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 夏收护粮破双滞 家企同心稳仓廪
五月底的麦场晒得发烫,金黄的麦粒堆成小山,林凡戴着草帽帮老乡翻晒,指尖沾着麦糠。强子蹲在烘干塔旁,手里拿着个生锈的轴承,眉头拧成疙瘩:“凡子,烘控研(美股hKY653)的烘干设备轴承断供了!说‘夏收忙,配件优先供城市粮库’,要等下周才发;储控研(欧股cKY849)更绝,把咱的智能仓储系统锁了,说‘数据存储费没交’,交9000块才解锁——这麦子刚割下来,含水率25%,不烘干就发霉;仓门锁了,晒好的麦子堆在麦场,晚上下雨就全完了!”
林凡直起身,擦了把额头的汗,远处苏晚晴骑着电动车过来,车筐里放着保温桶和水壶:“刚从爸妈那来,妈让给你们送绿豆汤,说天热别中暑。”见强子手里的轴承,她皱了皱眉:“是不是又断配件了?眼镜说投资部的回款刚到,要调钱随时说。”
“嗯,烘控研卡配件,储控研锁仓库,夏收最关键的时候掉链子。”林凡接过水壶,喝了口递给强子,“你先找本地的机械厂,看能不能按轴承样件加工,老周师傅懂机械,让他跟着盯精度;我让胖子查这两家的底,周彤跑农业局要函。”
刚说完,林小雨骑着电动车冲过来,工牌挂在胸前晃得响:“哥!我刚从局里跑回来,烘控研的备案我查了——他们去年给河南乡村的烘干设备配件,当天就发,给咱这推下周;储控研给德国的仓储数据费才500欧元,合人民币3900,给咱要9000,翻了一倍还多!李主任说夏收储粮是红线,这就批‘粮食安全应急函’,我跟周彤姐一起去办!”
“好,你跟周彤对接,把烘控研的配件发货记录、储控研的定价截图给李主任,证据越实越好。”林凡拍了拍她的肩,转头对强子说,“你现在就带轴承去镇上的兴达机械厂,跟王厂长说加急,今晚必须出3个样品,钱不是问题。”
强子揣着轴承就往机械厂跑,林凡掏出手机打给胖子——那头传来闺女的咿呀声,胖子笑着说:“凡子,我正陪闺女玩呢,啥事这么急?”“烘控研断烘干配件,储控研锁仓储系统,东河村的麦子要坏,你查这两家的海外供货和定价,反垄断证据,半小时给我。”
“得嘞,你等会,我让我老婆抱会儿娃。”胖子顿了顿,“放心,粮食的事耽误不得,我马上查。”
公司里,投资部早已忙开。孙浩盯着屏幕上“农烘科技(NhK653)”的K线:“凡哥,黑石开盘就砸,从19.8元跌到18.3元,成交量是平时的三倍,肯定是跟烘控研串通好的,想借‘夏收储粮卡壳’割小散。”张磊拿着期货单走进来:“小麦仓储期货也被炒了,储控研的经销商囤配件抬价,我加了空单对冲,能补老乡一半损失。”
“黑石砸多少接多少,成本控制在18元,等胖子的证据和周彤的函。”林凡对着电话说,刚挂,强子的电话就打过来,语气透着急:“凡子,王厂长说轴承精度能做到98%,今晚出样品,就是得加5000块加急费,干不干?”
“干!别说5000,1万也干,只要今晚能装上。”林凡挂了电话,胖子的微信弹了进来——烘控研的欧美配件发货记录(24小时达)、储控研的国内外定价对比表、海关报关单,证据链全齐了。周彤的消息也到了:“凡哥,应急函批了!农业局联合粮储局去了烘控研、储控研分公司,限他们2小时内发配件、解锁系统,不然全省通报,取消粮食设备准入资格!”
孙浩立马挂出9000万股买单,“农烘科技”的股价瞬间反弹,18.5元、19元、19.9元,黑石的护盘单撑不住,止损离场。“凡哥,接了5000万股,赚了950万!张磊那边期货赚了650万,刚好补老乡的加急费和损失,还剩1600万投烘干配件和仓储系统研发!”
傍晚,强子带着机械厂的轴承样品回来了,老周师傅拿着卡尺量:“精度够!装上就能用!”两人麻利地拆旧轴承、装新件,半小时后,烘干塔“嗡”地启动,热风吹出来,麦粒倒进进料口,含水率的数字慢慢往下掉。李叔凑过来看,笑着说:“成了!这烘塔转起来,咱的麦子就霉不了!”
几乎同时,储控研的解锁码传到强子手机上,他输进仓储系统,仓门“咔嗒”一声开了,老乡们立马扛着晒好的麦子往仓里运。苏晚晴提着保温桶过来,里面装着馒头和炒青菜:“快吃,妈刚做的,热乎着呢。”林凡接过馒头,咬了一口,就着绿豆汤咽下去——踏实的味道。
晚上八点,麦场的灯亮起来,烘干塔还在转,仓储库里的麦子堆得整齐。林凡带着强子、小雨回父母家,院子里父亲正编粮囤,母亲坐在凳上拣麦粒里的杂质。“我去麦场看了,烘塔转得欢,仓门也开了,老乡们连夜烘粮,今晚就能烘完。”父亲放下手里的篾条,给他们倒了杯热水。
饭桌上,猴子带着新招的机械工程师和软件工程师来了,手里拿着图纸:“强哥,烘干设备的轴承图纸画好了,兴达机械厂说能批量生产,成本比烘控研的便宜40%;仓储系统的本地存储模块也研发好了,以后储控研再锁系统,咱自己换模块就能用。”
眼镜推了推眼镜,拿出一张报表:“二季度末的利润30%分红算出来了,元老按股权分,强子、胖子他们各8%,能分520万;一线维修的师傅们多发1个月奖金,技术部那2个研发仓储模块的工程师,从股权池里各给0.4%的分红权,只有分红没有投票权。”
“就按你算的来,明天发下去,大伙夏收忙得辛苦,该得的实惠不能少。”林凡夹了口青菜,对小雨说,“李主任那边要是还有政策对接,别硬扛,跟哥说,咱一起想办法。”
林小雨扒着饭,眼睛亮着:“哥你放心!李主任说我这次储粮保障做得好,让我负责全县的夏收设备备案,以后各村的烘塔、仓库有问题,直接找我,不用再跑断腿!”苏晚晴笑着拍她的肩:“小雨越来越能干了,以后就是老乡们的‘粮安管家’。”
周三,公司没搞团建,而是组织员工去麦场帮老乡烘粮、储粮。五月底的太阳虽热,大伙却干劲十足——孙浩和张磊帮着翻晒麦子,周彤给老乡们递水,猴子组织新员工学编粮囤,强子带着工程师们检修烘塔;苏晚晴带着小电,给大伙送西瓜,小电攥着块西瓜,往李叔嘴里塞;林凡和父母一起拣麦粒,父亲边拣边说:“咱庄稼人,就盼着夏收稳,粮囤满,你这公司帮着大伙,比啥都强。”
夕阳西下时,最后一批麦子进了仓,烘干塔停了下来。老乡们围着粮囤,笑着说:“今年麦子收成好,还多亏林总他们,不然这粮早坏了!”林凡望着满囤的麦子,心里暖烘烘的——夏收的坎跨过去了,粮食保住了,身边有家人,有兄弟,有老乡的笑脸,这就是最踏实的日子。
回家的路上,小电趴在林凡怀里睡着了,手里还攥着半块西瓜皮。苏晚晴走在旁边,轻声说:“今天没盯盘,没跑政策,就帮着晒粮,反而觉得更踏实。”林凡点头,望着远处的麦场——灯还亮着,那是粮安的光,也是家企同心的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