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八章 农机到村乡邻喜 秋游筹备家温馨
“家和院”的清晨总裹着玉米馒头的麦香。母亲站在面案前,正将揉好的玉米面团捏成小巧的馒头——面团里掺了点奶粉,蒸出来带着淡淡的奶香,是特意给要去拍百天照的双胞胎准备的早餐,怕娃拍照时饿。“晴晴,快把宝宝的百天服拿出来晾晾,昨天洗了还没干透,穿在身上舒服。”母亲回头喊,目光落在爬爬垫上的两个小家伙身上,哥哥正抱着玉米穗玩偶啃,妹妹则趴在旁边,伸手去拽哥哥的袜子,小模样闹得可爱。
苏晚晴笑着走过去,拿起印着浅黄玉米图案的连体服:“早晾在院子里了,太阳晒过软乎乎的。”她蹲下身,把妹妹抱起来,顺手擦了擦她嘴角的口水:“今天拍照要乖哦,拍完咱们去云栖山秋游。”妹妹像是听懂了,“咿呀”了一声,小手抓着苏晚晴的衣领,往她怀里蹭。
“爸爸!爸爸!”小电背着书包从房间跑出来,手里攥着张画满箭头的纸——是他画的校园玉米种植角规划图,“王老师说今天下午没课,同学们要一起去翻地!您说好的种子和小铲子别忘了带!”林凡刚洗漱完,手里拿着智能农机的配送单,凑过去看图纸:“忘不了,强子叔叔已经把种子装好了,小铲子在后备箱,下午爸爸送你去学校。”小电兴奋地蹦了蹦,咬了口玉米馒头:“太好了!我要让玉米长得比我还高!”
送完小电,林凡和苏晚晴先去村西的农机接收点。刚到路口,就看见一辆大卡车停在那里,车斗里装着十台银灰色的智能农机,车身上“智舱农机·乡村版”的字样在阳光下格外显眼。强子正带着几个老乡围着卡车转,手里拿着签收单,看见林凡就挥手:“凡哥!苏姐!首批农机到了!刚数了,十台一台不少,技术员也跟车来了,正准备卸车呢!”
李叔拄着拐杖,快步走过来,眼睛直盯着农机:“凡小子,这就是能自动调高度的农机?我家那两亩坡地,能用上不?”林凡笑着扶李叔走到一台农机旁,让技术员打开操作屏:“您看,这上面有‘坡地模式’,输入坡度就能自动调底盘,刚才技术员试了,20度的坡都能走。”技术员说着,就启动农机,在旁边的小坡地上开了一圈,车身稳稳的,一点没倾斜。李叔看得眼睛都亮了:“好!好!我这就去银行申请贷款,今天就能把农机开回家!”
正忙着卸车,张婶带着隔壁村的王大爷来了——王大爷家里有五亩地,听说西坡村有便宜的智能农机,特意来看看。“苏妹子,这农机好学不?我这老胳膊老腿的,怕学不会。”王大爷搓着手,有点不好意思。苏晚晴笑着说:“王大爷,技术员会手把手教,操作屏还有咱们本地话提示,比如‘按这个键调坡度’‘别慌,慢慢开’,保证您一学就会。”技术员也凑过来,手把手教王大爷按操作键,没几分钟,王大爷就笑着说:“会了!会了!比用手机打电话还简单!”
正热闹着,林凡的手机响了,是智舱农机研发总监打来的:“林总,国产化液压阀样品做出来了!刚才测试了,性能跟进口的一样,甚至在低温环境下更稳定,您要不要过来看看?要是没问题,下周就能批量生产。”林凡心里一松——之前担心某国限制出口影响量产,现在总算踏实了。“我现在就过去,”他对着电话说,“顺便把样品带给农数科技的王师傅,让他看看农机和玉米种子的适配性,保证秋收时农机和种子都能跟上。”
挂了电话,苏晚晴轻声问:“液压阀成了?那后续的500台就没问题了吧?”“没问题了,”林凡点头,“等批量生产了,就给周边30个村都配上,让大家秋收都能省点力。强子,这里就交给你了,帮着老乡们办手续,有问题随时给我打电话。”强子拍着胸脯:“凡哥放心!保证没问题!”
中午,林凡从研发中心回来,苏晚晴已经带着双胞胎在镇上的照相馆等着了。摄影师正逗着双胞胎笑,哥哥手里抓着玉米小玩偶,妹妹则盯着镜头前的玉米形状道具,“咯咯”笑得不停。“刚给小电打电话,他说同学们已经把地翻好了,就等种子了。”苏晚晴笑着说,递给林凡一张刚拍的照片,照片里双胞胎穿着玉米图案的连体服,靠在一起,可爱得紧。林凡看着照片,心里满是暖意:“等秋游的时候,咱们把小电的种植角也拍下来,做成家庭相册。”
下午,林凡送小电去学校,还带了5斤优质玉米种子和十把小铲子。操场上,十几个孩子围着翻好的土地,兴奋地讨论着怎么种。“大家按行距30厘米挖坑,每个坑放两粒种子,盖土别太厚。”小电拿着林凡教他的方法,给同学们讲解,像个小老师。林凡站在旁边看着,强子也赶来帮忙,还带了农数科技的技术员,给孩子们讲玉米的生长周期。“等玉米发芽了,咱们再来浇水、施肥,秋天就能收玉米了。”技术员笑着说,孩子们听得眼睛都亮了。
傍晚回到“家和院”,母亲已经在准备秋游的东西——装了玉米馒头的保温盒、煮好的玉米棒、还有给双胞胎换的衣服。“明天去云栖山,路上要走一个小时,得把东西带全了。”母亲边说边往背包里塞东西,小电跑过来,把自己的玉米玩偶也放进去:“要带玩偶跟我们一起秋游!”
晚饭时,桌子上摆着玉米排骨汤、炒青菜、玉米馒头,还有刚榨的玉米汁。大家边吃边聊,林凡说:“下周首批500台智能农机就能全部分到老乡手里,农数科技也准备了足够的玉米种子,今年秋收效率肯定能提高不少。”苏晚晴点头:“等秋游回来,咱们再去周边村看看,帮他们协调贷款,让更多老乡用上农机。”
夜色渐深,“家和院”的灯光暖得像一团火。林凡抱着哥哥,苏晚晴抱着妹妹,坐在院子里的藤椅上,小电靠在他们身边,手里还攥着明天要带的玉米玩偶。远处的村西头,智能农机静静地停在老乡们的院子里,像是在为即将到来的秋收蓄力。“你看,”苏晚晴轻声说,“农机到了,孩子们开心,老乡们也安心,咱们的日子,真是越来越有盼头了。”
林凡握紧她的手,目光望向星空:“是啊,实业要贴着老乡的需求做,家庭要围着孩子的成长转,这样日子才踏实。以后,还要让更多的智能设备走进乡村,让更多的家庭过上好日子,这才是咱们做事的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