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这小野种把他大哥的学费偷了,然后交给学校他上学来了,这他大哥不就上不了学了嘛,我今天来意思就是那学费算他大哥的,我带小野种回去,不让他上学了。”
鲍校长听到小野种明显皱眉,不过没发作,而是问着毕洋。
“下面到谁了?”
“下面是郝主任和我的对话,为了公平起见,我建议沈老师来说,她是旁观者。”
“好,沈老师,你来说吧。”
沈老师不到三十岁的女老师,在两个领导面前还是有些拘谨,不过没有偏倚,把郝主任和毕洋的对话大概描述了下。
鲍校长听到郝主任是傻叉的那段,嘴角不由上扬了下,心想这毕洋是真损。
听完后鲍校长看着毕洋。
“该你了。”
毕洋没有着急说,而是把头低下去,让众人看头上长长的伤疤,还看得出来缝几针。
“七岁那年,我被亲妈用棍差点打死,是被奶奶逼的,不然他们会打死我和我妈,所以我妈就打了我,好在命大,没死……”
“小野种,你放屁,我什么时候要打死你了,我是让你妈打断你的腿!让你一辈子不敢乱跑……”
毕洋刚说,张翠花就忍不住泼妇样骂街,和之前装可怜明显两样。
“住嘴,你说的时候毕洋没打断你,毕洋说的时候你也别插嘴,不然你大孙子毕海也别想上学了。”
鲍校长声音不大,可很有震慑力,张翠花立马不吱声。
毕洋看了眼校长,见对方点头,继续道:
“头上缝了七针,昏迷一夜,第二天刚醒来就得去割猪草,不然没饭吃,一天下来也就半碗米粥,每天不是骂就是打。”
“撑了半年,我撑不住了,再不改变我得死,我就找了大队长,大队长给我找个了地方住,从那,我就从毕家搬出来了,从此与毕家没有交集,我自己赚钱吃饭,自己赚钱上学。”
“对了,我搬出去住的当天,攒的所有钱买的锅碗、被子等,都被他们抢走,说是我偷家家里一百块钱,又把我差点打死,我拼命跑到大队长家才躲过一劫。”
“老天开眼,毕家招鬼了,那个鬼就是我大哥毕海的亲妈,村里人都说,那个鬼一直念叨,说死的冤,是张翠花逼死她的,让毕海给她报仇。”
“然后我奶奶张翠花,被吓的不敢回家, 住到后山的庙里,我这也安生了几年,谁知,前段时间老太太又回来了。”
“我爷爷,父亲,还有大哥毕海,他们拿着棍子去我那又打又骂,让我去窑厂干活,供毕海上学,不然就打死我,他们一帮人拿着棍子打我,还好养了条狗护着我,而且这么多年干活有点力气,没吃亏。”
“张翠花吃亏了,被狗咬了,她记恨着我,趁我不在家,用毒馒头要毒死我的狗,还在我的水缸里下毒,要毒死我……”
“你放屁,你个死野种……”
张翠花一直忍着要插嘴,终于忍不住,不过,被鲍校长大吼打断。
“闭嘴,不想解决问题就出去。”
毕洋呼出一口气继续道:
“这些都是前些天的事,当时我算是侥幸,不然人和狗现在都埋地下了,后来我报了官,民警来调查,确认是毕家人做的,我爷爷毕四喜被判了三年,我说的这些,你们都可以去村里求证,也可以去派出所求证。”
郝主任眼神复杂,自己明显草率了,如果毕洋说的是真的,那鲍校长不得处理自己?
恨死张翠花这老太太了。
沈老师作为年轻女性,而且初为人母,母性十足,看着毕洋,满眼都是怜悯。
鲍校长看毕洋, 开始是觉得不简单,现在是确定这孩子非常不简单。
“你母亲呢?”
毕洋见校长问这个问题,暗叹对方严谨。
“我和母亲也没有交集,不过听说她被奶奶追打到老宅,带着妹妹单过,后来奶奶把老宅和别人换了房子,母亲和我一样,惧怕奶奶,被逼的没房子住,只好回到娘家。村支书建议离婚或者分家,我奶奶不同意,霸占着我和母亲、妹妹的地,粮食也没有我们的……”
“放你x个臭x屁!死野种,我打死你。”
张翠花实在忍不住了,老底被揭完了,上手就是挠。
现在的毕洋,根本不怕武力,轻易躲开。
沈老师和郝主任赶紧拉住张翠花。
鲍校长终于发怒了,是被张翠花气的,对毕洋虽有怀疑,现在看张翠花的样子,可以确定是真的。
“这是学校,不是你家,再闹我可告你扰乱治安,到时民警和你谈。”
“鲍校长,我冤枉,小野种说的都不是真的,我说的才是真的,他净放屁呢,一个孩子怎么可能赚钱养活自己,一个孩子哪能赚那么多钱上学,他说谎,他的钱就是偷我的。”
“好了,你们各持一词,具体我会找你们村领导了解情况。偷没偷那是讲证据的。我也会找民警求证,真偷了他得负法律责任,没偷,你们诬告也得负责任。”
鲍校长做事还是很有条理的,也很公平公正。
鲍校长让郝主任去村里找村领导到派出所集合。
一个小时后,派出所内,几方人都在,开始逐个求证。
钱说不明白,但没证据是毕洋偷的,那也是张翠花诬告,其他求证都是毕洋说的那样。
张庆吉甚至补充了很多细节,更是验证张翠花的为人。
最后的结果是张翠花刚出来几天,又扰乱公共秩序,诬陷自己孙子,拘留两天以示惩戒。
毕海回家,什么时候有学费了,交上才可以上学。
毕洋随着沈老师回班级上课。
郝主任因不明是非,武断行事,给学校制造事端,不适合年级主任,被撤下,管后勤去了。
两天后,毕海带着学费到学校上学,也不知道他哪来的钱。
六中的学生一半是住校的,因为距离太远。
像毕洋,从村里到学校得十五里地,现在上学早,还有晚自习,这年代孩子哪有自行车,都是腿。
虽然远,毕洋还是没住校,早上练武没法练了,可跑步不耽误,早晚十五里地,正好长跑锻炼身体。
还一个原因,毕洋不想和一帮孩子住一间宿舍,村里房间大,院子宽,不是宿舍能比的。