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帘洞深处,静室隔绝了外界的喧嚣。
悟空盘膝而坐,面色凝重,双目紧闭,周身气息却如同沸腾的海洋,起伏不定。
识海之中,正上演着一场远比刀光剑影更加凶险的战争。
那三篇由古老妖文构成的“天书”悬浮于元神之前,每一个扭曲如龙蛇的字符都仿佛活了过来,不再是简单的信息载体,而是一座座喷涌着法则洪流的火山,一片片席卷着认知风暴的混沌星云!
信息量太大了!太庞杂了!太古老了!
它们并非系统性的功法传承,更像是一位乃至数位上古大能,随手记录下的关于天地、法则、血脉、神魂的零星感悟、观察笔记、甚至是未完成的推演猜想!
其中许多观念与现今修行体系截然不同,甚至截然相反!
强行去“阅读”和理解,只会让意识陷入无边无际的信息迷宫,被那古老的、带着蛮荒气息的思维模式同化,最终迷失自我,成为这些妖文的奴隶,变成只知呓语的疯子。
绝境并非外力,而是知识本身的浩瀚与“排异反应”!
悟空的元神绽放着清光,以无上意志力稳固识海,抵抗着那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的同化侵蚀。
他感觉自己就像一叶扁舟,行驶在由无数法则碎片和古老意念组成的狂暴海洋上,随时可能倾覆。
“不能如此下去……”
悟空心神紧绷,“需找到方法,提炼其‘神’,而非记忆其‘形’!”
逆天悟性,开!
他不再试图去理解每一个字符的具体含义,而是将整个“天书”视为一个巨大的、残缺的“道纹图谱”!
他的悟性开始以一种匪夷所思的方式运转:
比对与归纳: 忽略那些截然不同的表述,寻找不同妖文段落中关于同一事物(如“气血运行”、“神魂凝练”、“天地灵气吸纳”)描述的共性规律。
如同从无数张破碎的地图中,寻找指向同一地点的路径。
溯源与推演: 透过玄奥繁复的文字表面,追溯其试图描述的力量本质。
一个描述“吞噬”的妖文,其核心或许是关于能量转化的某种高效模型;一个描绘“巨力”的字符,本质可能涉及引力法则或肌肉纤维的能量共鸣。
去伪存真: 以自身对大道和混沌的理解为尺,衡量这些古老认知。
符合的,吸收;存在谬误或片面的,剔除;无法理解的,暂时搁置。绝不盲从!
构建模型: 将提取出的共性规律与本质认知,在自己的识海中重新构建成全新的、更简洁的、符合自身认知体系的“理论模型”。
这个过程极其耗费心神,比拓印之时更加艰难。
悟空的元神之光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黯淡,神魂传来阵阵虚脱之感。
但他眼神依旧锐利,如同最精密的筛子,过滤着知识的海洋。
渐渐地,一些奇妙的“理”开始浮现:
他发现,这些上古妖文极其重视血脉本源。
并非单纯追求血脉高贵,而是强调挖掘血脉深处蕴含的、源自祖先甚至天地初开时的古老力量碎片,认为那是力量的根源之一。
其中描述了多种感应、纯化、甚至刺激血脉潜能的方法,虽残缺,却指向明确。
他又发现,上古妖族对神魂的锤炼方式与现今不同,并非一味追求阴神出窍、遨游太虚,而是强调神魂与肉身的紧密结合,将神魂之力融入血脉,化作一种更具侵略性和生命力的“战魂”或“祖灵”,甚至提及了吸收天地间残存的古老战意和星辰之力来淬炼神魂的匪夷所思之法。
他还窥见了一些关于天地法则的碎片化认知:将天地视为有呼吸的生命,强调与之共鸣而非强行驾驭;对五行生克的理解更加原始却也更接近本质;甚至有一些模糊的、关于“混沌”如何化生万物的猜测……
这些认知零零碎碎,不成体系,却仿佛为悟空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让他看到了截然不同的风景,对力量本质的理解开始加深。
尤其关于“血脉”与“神魂”的古老法门,让他心有所感。花果山群妖血脉斑杂,若能有一种法门,能纯化血脉、壮大神魂,无疑是夯实根基、提升整体实力的捷径!
一个念头在他心中逐渐清晰——或许可以基于这些感悟,创出一门适合现今妖族、安全有效的筑基秘法!
然而,就在他试图将这些关于血脉神魂的碎片化认知整合、推演时,却遇到了巨大的阻碍。
这些法门大多霸道猛烈,动辄需要引动星辰之力或吞噬凶兽精魄,风险极大,且许多关键环节缺失。
“不对……不能照搬……需以温和之法引导,以水磨功夫渐进……”
悟空眉头紧锁,逆天悟性再次疯狂推演,试图以现有的、相对平和的灵气和资源为基础,重构法门。
他全身心沉浸其中,忽略了时间的流逝。
静室之外,通背老猿来回踱步,面露忧色。
大圣闭关已三日,室内气息时而澎湃如海,时而晦涩如渊,显然正处于关键时期,不容打扰。
而无人知晓,在悟空全力解析古妖文,试图创法之际,他识海深处,那得自秘境妖圣的混沌石珠,似乎受到这些古老法则信息的牵引,极其微弱地、几乎无法察觉地……波动了一下。
仿佛沉睡了万古的某种东西,被同类的气息,轻轻唤醒了一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