈之外。老僧须眉皆白,面容枯瘦,双眼却澄澈如婴,周身无半分内力外泄,却给人一种与天地相融的错觉。
扫地僧!这是扫地僧,天龙第一人。
段无咎此时内心激动万分,但面上不显,段无咎双手合十执佛礼道:不知大师该如何称呼?
老僧微微一笑摇头道:老僧在这经阁打扫五十余年,早已没人记得我的名号了,名号如尘埃,扫去便罢。
段无咎识海微颤,放出神识感应,竟丝毫看不透对方境界——这老僧要么毫无武功,要么……已至返璞归真之境!
段无咎沉吟片刻,忽道:大师既守此阁,可知《易筋经》真意?段无咎随手将真经拿在手中。
老僧微微含笑道:筋非筋,经非经,何来真意?
段无咎心念电转,想起现代武学理论,朗声答道:筋者,肉身之络;经者,真气之脉。《易筋经》实则是通过调整筋骨结构,优化内力运行效率。
老僧眼中闪过一丝讶异:施主见解独特。
他竹帚轻点地面,青砖上竟浮现一道清晰纹路,如经脉走势图:既如此,施主可解此脉?
段无咎凝神细看,猛然惊觉——这竟是人体隐脉!现代医学中尚未完全探明的经络系统!
段无咎福至心灵,脱口而出:冲脉分支,主气血调和,若以此运功,可减少内力损耗三成!
老僧抚须颔首笑道:
段无咎试探道:大师修为,已至何等境界?
老僧不答,竹帚轻挥,藏经阁内忽起微风。
刹那间——书架上的经卷无风自动,翻至特定页码,阳光折射,竟在空中凝成梵文字
段无咎袖中的折扇自行展开,露出他亲手刻写的《心经》,以意御物,天人交感!
段无咎瞳孔骤缩——这已远超宗师境,近乎传说中的半步天人!
老僧淡淡道:境界如阶梯,踏上一步,方知下一步在何处。
段无咎深吸一口气,指向《易筋经》:此书梵汉双文,但第十二句译文有误,真义当为气随筋转气贯筋络
老僧目光微动:施主通晓梵文?
段无咎点头道:略知一二。
段无咎上前一步,竟以指代笔,凌空书写梵文——正是现代考古还原的《易筋经》原始版本!
老僧凝视良久,忽然叹息:五百年来,施主是第二个看破此谬之人。
段无咎追问道:那第一个是谁?
老僧笑而不答。
老僧竹帚再挥,所有异象消散:施主天赋异禀,但武学之道,过刚易折。
段无咎想起现代运动员的过度训练综合征,猛然醒悟:大师是说,少林七十二绝技每练一门,便需相应佛法化解,否则反伤己身?
老僧目露赞许之色缓缓转身离去。
段无咎观看手中经文良久,而后盘坐于藏经阁角落,手中《易筋经》梵汉对照本缓缓翻动。他的目光落在第十二篇气随筋转的图解上——那是一条现代解剖学中未被记载的隐脉,自丹田起,绕脊柱三匝,最终汇于百会。
原来如此……他低声喃喃,指尖无意识地在膝上勾画经脉走向,古人所谓,实则是通过特定姿势拉伸深层筋膜,改变内力传导效率。
随着理解深入,他周身毛孔微微张开,一缕缕白雾从头顶蒸腾而起。藏经阁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书架上的经卷无风自动,发出沙沙轻响。
扫地僧在不远处静静注视,眼中闪过一丝欣慰。
段无咎忽然闭目,体内真气如江河奔涌。丹田处,原本凝练如汞的真气开始雾化,渗透进每一寸肌肉纤维,脊柱大龙发出轻微爆响,二十四节脊椎如珍珠串联,绽放莹莹微光,识海深处,现代医学知识与武侠内功心法完美融合,形成全新运功路线
咔嚓——
一声只有他自己能听见的破碎声响起,仿佛某种桎梏被打破。当他再度睁眼时,藏经阁的景象已截然不同,能看到空气中飘荡的尘埃轨迹,能听见三十丈外知客僧的呼吸频率,甚至能感知到扫地僧体内那浩瀚如海的能量波动。
段无咎知道自己的宗师境,成了!
段无咎起身行礼:多谢大师护法。
扫地僧竹帚轻点地面:施主悟性非凡,却需谨记——
他忽然挥袖,一道柔和气劲拂来。段无咎下意识要运功抵挡,却发现体内真气如臂使指,竟随心意自然流转,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肉眼难辨的莹润光泽的真气屏障。
宗师之要,在于而非。老僧意味深长,你看。
顺着竹帚所指,段无咎震惊地发现——自己方才坐过的青砖上,竟留下一个浅浅的莲花凹痕。那是破境时未能完全控制的真气外泄所致。
扫地僧轻叹道:当年有人在此突破时,踏碎了七块金刚地砖。
此时段无咎陷入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